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發現千年糧倉,容量驚人,糧食保存千年不腐,種地里還能發芽

2022-03-13     安慶大同

原標題:河南發現千年糧倉,容量驚人,糧食保存千年不腐,種地里還能發芽

引言

雖然我國幅員遼闊,但南北地區在氣候、地形上都有著非常巨大的差異,因此南澇北旱也是常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隋煬帝在位時期就將南北方以一條人工運河相連,如此一來,不但解決了南北方水量不均的問題,更大大減少了南北方水路運輸的成本。此舉可以說是將大運河沿岸地區的經濟發展成功帶動了起來。

經此一時,隋煬帝對於農桑更為感興趣了,因此他決定在洛陽地區建造一個糧倉,希望能夠使其發揮大用處,而就是這個糧倉,不僅有著驚人的容量,更是能使其中保存的糧食千年不腐、保持活性。那這件事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01

在封建社會中,由於社會生產力的逐步發展,因此糧食的產量也就逐年提升,那麼,如何保存這些糧食就成了一件非常棘手的問題。自隋煬帝開始,廣設糧倉就成為了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在隋煬帝建立的眾多糧倉中,

含嘉倉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

在公元605年間,為了積攢大量糧食,同時保證洛陽城的供給,因此含嘉倉也就著手修建了起來。歷經十餘年的努力之後,含嘉倉終於初具規模,不僅如此,在後來的唐朝時期,含嘉倉也經歷了很多次的擴建和維護。如此一來,含嘉倉就成為了面積達到43萬平方米的「天下第一糧倉」。或許大家對這個數字並沒有什麼直觀的感受,如果換算成現代社會的建築的話,含嘉倉就約等於一個天安門廣場,由此可見,含嘉倉其內部容量是非常巨大的。

在史書中記載到,單單一個含嘉倉所儲存的糧食數量,就幾乎是全國總儲存量的一半。然而,就在南宋政權落魄,最終遷都之後,由於含嘉倉地理位置的原因,它也逐漸被統治者所廢棄掉了。

02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次考古活動中,專家們在河南洛陽地區發現了這一座歷經千年風霜的糧倉。在專家們對其進行考古發掘之後,發現其中有著網格狀排列的大大小小倉窖共287座,不僅如此,在其中的一個倉庫中,居然還發現了保存完好的糧食。要知道從含嘉倉被廢棄,到現如今被發掘出來,已經過了上千年,其中保存的糧食竟然能夠完好無損,已經算是一個奇蹟了。不僅如此,在將這些糧食取出後的第二天,專家們發現這些糧食居然發了芽。在經過當地的農業專家進行悉心培養後,發現這些稻穀長成之後,與現如今的新鮮稻穀並沒有什麼區別。

03

在專家們感嘆古人智慧的同時,也對這座含嘉倉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專家們發現,含嘉倉之所以能夠保存糧食千年不腐、並還能發芽,第一個原因就是其選址非常科學,由於選在了一個地勢較高的地方,因此糧食就不會受到潮氣的侵襲。而第二個原因就是,修建含嘉倉的土板經過工人的烘烤,自然是非常乾燥的。在含嘉倉儲存糧食的過程中,也為糧食做出了很多分層,如此一來,即使其中有壞掉的糧食,也不至於造成大範圍的影響。最後,在含嘉倉封閉之後,工匠們還會在外部種上一些小樹苗,如果說這些小樹苗發了芽,就說明下部的糧食可能是損壞、發酵了。

結語

從含嘉倉儲藏的千年糧食中,我們就能夠看到古人對於農桑治理的智慧,這樣一座歷經了千年卻依然能夠發揮作用的糧倉,真可以算是一大農業奇蹟了。對此,專家們也紛紛感嘆古代人民的智慧。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文化的傳承,現如今的中國才有著很多值得傳承下來的經驗與技術。含嘉倉內糧食千年不腐絕對不是巧合造成的奇蹟,其中所蘊含的是古人們為了生存,而產生的特殊智慧。

參考資料:《隋書》、《舊唐書》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da23d25488a29f9c74a4708e4c041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