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溝村:鄉親鄉賢齊發力 以「館」為媒聚人心|點亮我的村④

2023-10-09     紅網益陽站

原標題:百家溝村:鄉親鄉賢齊發力 以「館」為媒聚人心|點亮我的村

編者按:振興路上,文化賦能。文化振興如何點亮一座村,請看今日新沅江。即日起,紅網推出系列報道《點亮我的村》。

百家溝村」八合一「新鄉賢館。

暑期孩子們在農家書屋裡閱讀。

紅網時刻 見習記者 唐莉 記者 曾小穎 益陽報道

「吃完中飯,去鄉賢館裡約一下。」百家溝村村民胡小紅向左鄰右舍喊道,62歲的胡小紅放下來以前販肉的生意,總會和幾個姐妹一起去村裡新建成的鄉賢館裡坐坐。

坐落在百家溝村東部的新鄉賢館,占地22畝,其中包含新鄉賢館主體、鄉賢湖、黨建主題公園、停車坪廣場、愛心菜園、鄉賢連心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各類文化場所,是村民們飯後閒聚最喜歡去的地方。

據百家溝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劉旺民介紹,村支部里在新鄉賢館內,創新性地打造了「八合一小型黨建綜合體」工作陣地,將「黨小組活動中心、村民小組議事中心、孤寡老人活動中心、留守兒童活動中心、鄉賢宣講中心、四史教育中心、村民健身活動中心、農家書屋」融為一體,以黨小組為主體,推行「黨建引領、黨員帶頭、鄉賢出力、群眾參與」的模式,探索農村基層黨建新路徑,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全村的全面振興。

百家溝村的新鄉賢館也是村裡文明鄉風的宣傳中心。自3月建成後投入使用以來,開展中小學生閱讀活動、黨小組會議、村民代表聯繫服務群眾屋場會、「尋找最美新鄉賢」活動……,廣受群眾好評。館內還打造了百家溝村村史、百家溝村姓氏長廊、紅色革命烈士劉武等內容的陳列平台,傳播家鄉文化內涵,助力鄉村振興。

村民正在村裡的扶貧電子廠工作。

百家溝的鄉村振興之策,主要在鄉賢企業和集體經濟的路上發展。劉旺民說,「2017年後,我們挖掘了不少走出村裡的優秀鄉賢人才,凝聚他們扶助村裡、振興百家溝。目前已經統計了五十多名鄉賢,拉動了一批鄉賢回鄉,村裡的鄉賢企業和扶貧企業一共能夠提供為村裡500個左右的就業崗位。」

早晨七點,55歲的百家溝村民黎月香在家完成洗漱,就開始往234國道邊上村裡的扶貧電子加工廠里趕,這是黎月香在電子廠里幹活的第四個年頭。「每個月能在家門口賺3000元,平時再把土地交給村部還有集體收益,身邊都是認識的鄉親鄰里,這樣的日子過得很舒心。」

黎月香工作的電子廠是2017年百家溝脫貧後,在村裡開辦的第一批扶貧企業。電子廠里有近100名當地村民工人,村民們趕製、加工後的成品,將打包裝車發往廣州。村裡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有機養殖、農機專業合作社、光伏電站……

春季村民們為村裡的紅薯地播種。

村裡的集體經濟也方興未艾。「去年村裡集體種柑橘,由於天氣問題,還沒得到較大收穫。今年一起種紅薯,村裡還開辦了紅薯粉廠,想要做一個種植、加工、供銷一體的產業。」劉旺民說。據悉,今年百家溝村種的紅薯大有來頭,是村裡和中國農科院南方經濟作物研究中心一起合作培育的。「種紅薯的技術難度相對較低,村裡大部分人都能做,需要工種的時候大家一起出工更方便。」

今年百家溝村裡一共種了500畝紅薯,初步檢測一株紅薯能夠收成4公斤左右,「今年紅薯應該是個豐收年,明年打算增產到1500畝。」劉旺民開心地拿著紅薯介紹。百家溝村通過建立「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黨支部牽頭,帶領農戶們同企業或者合作社達成合作,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讓村集體和農民共同享受產業發展紅利。截至目前,百家溝村村集體經濟已達28.5萬元,預計2025年村集體經濟突破50萬元。

來源:時刻新聞

作者:唐莉 曾小穎

編輯:趙佳妮

本文連結: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754/91/13142051.html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76a139b13db56cba824ffcb0f90d3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