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方便,從寶寶出生開始,媽媽們就會給他們使用尿不濕。
雖說,在很多長輩眼裡,尿不濕悶熱,對寶寶的皮膚不好。但是,從便捷角度來說,尿不濕確實更好用一些。
尤其是現在,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尿不濕的材質和技術也在不斷升級。如今,尿不濕材質越來越親膚,而且越來越薄。
還別說,有了尿不濕的幫助,寶寶和媽媽們都能睡個好覺。這要是換成尿布的話,一晚上說不定要換好幾次,別想睡好覺。
幾歲,給寶寶段尿不濕呢?
睡覺前刷手機,看到有寶媽在群里發問:什麼時候給寶寶斷尿不濕更合適呢?
瞬間,群里就有近百條恢復,寶媽們聊得不亦樂乎。在斷尿不濕這件事上,寶媽們都積極提供自己的意見。
有些寶媽覺得兩歲斷尿不濕,也有寶媽覺得等到三歲。在時間方面,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一般情況下,兩歲左右就可以考慮給寶寶斷尿不濕。但具體情況,還得要結合寶寶的實際情況。
如果兩歲時正好碰上冬天,那可以考慮等到天氣回暖後再戒掉尿不濕。這樣的話,冬天就不用擔心寶寶尿床,可以避免著涼感冒的問題。
需要知道的是:斷尿不濕的時間,一定不要超過三歲!
因為兩歲左右,很多寶寶的自控能力就慢慢變強,再加上他們已經可以簡單表達自己的需求,完全可以趁機斷尿不濕。
再有就是,很多寶寶三歲左右就會上幼兒園。在這之前,肯定要先斷掉尿不濕,要不然在幼兒園怎麼生活呢?
而且,要是超過三歲還用尿不濕,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會有很大影響。尤其是對他的控制排尿和排便能力,影響特別大。
如何幫助寶寶斷掉尿不濕呢?這些技巧要收好
1、建立良好的排尿習慣
一歲之後,寶寶慢慢就開始有自我意識,這個時候就要有意培養和引導,讓寶寶養成良好的上廁所習慣。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有意提醒寶寶,讓他們上廁所。哪怕是穿著尿不濕,也要讓他們慢慢學會正確的上廁所姿勢。
前期,需要父母的引導,可以通過語言、動作等方式,加深寶寶的概念,讓他們知道如何正確上廁所。
2、記錄上廁所時間
生活中,媽媽們要養成觀察的習慣,提前了解寶寶的大小便時間。可能在有些人看來,這樣的習慣有些無聊,甚至多余。
但實際上,掌握寶寶上廁所的時間,有助於提醒他們上廁所。很多時候,寶寶要是沒有上廁所的想法,他們會產生抗拒心理,並不會配合父母。
掌握好時間,之後在提醒寶寶的話,他們反倒會欣然接受。本來就有上廁所需求,如今媽媽在提醒,自然會趕緊去解決。
3、創造舒適的如廁環境
帶著寶寶一起,去為他選擇一款喜歡的小馬桶,慢慢培養他的如廁興趣和習慣。記得,小馬桶一定要寶寶自己選擇,這樣他會更有興趣。
最好,能把寶寶的小馬桶,放在乾淨寬敞的地方。很多媽媽覺得有味道,就把寶寶的馬桶直接放在狹窄的衛生間,這是不對的。
很多寶寶害怕上廁所,要是能放在寬敞的地方,能減少寶寶心裡的害怕。對了,也可以在馬桶周圍放一些寶寶喜歡的玩具,他會更喜歡。
4、藉助繪本或視頻的力量
有很多媽媽不知道該如何教寶寶,這個時候可以選一些適合的繪本,或者視頻。通過這些工具,能夠讓寶寶更清楚如何上廁所,特別方便。
很多父母不知道該如何解說的事情,在繪本和視頻中都能找到。趁此機會,還能學習一些跟身體相關的小知識,增加寶寶的知識面。
偷偷告訴媽媽們:跟著寶寶一起看繪本,或視頻,還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感情呢!這個機會,媽媽們怎麼忍心錯過呢?
5、多一些表揚和鼓勵
在斷尿不濕這件事上,對很多媽媽和寶寶來說,都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白天好好的,一到晚上就「破功」,就差沒被「沖」跑了。
雖然過程有些困難,但是寶媽也不要灰心,白天給寶寶多一些表揚和鼓勵,尤其是在他們主動說出要上廁所的時候。
晚上,父母稍微多花一些心思,前期要辛苦一些,晚上多定鬧鐘,根據寶寶的上廁所時間提醒他們。
寫在最後:寶寶斷紙尿褲,是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需要父母耐心地引導和幫助。這樣,寶寶才能逐漸適應沒有紙尿褲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