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內幾乎都有蛟蛕,為什麼如今卻很少聽說了?

2022-03-14   小黃侃科技

原標題: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內幾乎都有蛟蛔,為什麼如今卻很少聽說了?

飲食衛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在食品安全中最重要的便是食品是否乾淨安全,製作的環境是否乾燥衛生。在近來播放的新聞中,有不少出名的餐飲店被爆出存在食品衛生和安全問題,通常都是食品過期和製作環境髒亂

食品衛生檢查

尤其是在這些髒亂的環境下,食品很容易沾染上細菌。於是從小我們便被教育,吃飯前要洗手。如果不洗乾淨,肚子裡就會長蟲子

在古書《靈樞厥病》中曾記載:

心腸痛,憹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也者,是蛟蛔也。

這裡的「蛟蛔」描述的便是人們肚子裡的蟲子。而它有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名字——蛔蟲

蛔蟲

早在幾十年前,這種蛟蛔幾乎存在於每個人體內,男女老少無一倖免,在不少人的童年回憶中,蛔蟲稱得上是一大陰影。不過在當時令人聽了都深感不適的蛔蟲,現在卻有種銷聲匿跡的跡象,為什麼如今很少再聽說過感染上蛟蛔的事情了

蛔蟲:人體腸道內最大的寄生線蟲

蛔蟲的學名叫似蚓蛔線蟲,是一種寄生線蟲。形似蚯蚓,通體為粉色與微黃色,體表有明顯橫紋,雄蟲尾部常捲曲。

蛔蟲結構

成蟲一般寄生在小腸中,多見於空腸,常常以半消化食物為食。蛔蟲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廣泛,此前,世界上有1/4的人都曾感染過蛔蟲。蛔蟲感染率較高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溫帶、熱帶中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在這些地區往往衛生環境差,且潮濕溫熱,尤其適合蛔蟲卵的生長。

蛔蟲卵

根據數據顯示,蛔蟲的感染率可達到70%。在中國,其中多數農村人群的感染率還達到60%-90%,其中兒童的感染率高於成年人以上。蛔蟲對人體的傷害不容忽視,對小孩而言,病症稍重會讓孩子食欲不振,愛吃異物,時感腹痛,並且面黃肌瘦,十分影響孩童的身體發育

對孕婦的影響更是過猶不及,如果孕婦誤食大量蛔蟲卵,則會對孕婦和胎兒造成雙重影響,胎兒在腹中無法汲取母體營養。甚至如若造成妊娠合併蛔蟲症更會增加母胎死亡率

蛔蟲的感染率可達到70%

一般情況下,蛔蟲病治療1-2周便可好轉。但如果沒有及時對體內蛔蟲進行處理,容易放縱成蟲在人體內進行繁殖,屆時病症恐會從最初的噁心、嘔吐等症狀,進一步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腸梗阻、闌尾炎等。

為什麼幾十年前,蛔蟲如此猖獗?

根據前文所述,蛔蟲一般在潮濕、溫熱的農村中更為常見。幾十年前的農村,可謂是蛔蟲卵的溫床。人們感染蛔蟲的主要原因,是食用了沾上蛔蟲卵的食物或水。至今仍有一句話說的是「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但在當時的農村,這樣吃可真會害病。

蛔蟲之所以如此猖獗,主要還是飲食衛生和生存環境的問題。不過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蛔蟲究竟如何能夠在人體內寄生和生存?而這些蟲卵是從哪來的?

蛔蟲卵的寄生階段

關於這一問題,科學家們可是經歷了上百年的研究。起初人們發現蛔蟲這一生物時,以為是因為食物發霉腐爛產生的,直到後來科學家藉助顯微鏡發現了蛔蟲卵,才知道蛔蟲沒那麼簡單

顯微鏡下的蛔蟲卵

這些科學家的實驗一般都是通過直接吞食蛔蟲卵來觀察人的身體情況。根據實驗結果,他們發現,並不是每一次吞食蛔蟲卵都能夠在體內形成蛔蟲,也就是說,只有吞食了受精蟲卵,才會讓蛔蟲在體內成功寄生並且損傷人體。

蛔蟲

身為受精卵的蛔蟲卵的生長發育需要經過兩個蟲卵階段。第一個階段,一般是在21-30℃,潮濕且氧氣充足的泥土中經過十天左右發育成杆狀蚴,蛻皮後成為具有感染性的蟲卵。在這個階段,蟲卵不需要中間宿主,但也就是在這個階段,這些蛔蟲卵極易粘附在食物和水中,被人們吃進肚中

蟲卵在小腸中孵化出幼蟲後,幼蟲經過腸壁、淋巴腺、腸系膜靜脈,來到肝、右心、肺後穿過毛細血管到達肺泡後蛻皮,來到喉部,完成第一個階段。

蛔蟲蟲卵進入人體過程

第二階段則隨著吞咽口水的動作,來到消化道,繼而回到小腸,整個過程大概需要25-29天,蛻3-4次皮,再經過幾周後發育為成蟲。

此時如果有雌雄成蟲在人體內相遇,就會交配產生新的蟲卵,並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如此循環,這就是蛔蟲卵在人體寄生,和如何寄生的一個過程。

人體內的成蟲在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可以存活將近一年,而每條雌蟲每日排卵的數量大約24萬個。一般人體內的成蟲數量為一至數十隻,個別嚴重者可達上千隻

蛔蟲如此猖獗的原因

在了解到我們是如何接觸到蛔蟲卵,以及蛔蟲的生存史之後,便可知幾十年前為何蛔蟲能夠如此猖獗地寄生在男女老少身體里了。

蛔蟲猖狂地寄生在人們的身體里

以農村的情況為例,大部分農村地區,尤其是南方,氣溫都比較濕熱、衛生環境也較差。在農村,人們多食生水,通常從井裡或河邊打來水後,不經過任何處理便直接飲用。生水中一般都存在大量的細菌或者寄生蟲,尤其是河邊。

那時候人們對河岸的衛生並不注意,有時不論人畜的排泄物都會倒進河裡,其中就混有從動物或人體內排出的蛔蟲卵。蟲卵排放入河中後,從上游來到下游,即便水流清澈也無法保證其中沒有寄生蟲。這時不管是用河水洗衣還是飲用,都有可能將蛔蟲卵重新送回肚子裡

河水中也會有蛔蟲卵

另外我們都知道,農村人喜愛在蔬菜果樹中澆灌糞水,這些糞水中同樣有蛔蟲卵。而那時大家對吃食並沒有太注意衛生,有時沒有洗乾淨就直接吃了。或者在上完廁所後也沒有習慣洗手,這也給了蛔蟲卵寄生的機會

上完廁所後,養成習慣洗手

如此在這樣的環境下,蛔蟲卵不僅能夠在任何地方寄生在人類和動物身上,也很少有藥物能夠對蛔蟲趕盡殺絕

如今蛔蟲已經少有人聽說

實際上,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是蛔蟲病感染率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在1990年,人體感染率為44.59%。俗話說,有病就會有藥醫,相傳在北宋年間就有一種叫「使君子」的中藥能夠治療蛔蟲病

「使君子」

在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有一種名叫「寶塔糖」的蛔蟲藥出現在全國各地。這種用蛔蒿製成的「糖果」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寶塔糖」最開始還是片狀藥,但由於患蛔蟲病的兒童占了大部分,為了能夠讓他們能夠將打蟲藥吃進去,就迎合了孩子的喜好,加入糖漿做成了五顏六色的「寶塔」。

打蟲藥:「寶塔糖」

「寶塔糖」的出現,很好地抑制了人體蛔蟲的生存。它能夠使蛔蟲不能附著在人體腸壁,並隨著腸道的蠕動排出體外,阻止了其在人體內的繁殖。

1991年,衛生部、國家教委制定下發《全國學生常見腸道蠕蟲感染綜合防治方案》(試行)。方案指出,在「感染率高於40%的地區,每年2次在中小學校集體服藥驅蟲」。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人們的飲食衛生習慣和生活環境的改變也對蛔蟲產生了影響。在飲食衛生習慣方面,人們更加注重個人衛生,也十分注意兒童的衛生教育。養成勤洗手,講衛生的好習慣。

在農村,也很少再見到使用糞水澆灌,轉而使用的是肥料,還會使用農藥對蔬菜水果進行殺蟲。並且平時喝水也不會直接喝井裡或河裡的生水,而是喝凈化過後的水

愛護環境講衛生

在環境衛生方面,人們一改亂扔垃圾的習慣,將垃圾規整放到垃圾桶中,減少細菌和寄生蟲的傳播。而以前的公共廁所,也基本改旱廁為沖水式廁所

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蛔蟲已經很少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根據全國重點傳染病和病媒生物監測系統的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22個土源性線蟲病監測點人群蛔蟲感染率已降為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