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就讀體驗丨從語言到社科到ESG諮詢:純文科生的三級跳!

原標題:UCLA就讀體驗丨從語言到社科到ESG諮詢:純文科生的三級跳!

Z學員本科畢業於國內某985大學英語系,在2021Fall申請季,他以GPA3.2逆襲UCLA Social Science專業,並獲得獎學金。2022年小Z從UCLA畢業,我們連線了他,一起聊了聊UCLA的就讀體驗,和ESG諮詢求職成功之路。

定性定量兩手抓的課程

UCLA的Social Science(MaSS)這個項目是一年項目,分三個學期。UCLA除了法學院,基本都是這樣的學制。

MaSS一共有九門課程,其中有六門是必修課,然後剩下三門是選修:你可以從其它學院自選,不限制。基本上是每個學期上三門課,兩門必修,一門選修,大概是這樣的一個配置。主要的課課程是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social science)。

我覺得,這個項目的核心、根基是定性研究。畢竟我們專業的落腳點是社會問題。定性研究是我們研究社會科學關注議題的重要工具。這堂課上我們會系統地學習這方面的流派、歷史、研究方法等。這門課最終會產出一份獨立定性研究和一份小組合作的定性研究。

定量社科這門課也很重要。這門課上,我們主要是用R Studio去做定量研究。我是純文科生,我的同學也幾乎全都是文科生,學起來還是挺痛苦的。前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和精力,我們是完全投入到學R Studio上的。這門課的一個難點在學編程,第二個就是課程內容多、時間緊。給你學習的內容其實不足以支撐你後面要去產出課堂作業。所以說當時我們是花了很多的時間,一直在Youtube上找各種其他的課外資料去學。我們最後的產出是一份小組合作的國別研究,其中包含定量分析、數據圖表呈現。全部都需要用R Studio。後期我們還用HTML做了呈現。總結來看,這門課是讓我學習了一門新的邏輯語言。課程的話,基本就是論文和Project結果這樣的形式來考核。

全方位求職資源

有一門很重要的課就是與NGO組織合作,時長半年,內容就是幫這個組織解決問題。這個也是分組的。當時我們班有差不多20個人,四到五人一組,每一組被隨機分配到洛杉磯當地的NGO。我們專業其它同學還會被分配到青少年發展協會、家暴預防中心等等社會組織。我們小組是被分配到洛杉磯軍人協會。協會有個數據平台叫Unite us Platform,當時面臨的問題就是這個平台雖然建立出來了,但是效率非常低。而且當地的一些軍人服務組織可能都沒有在使用這個平台。

所以我們要幫助這個平台去解決一些組織管理績效,還有提升知名度的問題。在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後,就要每周開周會,對時間、項目進行劃分,逐個研究。最後,我們是要產出一份真正能幫他們解決問題的報告。這段經歷對我,以及我之後的求職就業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時間長,我得以完全體驗為組織做諮詢、跟隨組織成長,能夠完全參與進組織的整個發展架構中去。最後,這段經歷也被我寫進了求職簡歷。除此之外,因為本身UCLA MaSS項目只有一年,我個人是沒有做其它實習的。

在技能方面,學校也提供了充足的資源給我們。比如,我們每周三下午都有一個Workshop,專門用來學習Python、R、SQL等計算機語言和軟體,每次時長兩個到兩個半小時。前中期提供給我們入門資料和培訓。到後期就會邀請各個不同公司來宣講,大到迪士尼、Hulu、New York Times,也有初創公司來宣講。我也是通過這個Workshop,拿到了Hulu和NYT的面試機會。

UCLA本身也有很多求職和Network資源。既有Handshake這種可求職、可社交、可參加活動的官方網站,學校也會邀請行業大佬、政界人物來講座,並且持續給學生髮郵件,邀請所有人參加。各種資源,不管你是什麼興趣愛好,總有適合你的。整個項目在就業上的支持是很足夠的。

文化大交匯:我的同學與老師

接下來,再說下這個項目的人員情況,包括學生和老師。特點主要就是多樣性非常強。

我們一個班30人左右。我們這一屆,5個大陸學生+1個灣灣的,中國人一共6個。印度、馬來西亞的亞裔有兩三個。美國本地學生占50-60%。除此之外,還有些英國、愛爾蘭、墨西哥的國際學生,同學群體很多樣。也是我知道的,中國學生較少的項目了。

我們同學大部分是應屆畢業生。陸本來的同學,我知道有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的等等,都是國內很不錯的學校。也有有工作經驗的,美國本地同學工作時長會比較久。中國同學的話,我知道有工作了一年做產品經理的,還有個台灣同學是混政界的。有個加拿大同學,她在來UCLA讀書之前,是在史丹福做研究員的,她來UCLA就是走科研道路。總體來說,雖然職業、學科背景多樣廣泛,但每位同學的能力都很強。

師資上,多樣性自然不用贅述,有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行業背景的教授。大多數是來自Social Science方向的。當然也有比較特別的老師。我們教Quant的老師,之前就是讀Computer Science的,但是對社會議題非常感興趣。我很喜歡這位老師,他講課非常有耐心。因為Quant課是要用R Studio的,他一直非常非常耐心地教導我們各種不同的板塊。耐心的同時,老師對我們的產出要求很嚴格。老師在課上參與度非常高,給了我非常多啟發。

畢業生就業走向

我目前是大概知道一些中國同學的就業情況。一半留在美國,一半回國。留在美國的同學之一就是灣灣,之前做了Family Violence相關的NGO項目,畢業後就以數據分析師的崗位進去了。也有留在UCLA的,是之前做research的。學校有很多項目組、研究組,會招聘助理教師、研究員。這位留下的同學就是通過這個方式留校。當然,也有目標很明確的同學,承接自己之前的職業道路,加入了紐約的初創公司。回國的話,要不就是去考公考編,要不就是跟我一樣去企業,做諮詢之類的。國外的同學的話,她們的一個典型選擇就是加入NGO,比如那位之前在史丹福做研究員的。也有去做一級市場,做Investor的也有。重點還是要看自己,看自己是否有明確的目標。

Westwood星光日常

學習就業之外,我在洛杉磯的生活是挺豐富的。剛來的時候,美國疫情還沒結束,我除了線上上課,會去看UCLA很有名的橄欖球校隊比賽,還有各種比賽。我自己還加入了KPOP Dance組,每周去跳,生活很開心。UCLA在的這個town,電影文化是非常豐富的,畢竟算是起源點。所以每每有新片上映,各種路演、首映,活動很多,明星也非常多。日常周末旅遊、看展、探店 ,很充實。唯一有點不那麼方便的地方,就是如果沒車,就會寸步難行。

從純文科到ESG諮詢:求職之路

我在去年畢業之前,主打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美求職,一方面回國求職。當時給自己的職業規劃,就是早期做諮詢。但是美國的諮詢公司,真的很喜歡MBA的學生,或者直接就是要PhD。我社科碩士可謂是屢屢碰壁。也拿到一些Offer,但我自己不是很滿意,要不就是小公司,要不就是scope太窄。後來,我還是選擇回國秋招。

回國之後,我也是Marketing、Consulting都申請。當時是機緣巧合之下,我才知道普華永道的ESG崗位。藉此,我也開始了解ESG和ESG在中國的情況,也了解到ESG在國內是一片藍海,剛剛開始流行,各大公司基本是這兩年才開始設立ESG崗的,似雨後春筍,缺人。第二點就是經濟轉型未完成情況下,雖然可能ESG發力還要等幾年,但是整體大形式是不錯的。所以申請的時候,我是遞了四大的ESG崗位。當時,我朋友告訴我PwC的ESG是最成熟的,團隊搭建非常早,分海外和中國團隊,也請到了專家管理。我進一步了解後,知道主要分為四個崗位團隊:ESG Strategy、披露、天氣變化、食品管理。

這四個組裡面業務最多的是披露組,這個跟財務披露差不多。我是Strategy組的,相比招人就很少。據我所知,Strategy組今年只招了我一個人。這個組的要求一般是比較Senior,需要你有工作經歷的。主要是做ESG投資,ESG戰略和供應鏈戰略。

接下來,分享下我在PwC的面試情況。通過網申遞交簡歷後,先是網絡面試,對著機器回答一些問題,基本是行為類面試。過了之後,是HR面。過了HR這一關,就是最終的面試了。原本應該是兩輪最終面試的,但當時因為有疫情,沒辦法來線下,所以就把Manager面和Partner面合成了一天。而面試的這一天,我們叫做Super Day。

Manager面是群面,八九個人。一開始是英文自我介紹,然後是9張照片選1個,用英文解說照片和環保之間的聯繫。這個環節,我覺得主要就是看英文能力。這一輪的時候,80%都是有海外背景的,有史丹福的還有哥大。接下來就是case面,就是限時35分鐘,做一個consulting case,完成一個完整的帶4個小問的答題,跟準備其它的management consulting沒區別。這個環節結束後,就會針對之前的經歷,尤其是與ESG相關的經歷,進行提問。我之前本科、研究生時期,都做過相關經歷。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裡的ESG不僅僅指環境,還有社會、公司管理、人文關懷層面。

Partner面的話是15-20分鐘,聊一些對ESG、case、以及市場的看法。

整個Super Day是線上的,一共有6個小時左右。基本是從九十月份在官網上投遞申請,沒幾天就網絡面試了,然後等了半個月到一個月,差不多十月底拿到Super Day。最終十一月底下Offer。2023年入職,相當於我Gap一年。

最後,破解下對一年制碩士的偏見。很多人說一年制不好找工作,但其實這個我個人覺得是不存在的。因為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國內的HR第一是看學歷,這是敲門磚。其次是專業,看是否匹配。最後是你的工作經歷以及個人能力。至於你到底讀了多久,這不是決定因素,也不重要。

對於準備或者已經在讀一年制碩士的,我想建議大家做好時間管理,確定好明確的目標,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像我是畢業後求職的,其實百分之40的公司不會認定我是應屆生,是不讓我投的。我們項目有的同學會選擇多上一個Quarter的課,正常我們是6月畢業,這樣的同學可能就12月再畢業,相當於延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