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胃癌從何而來?知道真相後 有些食物該戒了

2019-07-21     腫瘤大醫生

夏天特別適合胡吃海喝,烤串、火鍋、炸雞、啤酒、宵夜等等,在你大快朵頤的時候有沒有考慮胃的感受?根據世衛組織的報告,東亞國家(中、日、韓)屬於胃癌高發地區,中國就發病人數占新發病例的40%以上,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吃出來的!

胃癌在東亞國家中、日、韓高發,飲食不健康是重要因素

舌尖上的胃癌從哪來?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暨國家癌症中心中醫科主任、博士後導師馮利教授說到,胃癌是吃出來的絕非虛言,此處說的吃不是單指某樣毒物或者東西,而是從飲食習慣到具體食物的統稱。在我國,吃出來的胃癌有這6個原因。

原因一:與不發達地區營養狀況有關。進食單一、營養不均衡,營養不良、飲食無規律、不吃早飯等,屬於普遍現象。此類情況很容易引起萎縮性胃炎,而它屬於癌前病變範疇,如果沒有進行針對性治療,病情被拖延,癌變的可能性就提高了。

營養不均衡易引起胃炎,病情惡化可致癌

原因二:不健康的習慣和嗜好,比如消化道腫瘤常見的地區,山西晉城、河南臨縣、均屬於胃癌、食道癌高發區域,當地人有個飲食習慣就是特別喜歡吃燙食。食道和胃部耐高溫範圍在50℃—60℃,過燙食物會破壞食道、胃部粘膜,引起炎症、潰瘍,久而久之易引發癌前病變甚至胃癌。

長期飲食過燙導致胃黏膜受損,易引發癌前病變

原因三:酒精飲品會損傷食道、胃黏膜,長期過量飲酒引起胃炎、息肉甚至癌前病變。若胃部出現疾病但沒有很好的控制,那麼患胃癌的幾率非常高。

常年飲酒量過多會提高胃癌幾率

原因四:腌制類食物,高鹽食物可以破壞胃黏膜,而腌制類食物添加的用於防止腐敗的亞硝酸鹽,在胃酸作用下亞硝酸鹽與胺類結合,生成致癌物亞硝酸胺。長期吃腌制食物必然會增加胃癌幾率。

腌制食物中的亞硝酸鹽會在胃裡生成致癌物亞硝酸胺

原因五:燒烤、煎、炸、熏等食物含強致癌物質——苯並芘,常吃此類食物,胃癌的發生危險會增加兩倍。

燒烤、煙燻類食物含強致癌物苯並芘

原因六:共同進餐是個隱患。幽門螺旋桿菌已經被卻認為引發胃癌的重要因素。而我國同在一桌吃喝的習俗很容易造成幽門螺旋桿菌交叉感染,要知道我國半數群眾都是幽門螺旋桿菌攜帶者,這也正是胃癌高發的因素之一。

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致癌因素,餐桌上會交叉感染

日、韓胃癌也是吃出來的

日本早期胃癌發病率也很高,經研究發現,很大原因是稀飯中加入滑石粉,目的是令稀飯口感更軟綿。然而,未經嚴格加工處理的滑石粉中含有高致癌物石棉,所以日本採取全國動員,改良這種不好的飲食習慣。而後,日本胃癌發病率得到降低。當然,日本腌制食物也很多,然而跟韓國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

含石棉的滑石粉被加入稀飯中,致癌率很高

韓國的人均食鹽攝入量達到13.5克/天,幾乎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3倍。每天,韓國的傳統泡菜為愛吃鹹的韓國人提供了超過20%的鹽分。因此,亞硝酸鹽的攝入量增加,胃裡亞硝酸胺生成數量增多,致癌幾率非常大。可以說,腌制食物毀了韓國人的胃。

天天吃泡菜鹽量攝入過高,致癌物生成過多,患癌幾率大

查的早、治得好

馮教授強調,胃癌早期症狀因人而異,不同的病理類型、不同的發生部位,所表現的症狀也不同。胃癌患者共有的症狀:頻繁出現噁心、嘔吐、打嗝、反酸等消化系統異常。癌前病變也會出現此類症狀,這時就要提早關注和發現,及時採取治療。

胃鏡檢查可及時診斷出胃部是否癌變

胃部病變有很多危險因素,如息肉、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超標(陽性)、腸上皮化生。患者可以通過胃鏡、鋇餐造影來判斷、確診病情,從而採取合適的治療措施,防止惡化、癌變。

現代日本將胃鏡列入常規體檢項目,做到及時發現、提早治療的效果,降低胃癌風險。我國常規體檢項目中暫時不包含胃鏡,但建議患有胃病,尤其是40歲以上群體,應定期進行胃鏡檢查,及時掌握病況,防止胃癌的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N_NPmwB8g2yegNDPr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