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小鎮中,一個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人來了,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人開了一個超市,這片很快就繁華了。
另一個小鎮,一個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人來了,又開了一個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人相繼又開了加油站……
結果惡性競爭,大家都沒得玩了。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其實,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差距的產生,就在於一個人的思維格局。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層次低的人,經常會嫉妒和詆毀別人。
他們往往有著典型的弱者思維:自己不好,也不想讓其他人好。
對此我深有感觸。
最開始參加工作時,我每天只想著把事情做好。
可慢慢地,我發現,我們組的人特別喜歡「窩裡斗」,不管發生任何問題,從來不會想著解決,第一反應就是:甩鍋。

反正不管怎樣,一定不會是自己的問題,每次「撕」的那叫一個「驚天動地」。
作為職場小白的我,看的是目瞪口呆。
更可怕的是,他們還會因為「甩鍋得逞」而洋洋自得。
可一旦有領導發話,大家頓時都不敢說話了,仿佛一隻只斗敗的公雞,一下子就蔫了。
其實,喜歡欺負窮者的人,大多數本來就是窮者。
因為窮者的反抗力小,也只有欺負窮者,才能讓自己獲得征服的滿足感。
魯迅先生曾說:
「中國社會底層的人,也會經常互相傷害著。
他們是羊,同時也是凶獸,但是遇到比他們更凶的獸時便現羊樣,遇到比他們更弱的羊時便現凶獸樣。」
我們不難發現,越是處於窮勢的人,往往會斗得越狠。
前陣子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考生張某等三人,按照自己的高考成績,分別填報了各自的院校。
幾天後,在查看自己的志願時,卻發現高考志願被人篡改了。
可高考志願填報已結束,不能再做修改,三人立刻向警方報了案。
警方偵查後發現,作案者竟是三人的好朋友陳某。
他便利用知道三人身份證號和密碼統一的機會,篡改志願。
這種「我窮我有理」、「見不得別人好」的思想,真是既可憐又可恨。

通過坑害對方來獲取心理平衡,最終只能是耗費了彼此的精力,大家互為掣肘,誰也無法前進。
只有放平心態,放大格局,才能走的更遠。

1997年,張衛健投資房產失敗,劉德華仗義相助,並送給他一句話:
「學到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
只消這一句話,劉德華的富者格局便可見一斑。

不只張衛健,劉德華還幫過許多明星,導演陳果就是其中之一。
那時,導演陳果拿著劇本找到了劉德華,希望劉德華可以投資。
其實,當時劉德華的公司即將破產,根本沒有錢。
但劉德華還是東拼西湊,投資了這部叫《香港製造》的電影。
結果,這部電影上映後,獲得了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以及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多項大獎。
格局越大的人,往往越懂得助力別人,也越能夠欣賞別人的成功。
也正因如此,彼此才能更好地相互支持,實現共贏。
還記得之前火遍全網的一張飯局照片嗎?

就是這一桌大佬,他們的身價加起來有上千億。
誠然,他們已經是公認的富者,但他們仍在積極連接,攜手共進。
即使他們在各自的產品或具體的服務上有競爭關係,可一直以來,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的主流卻一直是開放、跨界、融合。
這一點,甚至在這個飯局的菜單上就有體現:
每一個菜肴,都將參與公司的名稱縮寫,融合在了一起。
而更有意義的,是最後兩道菜的名字:江湖攜手香扒鴨,合作共贏一品鍋。

這個飯局,大佬們最終究竟聊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
但我們也許可以,在朱嘯虎半夜12點曬出的朋友圈中解讀一二,他的配文是這樣說的:
「年底聚聚,聯絡感情,和氣生財。」
富者之間的互相幫助,絕不是因為對方窮,而是為了彼此更富。
別忘了,「富富聯手」的下一句是,無懈可擊。
《易經》有云:「利者,義之和也。」
這世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在互相爭鬥,而是互相扶持。
喬布斯就曾說過:
「我的工作是帶領一群優秀的人們,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彼此成就,共同成長,這樣的生存之道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人生的下半場,格局決定結局
你知道一滴水怎樣才不會幹麼?
答案是:把它放到大海里。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只是一滴水,僅靠自己的力量,總有一天會消失殆盡。
只有聚集起來,才能擁有更大的能量和作為:
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便都有了兩個思想;
你有一個絕活,我有一個絕活,我們彼此交換,每人便都有了兩個絕活。
馬雲在很多演講中說:「幫助別人成功,你才能成功。」

當你能幫助別人的時候,你自然就會做得更好。
如果只是一個人拚命,最終賺的還是自己一畝三分地里的辛苦錢。
不懂得欣賞別人的人,註定難以得到別人的欣賞;不懂得支持別人的人,註定難以得到別人的支持。
窮者互撕,離心離德,路越走越窄,終會害到自己;
富者互幫,惺惺相惜,路越走越寬,終會助到自己。
人生的道路上,只有互相幫助,才能讓我們的價值最大化。
幫助別人的同時,成就的也是我們自己。
在下棋時,真正的高手都會向後看幾步,只有看得夠遠,才能走得夠遠。
人生這盤棋,也是如此,你有怎樣的格局,便會有怎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