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有專業感的文章?

2019-10-22     運營的小事

今天簡單談一下寫作這回事。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果你聽一些行業非常資深的專家教授的講座或發言,往往會發現苦澀難懂,聽不下去。而那些看起來「沒那麼資深」的自媒體文章,你看完後,卻恍然大悟,給你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

是哪些專家不夠專業嗎,顯然不是。但這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表達本身就是一個專業的學問,「擁有專業知識」並不意味著能「專業的表達」給受眾。

在這方面,我也走過很多彎路。我記得在之前一家公司,由於老闆是非網際網路行業出身的,我引以為豪的專業MRD、提案建議、工作報告,他似乎聽的似懂非懂。而運營負責人,總是能用淺顯的語言或一個形象的比喻,讓老闆一下子就明明白白。

我後面在做公眾號和自媒體之後,看了一些關於寫作、營銷、文案的書籍,剖析了不少現象級文章,才意識到在商業、網際網路、產品營銷領域那些看起來「夠專業」、「有啟發感」的文章,也不是一日之功,是需要大量刻意練習的。

下面是我對專業文章的寫作的一些感悟和總結。

1、清晰的閱讀者視角

有專業知識的人,很容易陷入一個「知識的陷阱」的圈套。就是在表達或寫作時,把「自己以為知道的」自動默認為「別人也知道的」。所以,在表達時,會把自己大腦中的大量知識、概念、術語,未經過任何加工,就一股腦的傾倒出來。

但他們忘記了一個基本的事實,既然你是「專家」很專業,那麼就意味著「受眾」不夠專業。「專家」和「受眾」的知識背景、人生閱歷、思維結構可能截然不同,這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溝通鴻溝。

所以,這就要求寫作者站在受眾——閱讀者的角度來思考和表達。

寫作或表達要站在閱讀者的視角思考和表達,這句話乍聽起來似乎很簡單,道理非常淺顯,以至於人人都懂。

但要做到卻非常困難。因為它是反人性的,本來你可以隨心所欲表達的東西,不能表達了。你需要把當前的「自我」給抹殺掉,用「他我」的同理心來重新構思、求證,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心理過程。

但是,奇妙的是,如果你能成功的抹殺掉你之前固有的知識結構、思維模式,帶著無數閱讀者的同理心去探索、發現、解構知識的時候,你會有和之前完全不同的體驗和發現。

2、大量鮮活的例子

這是混沌大學李善友的授課的一個PPT,你能看的懂嗎?



我就此專門在知乎上批駁過他的課程,故弄玄虛,誤人子弟,把簡單易懂的事情,講的非常抽象,晦澀,難懂。

因為世界上所有頂級的商業原理、諮詢報告、觀點、文章都是用鮮活、具體、可信的案例來支撐的。

有時甚至是案例或例子本身決定了觀點的獨特性,也奠定了你文章的價值,所以李笑來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好的例子是需要攢的,這一點我非常贊同。

3.啟發感的章節結構

同樣受思維認知的影響,我們似乎形成了一個習慣,脫口而出就告訴別人答案。

而好的文章會像一部電影一樣,通過背景,引發衝突,吸引人不停的讀下去。

常用的策略或辦法是提出問題、製造知識缺口、通過現象對比。

對專業類文章,提問是最好的思維利器,例如本篇文章的主題為「如何寫出有專業感的文章?」,可能會引發你的好奇心,「咦,專業感的文章有什麼寫作技巧?」,但我的主題為「論專業感文章的寫作」,你就不一定有興趣看了。

製造知識缺口,通過透露一部分主題,引發讀者的好奇心,接下來會怎麼樣?本文的標題還可以這樣寫,「寫出專業感的文章必讀5大原則 第一清晰的閱讀者視角...」

現象對比能製造強烈的反差,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去年朋友圈爆火的一篇文章《女版馬云:從月薪500元到身價400億,她留下2條職場潛規則!》,這個標題起的就非常成功,讀者看到月薪500元到身價400億,馬上會激發興趣,這是什麼人?這麼牛叉?

4.專業、自信、有力的詞彙

好的有專業感的文章,會用專業、自信、有力的詞彙來概括一些現象,或表達自己獨特的觀點,讀者能感受到作者的堅定、清晰、有力的表述。

以如何來寫文案為例,我們分別來看下2種寫法的差異。

普通寫法

藉助於圖像

手機拍照很厲害:可以拍月亮的手機

確定使用場景

智能路由器夠智能:可以在家裡下片的路由器

給出指引

希望讀者點贊:在文章末尾明確指出,請幫忙點贊

告知好處

徵婚人告知結婚的好處:獨生女,1989年出生,杭州本地人,年薪20萬,名下有10套房產。

列出詳細參數

華為手機列出詳細參數宣傳手機賣點:潛望式鏡頭、RYYB CMOS、1/7底片...

李叫獸式專業、自信、有力的寫法

藉助於圖像 ——塑造視覺感

手機拍照很厲害:可以拍月亮的手機

確定使用場景——定位合適的使用場景

智能路由器夠智能:可以在家裡下片的路由器

給出指引——提供導火索

希望讀者點贊:在文章末尾明確指出,請幫忙點贊

告知好處——指出利益從對方出發

徵婚人告知結婚的好處:獨生女,1989年出生,杭州本地人,年薪20萬,名下有10套房產。

列出詳細參數——分解產品屬性

華為手機列出詳細參數宣傳手機賣點:潛望式鏡頭、RYYB CMOS、1/7底片...

可以看出,同樣一個概念,不同的詞彙來表達,給人的感覺差異非常之大,所以有專業感的文章,需要給讀者發出清晰、有力、專業的建議和指令。

作者:陳文中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本站根據CC0協議授權轉發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聯繫:[運營的小事]編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eSN-m0BMH2_cNUg8j0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