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G6,封喉一劍

2023-06-30     電動湃

昨晚是個平安夜,小鵬G6上市,沒出什麼么蛾子。

終於洗刷了「負面體質」,小鵬G6的這波「價格血拚」,也狠狠砸出了流量水花。

小鵬G6,共推出5款新車。其中,MAX版本有3款,就是智能駕駛拉滿的版本;Pro版本有2款,簡化智駕,進一步拉低擁車門檻。

整個售價區間為20.99萬-27.69萬元。與之前的預售價格(22.5萬元起)比,起售那條線(20.99萬元),直接往下砍了1.5萬元。

價格不再是短板,小鵬G6更有了「單騎救主」的底氣,「封喉一劍」這招式,算是練成了嗎?

「畢其功於一役」,扶搖架構對小鵬汽車而言,會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造房子的人知道,地基很重要;造車的人也知道,架構很重要。架構,總能決定一些根兒上的東西。

而且,從零開始造出一個新架構,也是「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了。

在小鵬汽車的官方陳述中,這個架構至少花了5年時間,投入超百億。

目前看,結果是喜人的。

扶搖架構最重要的標籤是,它融合了諸多造車新技術。

我們持續在做一個系列視頻《技術湃》,會將相當先進的汽車技術分享給粉絲朋友們。

這次來到小鵬G6上市現場,聽著何小鵬對扶搖架構的介紹,更是感觸良多。

小鵬G6是一個「完整體」,在20萬級別,武裝了800V、碳化矽、一體式壓鑄、電池底盤一體化等新技術,僅「堆」在這裡,就已經難得了。

從對這個架構的打磨看,小鵬確實在循著特斯拉的腳步前進,兩者太像了。話說回來,既然特斯拉已經趟出了一條成功路,把一個參考答案擺在那裡,為什麼不拾取呢?

小鵬G6,是這個架構的「起步車型」,被稱之為「轉折點」也未嘗不可。

終究,等待還是有價值的,諸如,一體式壓鑄、電池底盤一體化,將對生產節拍、造車效率、產品成本、車型輕量化等,均有較為明顯的優化。

那麼,對用戶會有什麼好處?

體驗升級的,至少有2點:

1、800V確實讓充電變得更快了。很多朋友可能還陷於一個誤區,覺得只有800V的充電樁才能體驗到充電夠快,但實際上,即使在普通的充電樁上,800V的車型也會充電更快,功率基本可以拉滿。我們寫過專門的科普文章解釋了這件事;

2、電耗會得到優化。何小鵬在現場列舉了挪威「乘聯會」的對比測試結果,小鵬車型的電耗確實更優秀些。周圍不少小鵬車主,統一的反饋是,小鵬確實省電,並非「快樂表」。在小鵬G6上,一體式壓鑄、電池底盤一體化,對輕量化更有幫助,再通過一系列能量管理,這款車的能耗,應該有更大的驚喜。

或許,更像特斯拉的小鵬,會往前走得更堅定些,而新架構的收益,時間會證明一切。

這次上市的主題是「智駕,就該自由」,可見,小鵬官方對G6的期待,更多地傾向於智駕。

甚至,他們認為,智駕才是下一輪競爭的殺手鐧。

但很顯然,智駕很「卷」。理想作為「友商」,提前開了場Ai發布會,城區智駕也是重要內容。無論官方層面是否承認,理想這一手,絕對有搶先首發、提前攔截小鵬的「意思」。

下半年,諸多車企要決戰城區智駕了,而且,多數宣稱將採用無圖方案。

繞來繞去,大家似乎又達成了統一意見,車路協同放一放,單車智能先落地,而且,特斯拉的方案又成了參考答案。至少,特斯拉從來沒用過高精地圖。

小鵬汽車在智能駕駛上,是有一席之地的。

2019年,小鵬推出了融合視覺感知的自動泊車;

2020年,小鵬在行業里,首批推出了融合高精地圖的高速NGP;

2022年,量產城市NGP智能輔助駕駛,以及VPA停車場記憶泊車;

2023年,也就是今年,他們會把城市NGP覆蓋到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下半年會繼續擴大到50城,而明年會增加到200城。

即使很近了,下半年的決戰日要到來了,但很多人看到城區智能駕駛,仍然覺得「餅味十足」。

這很正常,不論從官方釋放的智駕DEMO,還是已經有早鳥用戶(並不限於小鵬用戶)體驗到了城區智能駕駛,當前城市智能駕駛的水平,仍像一個怯生生的新手司機。

有位試駕過某品牌城區智駕的朋友,他的話總結得挺好,「目前的城區智駕,需要駕駛員主動去摸索這套系統的能力上限。在有些情況下,其實不干預,這款車也能順利通過;但由於與老司機的判斷有些出入,且會讓人覺得它失效了,有心理壓力,於是,駕駛員會主動接管。但如果人和系統磨合了好多天,這種情況有可能避免,因為人知道了它的上限。但換一個司機,還會重新摸索。」

但是,我們仍然看到了城區智駕落地的曙光。因為,前兩年還停留在概念展示、空喊口號上,今年已經真的要發誓決戰了。

這就是曙光啊,哪怕只是往前邁了幾步路。

從高精地圖到無圖,有很多困難要克服,這個都知道,也在等實際的體驗效果。

小鵬汽車還透露了另一重信息,他們將來也會推進成本更低的「純視覺方案」進城。也就是說,終有一天,用戶有可能在無雷射雷達的Pro版本上,同樣體驗到城區智駕。

再拉回更近的現實,和很多業內朋友聊過,他們至少達成了一個共識,城區智能駕駛,最有可能快速實現的,就是固定路線的通勤智駕。

其實,在小鵬G6的發布會上,也提到了類似的概念。他們稱作「AI代駕」,小鵬汽車可以根據用戶習慣,個性化定製智能駕駛路線。主要為了覆蓋用戶的高頻用車場景,比如上下班通勤,還補充了一句,被訓練好的路線可以共享。

通勤,這個高頻場景,實現難度沒那麼大,又很容易讓人有感知,那麼,用戶接納起來顯然更容易。

當然,即使智能駕駛開始「進城」,但仍是一二線城市很少一部分人可以體驗到的。「普及」二字,其修遠兮。

以智能,先打動「大城市用戶」;憑性價比,再嘗試打動「小鎮用戶」。小鵬汽車的宏圖,也只能慢慢拓展。

卷,確實是小鵬G6公布價格之後,多數人的共識。

昨天下午,我們在社交平台上,也做了一波價格預測,20.99萬起,基本算是猜中了。

小鵬G6這波「價格血拚」,至少避免了當年G9的折戟。

有人說,小鵬是不是根本不在意毛利率了。相比於毛利率,現金流顯然更重要,小鵬G6需要快速衝量,首先把現金流維持住。

從長期主義看,扶搖架構具備一體式壓鑄、車身電池一體化技術,具備大幅降本的潛質,但前提是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化。

這和特斯拉當初的成長路線很像,一路虧損,但當銷量暴起後,就能在一個季度瞬間扭虧為盈了。

而且,小鵬G6這波價格階梯,也是好好設計過的。

Max版本布置了3款,從他們的後台數據看,每周開啟智能駕駛的用戶比例遠超90%;Pro版本布置了2款,也為了一線城市以外的用戶考慮,如果體驗不到智能駕駛的「餅」,不如讓價格更有驚喜。

另外,同續航中,Max版本和Pro版本的價差也沒變,仍是2萬元。

果然,在精簡了SKU後,小鵬G6的定價也會更有章法了。

首戰即決戰。

這就是當前新能源市場的真實寫照。太卷了,市場幾乎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

從時間維度上看,新能源車價格走低,越發親民,理應是行業趨勢。小鵬G6就像點燃了一把火,先把20萬-25萬元的市場照得通紅,合資、自主、新勢力的電動車都在這裡「會戰」。

這個「金三角」地帶,再一次被攪亂了。後入局者,且聽風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f513d75898b09b07b786dab80feab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