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非常愛吃辣椒,方便麵少不了辣椒粉,炒飯少不了老乾媽,火鍋少不了麻辣底料,麻辣小龍蝦更是許多人的最愛。這辣椒不吃則已,越吃越著迷。尤其是在最近的30年里,「辣」逐漸影響了大半個中國。那麼,辣椒到底是怎樣做到讓如此多的人對它著迷的呢?
在普遍認知中,辣是一種味覺體驗,但是,辣其實是一種痛覺。味覺分5種,即甜、咸、酸、苦、鮮。而辣其實是辣椒素、姜酮、姜醇等刺激分子在人體中可以產生灼燒感,也就是所謂的「辣味」。從生理角度來說,這種刺激不僅可以讓大腦感知到痛,而且還可以感知到熱。生活中就經常有這種體驗,吃完很辣的食物後,感覺口腔可以噴火,還會出汗、臉紅、涕淚橫流,尤其是對於那些不適應辣味的人。同時,這種刺激讓大腦產生一種機體受傷的錯誤概念,從而釋放體內的止痛物質內啡肽,進而讓人產生一種欣快的感覺,導致越吃越想吃。
人吃辣的基因也是一個進化的過程。古代的人發現,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繁殖與生長,比如,瑪雅人在藥物中加入辣物質來防止傷口感染。還有人發現,在食物中加入辣椒能夠殺死病菌、延長食物儲存時間。所以,腌制泡菜、蘿蔔、腐乳時會適當加入辣椒。
對於人體而言,辣椒可以刺激舌頭和皮膚上的感受器,釋放提高體溫的信號。也就是說,人們可以通過吃辣來抵禦寒冷,這可以提高早期人類的生存幾率。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類逐漸保留這種可以吃辣的基因,並且後代也越來越容易接受和適應辣的刺激。
既然辣是一種痛覺,按道理,人具有趨利避害的本能,那為什麼很多人會對這種令人痛苦的灼燒感情有獨鍾呢?
這就要從心理學上的「良性自虐」假說說起。也就是,當大腦意識到不存在真正的危險時,某些「危險」行為可以帶來愉悅感。類似於蹦極等極限運動,失重感會引發人們的緊張和恐懼,還會出現一些負面的生理反應,但是大腦一直在提醒自己「這是安全的,已經做好防護措施」,這種身體與認知上的偏差會讓人感到興奮和刺激。人們對辣椒的反應與此也有共通之處,在辣物質的刺激下,灼燒感會讓身體產生一些防禦反應,但意識到這種感覺不會帶來實質上的傷害後,反而可能會變成一種享受,痛並快樂著。
為什麼有些人覺得越辣越爽、越刺激呢?其實辣也跟「感覺尋求」「冒險」有一定的聯繫。一般來說,高水平感覺尋求的人時刻渴望刺激,無論是體驗上的還是感官上的。他們經常通過參加冒險活動(如跳傘、蹦極)、反常規的活動(如穿奇裝異服)來獲得興奮體驗。吃辣椒也是「良性自虐」的一種表現形式,可以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刺激體驗。
文/成文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