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給教師的建議》
作者|瓦·阿·蘇霍姆林斯基
有一種可怕的危險——就是學生坐在課桌後面而無所事事,每天6小時無所事事,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無所事事。
這樣會使一個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敗壞下去。無論是學生生產隊也好,教學工廠也好,學校試驗園地也好,無論什麼都無法彌補在一個主要領域裡荒廢了的東西。這個主要領域就是思考,人應當首先在思考領域裡成為勞動者。
怎樣才能使緊張的、愉快的腦力勞動在學校里占統治地位呢?關於這一點可以寫出厚厚的一本書,這本書在教師來說像空氣一樣需要。而現在我只想說說主要的意思。
許多學校和教師的真正可怕的失誤,就是他們把學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極地掌握知識上去了——這就是讓學生記憶教師講過的現成的東西,死背教科書。固然,學校里完全不要識記和背誦是不行的,但是這種腦力活動應當占據第二位。
一個人到學校上學,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而主要的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應當用到記憶上,而應當用到思考上去。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這才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也應當向教師指明這個方向。
這裡就需要運用教師的智慧。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只有教師的思想才有可能去點燃它。必須使學習有明確的目的性。我在學校里工作了35年,而直到20年前我才明白,在課堂上要做兩件事:
第一,要教給學生一定範圍的知識;
第二,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
如果達不到這兩件事的和諧,就會使學生的學習變成一種苦役。必須進行一些專門的工作來使兒童變得更聰明。 不能認為:既然學生在掌握知識,他自然就變得更聰明了。這一切遠不是這麼簡單的。
在人的智力發展中,以現成的形式裝入頭腦的東西跟藉助獨立思考而獲得和確立的東西之間的相互關係,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課堂上所要記住的東西越多,那麼思考的「實驗室」就應當更加積極地開動工作,而這個「實驗室」里的主要創造者和勞動者就是你自己。
我們學校在教學實驗園地里給一年級學生每人都分配幾小塊地,就是專門為了把這三件事和諧地融為一體而設想的。智慧的、受到思考和好奇心鼓舞的勞動,這是能浮載思考的大船的深水。智慧的雙手能創造智慧的頭腦。
當一個年幼的人不是作為冷漠的旁觀者,而是作為勞動者,發現了許許多多個「為什麼」,並且通過思考、觀察和動手而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時,在他身上就會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樣,產生獨立的思考。
為什麼向日葵的花盤總是朝著太陽轉呢?
為什麼蜘蛛在下雨前爬進窠里而在天晴以前出來結網呢?
為什麼貓的眼睛在夜裡能看見東西呢?
為什麼在播種前先把種子放在太陽地里曬呢?
在緊張地思考這些問題中的每一個問題時,你的思想一會兒從這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反覆地進行許多次。用成年人的話來說,這就是從各個方面來研究一個事物。
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是在學習「在觀察中思考和在思考中觀察」——思維訓練的意義就在於此,你藉助這種思維訓練就比較容易理解課堂上所講授的科學基礎知識。在思維訓練中不必搞千篇一律的做法。
一個人可以觀察草原和牧場上的植物,第二個人可以研究湖裡的生物,第三個人著迷於在溫室養花,第四個人喜歡用小的木製的和金屬的零件搭造房屋、工廠和電站,第五個人願意在金魚缸里養魚,第六個人把橡實種下去,培育出橡樹苗,第七個人喜歡鑽研一些不平常的現象的世界。
你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而沒有興趣就沒有發現的樂趣,就沒有才能和愛好,就沒有活的靈魂,就沒有人的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
延伸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無限相信書籍的教育力量
顧明遠:為什麼教育改革越深入,我們越要「溫習」蘇霍姆林斯基的經典教育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有特色的老師,才能教出與眾不同的學生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