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吃一周,其實不會胖?

2024-09-28     搜狐愛運動

懷念稍縱即逝小長假的同時,可能我們更加憎恨這短短一周貼的秋膘。但實際上結果可能出乎預料,胡吃海喝幾日,並不會讓我們胖多少

我們都知道,短期內快速減肥的操作難度及不穩定性,那麼同理,想幾日就快速增肥?很遺憾,身體並沒有那麼善變。

不做焦慮販賣機,也不刻意當解憂雜貨店。我們來認認真真算一筆帳。假設在一周7天無限自我放飛,胡吃海喝每天比平日多攝入3000大卡能量(通常情況並不會有這麼高),那麼這3000千卡的熱量盈餘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都轉化為純脂肪(1公斤純脂肪相當於9000千卡熱量),理論上7天只能增重2公斤多一些,更何況這些熱量盈餘根本不會都轉化為脂肪。

短期暴食,增重並非增脂

所謂的每逢佳節胖五斤並非誇大其詞,幾日暴飲暴食加上運動節律被打破,體重暴增10斤也是有的(極少數情況)。但假設真的不幸增重10斤,這10斤體重實際上轉化為脂肪的比例很少。大部分只是水分、糖原,以及腸道內沒有及時排出的食物殘渣。

已有多項人體實驗研究表明,即使短期幾日的熱量攝入嚴重超標,平均每餐攝入2000大卡以上,幾日後檢測到的體內新增脂肪平均每日只有2g-5g而已,而大部分的體重增加,則是來源於糖原儲備以及水分滯留。

人體的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占少部分,1g肝糖原需要結合2.4g水,肌糖原占總量大部分,1g肌糖原可以結合的水分更多,通常在3-17g之間。而肌糖原是體力活動的主要供能物質,是運動時絕佳的燃料來源。

另外,由於節日期間的飲食中充滿大量高鹽的調味食物,會導致人體攝入過量的鈉,同樣會引起水分滯留。

最後就是腸道內的食物殘餘物了,暴飲暴食期間,通常膳食纖維和水分攝入不足,很容易導致便秘,而這些殘留物也會導致1斤左右的體重波動。

偶爾增重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首先回到假期那幾日大吃大喝的場景。一桌盛宴親朋圍坐,或是飯後茶話甜品輔佐,熱量超標真是很容易,但超標的的熱量來源卻不盡相同。比如,每餐多攝入的1000大卡是來源於蛋糕甜點,還是大魚大肉,最終會引起脂肪的存貯也不盡相同。

這裡要先提到食物的熱效應,是指人體進食時,對食物中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引起一定的能量消耗現象。消化吸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最不費力,大約占基礎代謝5%左右,而進食蛋白質則最高,可達到基礎代謝的30%,而且持續時間也很長,可達10-12小時。所以,如果假期時,更多的是蛋白質類食物攝入量超標,那麼食物熱效應所帶來的能耗量也非常可觀,大可不必憂心。

不過,如果真的節後增重了不少,也沒有關係。因為這些短期內增加的體重,通常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易得也易失。

上文提到,短期的增重主要來源於糖原水分儲存,脂肪的保留量微乎其微,所以只要接下來回到健康的飲食結構,配合調整運動模式,幫助身體代謝順暢,這些短期的體重增幅很快(大概1-2周)就可以恢復。

關於恢復體重的幾點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b98171aa8f61e99a6795b39f53574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