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張偉痛哭,把張亞東搞「瘋」,他們的爆紅,早有預兆?

2023-11-01     淘漉音樂

原標題:讓大張偉痛哭,把張亞東搞「瘋」,他們的爆紅,早有預兆?

昆明有一個很大的墓地,叫麻園。

後來這個地方改建,有了學校、商鋪,在這裡的建起來的學校雲南藝術學院被戲稱作「麻大」。

這個神奇的地方還是雲南搖滾樂的發源地。

現在爆紅的樂隊麻園詩人就從這裡出發。

他們和這塊地方一樣,從一無所有到現在的「高樓林立」。

「麻園詩人」總是有種看透人生的鬆弛感。

哭腔中帶著野性的,悲傷中嚮往光明的,很難有一個詞來形容麻園詩人,他們也都內斂的不知如何表述,一切全在歌聲中。

2019年,第一季《樂隊的夏天》開播,馬東說:樂隊的夏天還能來嗎?

那年樂隊的夏天真的來了,很多人重新關注到了這些樂隊和音樂。

麻園詩人的主唱苦果在社交媒體上發了這樣一句話:要是我們也能去就好了。

四年之後,《樂隊的夏天》第三季來了,在電視機前看了兩季的麻園詩人想都沒想報名了。

第一輪排位賽,麻園詩人演唱了成名曲《瀘沽湖》。

都說他們開場就用了王炸,可他們卻沒覺得自己有什麼「利器」,彩排的時候苦果緊張的琴都不知道怎麼彈了。

那本就顫抖的聲音,又多了幾個節奏。

站在舞台上,嘶吼、顫抖,讓人忍不住頭皮發麻。

參加「樂夏」之前,麻園詩人已經是小有名氣的網紅樂隊了,可站在台上依然緊張的手足無措,內斂的,不搖滾的。

這大概都源自他們對舞台的敬畏:我們把每一次演出都當作最後一場演出,會盡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爭取不留遺憾。

每一次,都是這樣。

說起「麻園」在「樂夏」最喜歡的一個現場,苦果提到了《黑白色》和《現在現在》。

這兩個現場可完全不一樣。

表演《黑白色》那一場是和回春丹的對決賽,票數決定去留。

苦果唱了給外婆寫的《黑白色》,這場表演被苦果稱為競技性很強的一個現場。

還沒開口,只聽前奏,大張偉就忍不住讚嘆了一句:好聽。

苦果聲嘶力竭的演唱,在破音的邊緣徘徊了又徘徊,情感也隨之迸發了。

「要死要活」的演唱中,觀眾早已哭泣,評委席的張亞東也已經淚流滿面。

沒有技巧就是最牛的技巧,在麻園詩人身上一覽無遺。

苦果說:我沒有系統練習過怎麼唱歌,但我覺得這種野路子的唱法,能夠讓我表達得更淋漓盡致一些。

他害怕真的是最後一場,把這首有些「自我」的歌要唱出來。

《現在現在》的現場是平靜的,因為是最後一期,他們很鬆弛,更多的是在舞台上享受。

這兩種他都愛。

我很喜歡《現在現在》這首歌,就像苦果把他排在了最滿意的作品前三。

和麻園詩人很多的「苦情」歌相比,這首歌中充滿了陽光。

前面鋪墊的一個畫面,是鳥兒、樹林、雨和盛夏。

沒有那麼熱血沸騰里聽到了讓人熱血沸騰的事兒。

還有一場在採訪中沒有提到,卻讓人難忘的現場《彩虹的微笑》。

苦情詩人把甜心教主的歌改成了搖滾,這聽起來都很刺激。

剛開口,台下的對手們笑了,這個風格和麻園詩人可以說是大相逕庭。

都以為在這場對決中,麻園詩人躺平了。

可越來越「麻園」,少年和聲出來以後雞皮疙瘩爬到身上,苦果的哭腔摻雜著少年的「雨下再大又怎樣」。

是經歷過風霜的大人和少年夢想的碰撞,大概只有經歷過的人懂。

他把愛很easy改成了失去很easy,就是沒什麼大不了的,最後大張偉再也繃不住,哭了。

這場炸裂有突破性的現場,在採訪中,苦果沒有提起。

可在這場演出之前,苦果上火到嘴上起了泡。

節目之前,他們就做好了突破的準備,真正站在舞台上之前,每一次都讓他們焦慮。

被問到參加「樂夏」和之前的演出有什麼不同,苦果說:把每一首歌的編曲和音色、製作等等做得很精良才能上舞台的一部演出,最大的感受不同,就是每一個好的表演,都是通過非常精心的準備後呈現的。

後來他又加了一句,就是平時的努力也必不可少。

從2008年組成樂隊開始,他們走過了15年的風霜。

前兩年還沒什麼名氣的時候,眼看樂隊就運轉不下去了。

一次音樂節邀請他們參加給了2000塊錢的演出費,幾個人高興得合不攏嘴,這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可是天文數字。

樂隊成立的前幾年,每個月他們給自己的生活費只有三四百塊錢,一邊上班一邊養活樂隊。

苦果說他們這是打游擊的生存方式,低成本演出,勤儉持家。

對話時很想就那些艱難的時光來聊一聊,大概那些艱難的時刻才讓人感覺到「偉大」。

可苦果想來想去說:沒什麼煎熬的,沒覺得很困難。

他說音樂是他熱愛的,是職業,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已經很幸福了,談不上什麼堅持。

這兩年,麻園詩人發展的還不錯,各大音樂節上有了他們的身影。

在北京那場音樂節,苦果鼓起勇氣邀請樂夏的導演去觀看了。

他們想主動出擊,讓導演看到他們的實力。

下台之後,導演向他們發出了參加樂夏第三季的邀請。

苦果說那天他們四個都特別激動,跑到了米線店加了很多肉,幾個人想:二十年的苦練終於派上用場了。

參加樂夏是麻園詩人最快樂的時光了。

這段時間他們集中精力在每一個舞台上,不用擔心生活,也不用四處奔波,就全心了為了音樂,為了每一個現場。

「《樂夏》是一個和很多人一起完成一檔節目的錄製,所有作品呈現的一個過程是非常快樂的。」

這是麻園詩人最大的感受。

在參加樂夏之前他們又把第一季看了一遍,姬唯開玩笑說在看最後怎麼拿冠軍獎盃,其實這次表演沒有想過輸贏。

他把這個夏天稱之為美妙。

樂夏里有太多大牌樂隊,包括二手玫瑰。

苦果說:梁龍老師一個在圈內數一數二的大人物,但是他的心態從來沒把自己當作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人物。

這是他覺得梁龍大智慧的地方。

當然這不是苦果第一次為梁龍折服。

大概十幾年之前在天津上學的苦果和同學去北京玩,聽了一場二手玫瑰的演出,苦果大為震撼。

後來在採訪中他把二手玫瑰稱為王者一樣的樂隊。

那也是他夢想開始的地方。

回去之後,苦果買了把吉他,學了幾天吉他,開始自學編曲。

每天在宿舍里鑽研愁眉苦臉的,舍友開玩笑說他像苦果,他一聽這名字還挺有意思的,乾脆給自己起了個藝名。

上完學回到了家鄉雲南,在雲南他說很有安全感,夢想的種子也長得快了起來,乾脆組了個樂隊。

從沒有演出到給大咖做暖場再到今天他們成為了受人追捧的麻園詩人。

他們不太會表達,尤其是苦果。

一場表演下來,像是被開了暫停鍵,說話支支吾吾的。

就像那首充滿野性的《瀘沽湖》收錄在的專輯名字卻叫《不愛說話的人》。

苦果說,他不夠搖滾。

採訪中,被問到未來的規劃,他說,未來我希望就是平平淡淡的做一個創作歌手,然後留下好的作品。

最後又說:我是一個慾望很低的人,反正覺得平平淡淡的挺好的。

不平淡的歌平淡地唱,夏天之後還有另一個夏天。

趕往夢想的路上總會有陣痛,陣痛之後是全新的自己。

總有人在麻園的詩歌里哭過,在苦果的哭腔中度過深夜的寂寞。

樂夏結束後,他們一直在研究新專輯,希望是一次新的突破,在漫長的生活中,再次溫暖一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2f7064fab944a9675c1e05012511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