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新能源產業的高速發展直接刺穿過去由傳統巨頭主導的市場進程,如何完成自我變革就成了所有人都在思考的課題。因此,近一年來,我們看到了諸多弱勢企業漸漸被市場拋棄的同時,也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深度與中國市場融合。
大眾和小鵬的牽手,Stellantis集團入股零跑等事件的發生,是限於雙方技術落差而不得不作出的決定,但相較於此,從中我們已經得到了一個信號是,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到今天,早已過了那個初期被所有人持有懷疑態度的階段。
以大眾為首的外資企業之所以用合作的方式和中國車企交好,最真實的原因就在於,隨著行業轉型到了關鍵節點,沒有什麼比搶在人前建起優勢來得更為重要。相對親民的市場尚且如此,當中國車企愈發對高端市場表現出濃烈興趣,對於那些主張豪華的品牌,想必只會更加緊張。
繼EX90發布,沃爾沃為市場帶來了另一款面對高端用戶的新車——EM90。此舉可以被視為沃爾沃希望搶在BBA之前完成在80萬以上市場的前期鋪墊,但不得不說,現實是否會如其所願,儼然是一個有著開放式答案的課題。至少在上市後的各種評論區,充斥著對這款車型兩面派的情緒和解讀。
從產品到品牌,從歷史到現在,EM90所透露的點點滴滴,可以因為沃爾沃的品牌包裝而成為吸引客源的底氣,可以用所謂的北歐氣質撬動一些人的心智。然而,站在這個時間節點去預見EM90和沃爾沃的未來,似乎很難用勢在必得去形容。
為了轉型而不得不做
對於電動化,沃爾沃有多麼激進?在整個傳統豪華陣營中,我相信是沒有任何一家能比沃爾沃給出的轉型時刻表更加具象且不容迴旋。
「我們正全力打造優質的純電動汽車產品組合,以滿足客戶對沃爾沃的所有期望,這也是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沃爾沃汽車的執行長駱文襟(Jim Rowan)到沃爾沃內部的每一個人,為了實現於2040年成為一家實現完全碳中和的企業,幾乎所有人都將「造電動車」當成了眼下的使命。當然,這對於搭上母公司新能源技術快車的沃爾沃,是那樣順其自然。
繼C30之後,EX90、EX30是沃爾沃此前交出的全新答卷,你別管這其中摻雜了多少中國血統,沃爾沃就是那樣不加猶豫地對自己舉起了快刀。而如今,EM90的登場也只是再度向外界表露著只屬於沃爾沃自己的決心。
看到這些,作為行業觀察者的我們一定會對沃爾沃的勇氣大加讚賞,這不僅是因為身為歐洲品牌的它有著如此決斷的舉動,更在於,當所有同類品牌還在電動化轉型中束手束腳,貪戀燃油時代時,沃爾沃居然願意身先士卒。
只是,與此同時,有一個問題就隨之產生了。沃爾沃真的有能力為自己的電動化轉型儲備足夠的技術力量嗎?
有人說,沃爾沃不是獨自在戰鬥。背靠中國市場和母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沉澱,沃爾沃完全可以藉助外力完成產品疊代和技術轉換。從EX30開始到現在的EM90,明眼人都能知道,其技術源頭是來自哪裡。而這樣的資源不僅是其他同類品牌不具有的,在技術維度上至少也是占優的。
基於這樣背景,此刻的沃爾沃好像挺有資格向未來叫板,全面電動化就全面電動化唄。既然有了中國力量在背後做著支撐,沃爾沃剩下的就是要講好每一款新車的故事,用自己那一套「斯堪的納維亞」的靈魂說,來圈定更多的潛在消費者。
在這裡,我並不想討論沃爾沃在高端市場是不是可以賣80萬以上的產品,因為這本就是件可以肯定的事。不管沃爾沃在終端市場有沒有靠著巨幅優惠來維持自己的銷量規模,身為豪華品牌的它,在品牌溢價上還是有一些的。
相比之下,技術高度也有了,我覺得更關鍵的地方是在於,作為品牌旗下的首款MPV車型,EM90究竟能不能為沃爾沃帶去足夠高的技術價值和情感價值,並以此為新起點,為沃爾沃接下來的車型煥新做好鋪地。
「沃爾沃EM90身上的中國味道太濃了」,不用多說,我相信這樣的評論是在指向什麼,大部分人都很清楚。再多來自輿論端的誇讚不願將EM90和同平台的兄弟車型聯繫在一起又怎樣,事實總是擺在明面上的。
憑藉沃爾沃的品牌光環和文化底蘊,真的不能撐起這其中的價格差嗎?對於沃爾沃來說,全方面進行優化過的EM90有著百萬級豪車該有的一面,就意味著,它值得消費者為之拿出更多的預算。
那值此,為什麼會有人覺得,沃爾沃並沒有誠意,EM90不是一款正宗的沃爾沃,我認為,原因有這幾方面。一來,產品本身,EM90幾乎80%以上照搬兄弟車型的設計思路,且在技術指標上沒能作出突破的做法著實很「迷」,而這在新能源車技術當道的今天,是不受大部分消費者待見的;
其次,在電動化發展如火如荼之際,不只是失去核心技術掌控權的沃爾沃,對於任何一家傳統豪華車企而言,在中國,單憑營銷包裝和文化馴養去推銷新車,是很難令人信服的。同時,當價格戰倒逼所有中國車企將高端新能源車和價格之間的平衡打破,傳統豪華在此類車型上還想堅持延續過往的定價策略,在外界看來也是失效的。
是中國,讓沃爾沃變了
是的,從Duett到EM90,沃爾沃走過了70年。將品牌故事從哥德堡帶到中國各地,並發揚光大,今天的沃爾沃的確也從歷史中走出,向著新時代邁進。而人人都在說,沃爾沃的用戶群體一直都有著自己的獨特性,選擇沃爾沃的前提是看中它「以人為本」的品牌理念。放到EM90身上,這樣的說法或許也是成立的。
我承認,講品牌的故事,沃爾沃很有本事。單是安全與環保的話題,沃爾沃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幾乎將其完全消化吸收,並以此為窗口得到了一大批擁躉。就像對薩博等歐洲品牌始終保有留戀的人群一樣,喜歡沃爾沃的人,可以因沃爾沃的理念對一切有關於它的事物投去熱情。
也正由此,如果要問,接下來,EM90究竟是賣給誰的,沃爾沃其實比所有人都了解。在EM90亮相之際,沃爾沃官方還將「中國」二字反覆提煉出來,為新車的故事罩上一層東方色彩,最明顯的意圖就是希望,能借著EM90最大限度地討好中國消費者。
自從豐田埃爾法入華,我知道,對於百萬級的豪華MPV,中國人就產生了很強烈的興趣。「加價提車成了常態」更是從側面佐證了,能消費得起此種車型的中國用戶大有人在。消費勢頭在這裡,單以細分市場的現狀去評判,那EM90有著這樣的潛質嗎?
當前,在沃爾沃的用戶中,有多少人是痴迷於品牌文化而選擇它,很難有渠道去打聽,但因為價格因素而轉投沃爾沃懷抱,卻大有人在。那這能說明什麼呢?只能說明,EM90要想為沃爾沃在高端MPV市場建起獨樹一幟的品牌形象,很難很難。
事已至此,難道EM90的誕生就沒有一些積極的意義嗎?那也未必。前文我們已經說了,對於電動化轉型一事,沃爾沃可謂是傳統豪華陣營中最樂於干這件事的玩家。
故而,甭管EM90未來的市場表現會怎樣,為了強化整個沃爾沃汽車的轉型,也為了向其他同行們表一表決心,EM90都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再加上中國市場對待電動車的態度遙遙領先於世界,只要它堅定地紮根於中國,並適時為這個市場推出一些看著就很有說頭的產品,未來的沃爾沃何愁沒有市場。
而從中國輻射至全球,依託於中國這個新能源產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但凡傳統豪華車企中有一個未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早已完成電動化布局的沃爾沃趁機補位,也就多了很大的可能性。
雖然我們不敢說,這樣的沃爾沃將為市場帶去一定的示範作用,彷徨的BBA們又是否可以從它的身上學到吸取到些許經驗,為己所用。但就行業發展的趨勢去推算,開始有了中國血統的沃爾沃,屬實是走在了所有人前面。
相比EX90,EM90的推出更像是沃爾沃徹底倒向中國的一個標誌性事件。而此番動作之後,沃爾沃的品牌形象可以緊跟中國市場的變化而變得更為豐滿。那如果從這一個角度去論,相比追求銷量上的漲幅,沃爾沃EM90的到來還是有必要的。
到這裡,我們已無需為EM90之於沃爾沃的意義來爭辯些什麼。在生死攸關的產業變局面前,任何看似有違常理,有違品牌精神的行為,都能冠上一個合理的說辭。而一切都只是為了更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