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一葉落盡秋
我對俞敏洪最初的印象始於電影《中國合伙人》,是的,你沒看錯,是一部電影促使我去了解這位新東方學校的創始人。
他的故事很勵志,幾乎滿足人們對奮鬥者由失敗到成功的所有幻想。出身農村,三戰高考,最後成功考入北大西語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成為了體制內的人,拿到了北京戶口。但他天生就有一顆不安分的心,在改革開放大潮的衝擊下,他和朋友在校外辦輔導班賺錢,受到處分後炒了北大的魷魚,開辦了新東方學校,後來註冊了新東方教育集團,俞敏洪成為董事長。後來新東方上市,並且擴張到全國,俞敏洪成為一代年青人創業的偶像。
這一切都看起來是那麼的完美,我對俞敏洪先生的勵志故事也是讚嘆不已。但是近些年來俞敏洪先生的一些言論經常讓人大跌眼鏡。「女性墮落」言論一出,遭到口誅筆伐,最後以公開道歉收場。這次又將矛頭投向教師,「有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最後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發現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變得知識面很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看起來是奮起疾呼,聽起來是振聾發聵,但是其背後卻是有深意的。
我不否認俞敏洪先生所指的是事實,有些個別中小學教師現在讀書確實不多,不能及時充電,導致知識體系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但是「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是什麼意思?誰能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靠新東方嗎?
透過現象看本質,你就能讀出俞敏洪先生這句話背後的含義。俞敏洪先生不是一位教育家,也不是一位慈善家,他只是個商人,商人的本質是逐利的。從他北大辭職,創建新東方學校開始,利益是第一位的。俞敏洪先生敏銳地抓住了上個世紀的出國留學熱,成功打響了品牌,此時的他不會發出「有些中小學教師沒有能力把學生教好」的言論,因為沒有利益衝突。但後期俞敏洪先生開始跑馬圈地,將業務擴展到中小學教育,自然就對中小學教育開始關注起來。為了擴大品牌影響,俞敏洪先生開始頻繁出鏡。
沒有利益就不會有衝突,既然把嘴也伸到了中小學教育,在一個盆里吃食,自然想要多吃一些。我國的基礎教育是免費的,高中收取較少的學費,新東方學校在價格上做不了文章,只能在教學質量上做文章。我記得看一檔科普類比賽欄目,當屆冠軍就是新東方的教師,畢業於北大數學系。你讓普通本科學校,甚至像我這樣的中師生與北大高材生比知識積累、再學習能力和知識延展能力,相當於讓鄒市明和巔峰泰森打無級別拳擊賽,這就是欺負人啊!這樣對比的目的顯而易見,抬高自己。
我對俞敏洪先生的批評也不完全持反對意見,因為教師確實需要經常充電,所以希望所有教師自勉;對其本人也沒有任何意見,因為俞敏洪先生只是一個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