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拿尺子量了半天,理想這台「動車頭」真有那麼香?

2023-11-19     差評

你要說今年車展哪個展台圍的人最多,其中之一那必然有Mega。

上午 9 點的發布會,理想展台早就被圍的水泄不通,脖子哥的攝像都沒能擠進來,可見這輛車有多火。

這可是廣州車展啊,人廣汽的主場,隔壁廣豐都饞哭了。。。

前有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區總裁在理想展區轉半小時,後有皮尺仙人私密馬賽對著 MEGA 的白車身左量右量

而且剛開賣一小時四十二分鐘,訂單量就突破一萬輛。

要知道這可是個接近 60 萬定價的車。雖然定金可退,也可能有媒體老師助力,但這沖單速度速度著實嚇人。

幸好脖子哥早在半個多月前就近距離的體驗了一把。除了沒把它開起來,空間大小、座椅舒適性和 「 冰箱彩電大沙發 」 ,該體驗的也都體驗到了。

閒言少敘,咱先說外觀。

用MEGA設計師 ben 的話來說,好的設計就只需要三筆,所以MEGA也是來自於三根線條的雛形。

雖然網友們對這車長相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它哪怕是拿個細節出來,辨識度都很高。

不說好不好看,起碼是把輿論拿捏了。

當然,理想也不是以設計見長的車企。作為只打家庭細分市場的車企,評價這台車的時候,得先看看夠不夠家用。

之前理想的朋友告訴我,之所以做 MEGA,就是因為哪怕是 L9,在他們看來,也依然不夠大。

你可能會覺的理想經過一輪輪什麼市場調研,用戶分析啥的,才決定要造 MPV,但有趣的是,做 MPV 這事是李想本人臨時起意提的。

而且事情很簡單:某次李想開著一輛奔馳 MPV 帶著一家人從阿那亞度假回來以後,就直接表示,我們需要造一台 MPV ,因為奔馳 MPV 開著坐著都不行。。。

好傢夥,誰讓人有 5 個孩子,誰讓人家是老闆呢?

而一台家用的MPV,空間肯定是重中之重,但理想用來起家的增程車,增程器太占地方了。

他們算來算去,不管怎麼擺,空間最多就比 L9 多了一點點,那不如回過頭去賣 L9。。。

所以他們決定還是得造純電的。增程器拿走,做現有 MPV 最大的空間,這樣才有 「 爆款 」 潛力。

於是就誕生了這台,車長 5350 mm,寬 1965 mm,高 1850 mm 的全世界最大的MPV—— MEGA。

車內有效空間長度,也就是從腳踏板到尾門板的長度,MEGA 為 3791 mm,目前應該是同類車型里最長的。

放到車內空間裡看,體驗就很明顯了。

就說腿部尺寸空間,MEGA 的二三排座椅空間,二排空間超過寶馬7系,三排空間超過寶馬5系。

在此基礎上,後備箱依然可以塞下 4 個 28 寸行李箱和 2 個 20 寸行李箱。

而且 MEGA 的三排支持兩次摺疊,就像疊被子一樣,三排座椅向前翻折一次以後,可以再次向前折,足夠容納兩個成人山地自行車與一個兒童山地自行車。

而能偷出這些空間,其實也是有些犧牲在裡面的。

比如,它把轉向系放在雙叉臂之前,這樣就節省出空間。但是與之相對的,操控性可能就會有所下降。

說白了,相比之下理想的車頭更短,所以空間更大。但這也導致前方碰撞潰縮區的減小,就得花更多錢去做結構安全。

只能說有舍有得。

本來 MPV 重心就高,並且還需要簡化結構去做大空間,安全性自然不如一般的車。之前埃爾法碰撞後車門打不開的事故,想必大家也都有所耳聞。

所以我們猜這回理想用的材料,可能比較狠。

根據他們的說法,MEGA 的車身扭轉剛度高達四萬四,是目前MPV 行業的第一。

這個數據,代表著車身受到外力時抵抗彈性形變的能力,數字越大,發生碰撞時越不容易變形。

並且根據理想官方的信息,MEGA 在 2023 版中保研碰撞測試中,正面雙側 25% 小偏置碰撞的成績均為G(優秀)。其次理想還給 MEGA 標配了 9 個安全氣囊,側面有個長 3.2 米的側氣簾,能覆蓋全部三排。

不過就目前來看,用於衡量安全性的 A 柱的屈服強度,理想還沒有放出更多信息。

你就看隔壁極氪 009 吧,A柱能割開板車尾部的鋼板,就因為它的雙 A 柱均採用了屈服強度高達2000Mpa的熱成型鋼。

大夥可能對 2000 這數字沒概念。

這麼說吧,航空母艦甲板的屈服強度一般是 850Mpa,而核潛艇外部材料的屈服強度是 1000Mpa。

所以也很期待理想後續公布 MEGA 的相關數據,以及正式量產交付後,量產車在中保研的碰撞測試結果。

畢竟都是家庭用車,誰都不能在安全性上有絲毫懈怠。

而為了空間選擇純電之後,作為一台很可能會常跑長途的車,MEGA 還需要解決續航焦慮的問題。

在拉高快充速度、建更多的充電站以及換電里。

理想選擇了一個成本最低的方式:超級快充。800V 高壓平台,再加個12 min 充 500km 的 5C 電池。

但這塊電池是很難造的,根據理想的說法,他們花了一年時間,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供應商。

最後他們找了寧德時代做共同開發,才搞了一塊 5C 倍率、電流大於700安培、功率大於 500 千瓦的超快充電池。

實際上要搞一塊這樣的電池,挺麻煩的。

充得快本來就不是個簡單的事,而且充得越快,電池越燙。所以為了安全,就必須把充電功率控制住。一來一回,速度又回去了。

想解決這個問題,得做兩個事,其一,讓電池能充得快點。

在這方面,他們選擇電池負極石墨顆粒的大小不斷縮小,就好比是把調料顆粒磨得更碎。

再把電芯隔膜的孔隙率增加,就像是在調料蓋上戳更多的眼,能讓調料更快灑出來。

這一通操作下,離子脫嵌的速度變快了,快充速度( 你撒調料的速度 )也就跟上了。

其二,就是降溫。眾所周知,電流通過電阻之後會產生熱量,而電阻越小,產生的這個熱量就越低。

所以他們先把電芯內阻從 0.5 毫歐做到了 0.3 毫歐,解決了自發熱問題。

除此之外,在電池包本身,他們也是下了功夫。

舉個例子,以前的方形鋁殼電池會在整個電池板下方鋪一層水冷板和隔熱墊,電池想散熱就只能靠下面那一面。

而寧德時代這回掏出來的麒麟電池,則是把水冷板和隔熱墊,塞到了電芯之間的的夾板里。並且做了個分流閥,讓冷卻液能在裡頭循環起來,保證每塊電芯散熱均勻。

說白了,就是電池四面八方都有散熱板,比以前那種一面散熱強多了。

最後,再折騰外部散熱。

這裡他們做了個很有意思的操作:讓車子的空調直接對著電池吹。

然後,他們在車的前面設計了一塊格柵( 圖中紅色圈起部分 ),在充電的時候,格柵就會打開,讓這些熱風從口子裡散出來。

散熱問題一搞定,那這12分鐘充500公里的 MEGA 拼圖,算是拼完了。以後服務區你上個廁所的功夫,車子直接續上兩三百公里續航,這不跟加油差不多?

至於超充樁的事,我覺得理想鋪的應該不會太慢。

脖子哥上周出差路過嘉興服務區,已經看見那的理想充電站里有了蓋著布的 5C 超充樁了。

至於啥時候能讓全國用戶都體驗到,就得看理想肯下多大的本了。他們自己說了,到 2025 要做到 3000 超充站,希望他們說到做到。

到現在,大家應該能知道這車為啥火了。

雖然長得像高鐵吧,但理想為了打造一台他們認為的家庭用車,也確實是下了不少血本,並且有些技術創新,放到業界內也確實厲害。

但不得不說,廣州車展隔壁的小鵬 X9 定價 38.8 萬起,而 MEGA 直接是去到了 50 萬往上。

可能這就是技術進步的代價吧。。。

那麼就這樣一台車,你覺得會不會像 L 系列一樣賣爆?

脖子哥說說自己的看法:即便它一個多小時就大定一萬,但也基本不可能像L7那樣直接月銷4萬。

目前 MPV 的市場,剛剛開始,也很難預料。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 2023 年 1-9 月 MPV 國內市場的 MPV 數據,零售同比增長 18%,其中 MPV 市場的B 級以上車型增長 40%而 A 級下降 10%A0 級下降27%

從這個數據里能很直白地看出來,今年這些 「 用來拉人而不是拉貨 」 的中高端 MPV 賣得火熱。

魏牌高山,騰勢 D9,極氪 009,嵐圖夢想家、小鵬 X9 等等全在搶 MPV 市場,30 萬起各種配置五花八門,定價也五花八門。

而作為 50-60 萬價位的 MEGA,定價其實比友商們高了不少。而整車的競爭力,目前也不知道能不能讓消費者們覺得,值這十幾二十萬的差價。

就當下而言,它想像 L7 那樣在細分市場殺出重圍還挺難的。

但無論MEGA 最後不會賣爆,都給理想做純電這個事,積攢了更多的技術實力。未來 5C 超充電池的下放,會不會用在理想以後的純電轎車或 SUV?

這個意義,可能遠比 MEGA 大賣來的更加實在。

撰文:脖子右擰編輯:面線 & 大餅 & 結界 封面: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理想發布會

百度圖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8065781dbc732c3d18d51f23683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