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這個節氣名不副實?!它真正意味著——

2024-10-23     北京交通廣播

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管,明朝帝御裘。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

這時唐代詩人元稹所做的《賦得九月盡(秋字)》。詩中描繪的意思是說:霜降之後過了三十天,從草木的狀態可知秋天只剩餘幾天了。秋天傍晚時分,陰氣漸重,月亮的光輝也在逐漸減弱。半夜的時候計時用的漏壺會有時間的變化,明天皇帝就要發用動物皮毛製作的禦寒裘衣了。希望人們不要像潘安那樣在秋天的詩中表達憂愁,而是應該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光。這首詩描繪了霜降時節的自然景象和詩人的情感。通過對這些詩句的理解,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對秋天的細膩觀察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今天是2024年10月23日,甲辰年九月二十一,正是霜降節氣,交節時間為凌晨06:14:32。今天的北京交通廣播《徐徐道來話北京》歲時北京系列,一起了解霜降節氣相關的北京風俗話題。

霜降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秋季最後一個,也是第6個節氣。霜降節氣很有意思,說它其實是一個名不副實的節氣,那這是為什麼呢?您知道霜降和古代的青女神仙有關嗎?那北京人在霜降節氣吃柿子和鬥鵪鶉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為什麼我們說霜降節氣名不副實?

之前的歲時北京講過,在二十四節氣中,大約有三成多的節氣是以雨、露、霜、雪等自然現象來命名的,「霜降」就是其中的一個。

相對於雨雪而言,「霜降」有些名不副實,看到過降雨、降雪,可從沒見過霜從天上降下來。其實,霜降並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所以,霜降,這個節氣的名字聽起來就像是老天爺在玩一個調皮的把戲,仿佛他老人家在說:「嘿,我要把霜從天上倒下來,就像下雪一樣!」但實際上,霜降這個節氣更像是一個溫柔的提醒:「嘿,朋友們,是時候把秋褲拿出來了,因為天氣要開始玩真的了!」

霜降,這個節氣的名字聽起來就像是霜從天而降,但實際上,霜更像是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她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地在地面上鋪上一層白色的面紗。她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地面上悄悄形成的。這就像是一場沒有觀眾的魔術表演,只有早起的人才能發現她的蹤跡。

霜降節氣,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就像是大自然在玩一場「溫差過山車」。白天,太陽公公還笑眯眯地溫暖著我們,但到了晚上,月亮姐姐就悄悄地把溫度調低,體驗一下什麼叫「冰火兩重天」。

雖然張繼《楓橋夜泊》中有經典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但這是一種文學修辭,指的是寒氣飄蕩在空中,並不是像下雨那樣下霜。「月落烏啼霜滿天」,聽起來確實有很有畫面感,但實際上,霜並不是真的從天上掉下來的。霜的形成,其實是一場悄無聲息的「夜間行動」。在那些沒有雲彩的夜晚,大地就像一個沒有被子的小孩,散熱快得讓人心疼,溫度一下降到了冰點以下。這時候,靠近地面的水汽,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樣,變成了晶瑩剔透的冰晶,這就是霜。

形成霜要有一定的條件,南宋的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陸遊也在《霜月》中描繪了「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的景象。這些詩句都在告訴我們,霜通常出現在秋天那些晴朗的月夜。沒有雲的遮擋,地面散熱快,溫度迅速下降,靠近地面的水汽就在溪邊、橋間、樹葉上,凝結成了那些細微的冰針,有的還形成了美麗的六角形霜花。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霜和月亮似乎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繫。因為霜常常出現在月光皎潔的夜晚,所以霜花也常常被用來比喻月光。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不僅僅是對月光的讚美,也是對霜花美麗景象的真實描繪。

所以,下次當您再聽到「霜降」這個節氣名時, 記得它並不真的意味著霜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提醒我們,要準備好迎接寒冷的冬天了。別忘了穿上你的秋褲,因為霜降節氣以後,可是真的會讓你感受到冬天的厲害!

霜降後的北京風俗-吃柿子和鬥鵪鶉!

霜降這個節氣,對於老北京人來說也是一個有趣的標誌性節氣,因為在這個節氣里,老北京人的生活,吃和玩都有著北京人的獨特之處。

內容來源:BRTV徐徐道來話北京

編輯:蓋蓋

值班主編:彭菲

監製:趙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44418f7888534288dc1a3368220c7ec.html










1.17億人次!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