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魂的締造者——伏波神將漢馬援(1)
關於馬援和他的名言「馬革裹屍」,我想在中國大概沒有多少人不知道,但對他具體的品格與事跡,很多人恐怕就不熟悉了。或許只把他當成李廣一般,看做一個忠君愛國的符號而已,套張臉譜上去,反正不是黑臉就是花臉,哇呀呀叫兩句就對了。
但如果我要說,馬援年輕時是一個風流倜儻、俊美如畫、能說會道的官家公子,並且白手創業成為關西第一大富豪,如偶像劇中完美標配般的高富帥呢?
如果我又說,馬援是一個為人慷慨豪爽、知交好友遍天下,卻在死後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內身敗名裂、飲恨黃泉、為天下所唾棄的可憐蟲呢?
如果我還說,馬援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幾個封神名將,與財神關羽、潮神伍子胥一樣,死後被封為伏波大神(海神)。湖湘兩廣越南一帶的民眾對其擁有著深厚的崇拜、敬仰之情。一個征服者能做到這個份上,也真是不容易了。
就讓我們揭開歷史的面紗,重新來認識這位傳奇中的人物、東漢軍魂的締造者馬援吧!
很少人知道,馬援其實是戰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後,因趙奢之子趙括有長平之恥,導致趙國淪亡,其子孫便不敢再姓趙,而改姓「馬服君」之馬,從此日益衰敗。
或許還是基因好吧,至漢武帝時,邯鄲馬氏逐漸開始興盛,終成燕趙頂尖豪族,其成員有數人做到兩千石的省部級高官,封侯拜將,風光無比,後依徙民制度又舉族遷到茂陵縣定居,成為漢武帝的守陵邑民。
在此期間,馬援的曾祖父馬通因平定衛太子之亂有功而被封為重合侯,深受武帝寵信,後雖因巫蠱之禍波及被誅(詳見本書第三卷《天下強漢》李陵篇),故而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援的祖父馬賓以及父親馬仲仍在朝廷擔任郎官,品秩雖不高,卻能參與國家機要,還算是保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馬仲的幾個姐妹甚至選入宮中做了漢成帝的婕妤,聲勢日振。
看來,這又是一個根基深厚、源遠流長的名將世家。這樣的世家即便暫時遭受打擊,但其人才永遠不會斷檔,到了一定時候,總會有些出色的後代冒出來,重振門庭,再現家族輝煌。
蓋中國上承千餘年之宗法制,受血統論之影響甚深,故雖屢遷而不忘其祖源,言必稱某某之後,一股驕傲感與榮譽感便油然而生,其少年大志往往就有了憑依,足以振奮自己努力,也更易得到別人認同,不像陳勝吳廣雖喊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心裡頭其實還虛的很,尚須借些迷信符瑞前來幫忙。
於是,到了王莽執政時期,馬氏家族的聲勢達到鼎盛,馬援的三個哥哥馬況、馬余、馬員,都做到兩千石的高官,非常之有才幹。不過馬援十二歲就失去雙親,從小是由長兄河南郡太守馬況撫養長大。所謂長兄如父,馬況之於馬援,其感情恐怕比劉氏兄弟還要深。小生讀東漢史,往往被這些兄弟之情所感動,大概也是因為自己獨生子,心內總渴望有個大哥的緣故吧。
馬援作為官宦子弟,從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的學歷雖然沒劉秀高,沒上太學,可他老師滿昌卻是大大的有名,乃王莽新朝「六經祭酒」之一,為《詩經》之最高學術權威,地位堪比當今「中科院院士」,桃李滿天下,他最出息的一個學生張邯甚至做到了大司徒。
史書記載,馬援」為人明鬚髮,眉目如畫,閒於進對「,那可真是又帥又能說,如果他一直這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他的家世、人品、相貌,我想他用不了多久,必步其老哥與師兄之後塵,當上新莽朝廷的高官。然而馬援最終卻沒有選擇這條「學而優則仕」的路。這個志向遠大卻又有點叛逆的「憤青」,他竟然「離家出走」了。
原來,馬援跟滿昌學的是《詩經》中的《齊詩》,也就是研究東周時齊國的古風古詩,這種窮究章句的東西自非馬援所好、亦非馬援所擅也。換句話說,馬援還真不是塊讀書做學問的材料,左讀右讀也讀不出個名堂來,他感覺很鬱悶。
恰好當時馬家有個世交,叫做朱勃小神童,經常跑來馬況家玩兒,這又進一步的刺激了馬援幼小的心靈。
與馬援不同,朱勃小朋友非常聰明非常會讀書,據說十二歲就能將《尚書》與《詩經》兩部經典一字不差倒背如流,簡直就是一個天才。更誇張的是,朱勃小小年紀,就穿著一身方領儒服到處走,風度翩翩,談吐文雅,連走路都用古時儒生的經典「模特步」矩步(指步履迴旋皆中規矩,也就是戲台上那種)來走,所以很快在長安的上流社會打響名號,不到二十歲就當上了渭城縣令,正宗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學術新星。
一個同齡人如此出風頭,還經常在自己眼前晃來晃去,即便馬援也不免覺得悵然若失。這恐怕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別人家孩子」吧。
換做是我們現在很多家長,此時肯定是一通比較、一番教誨了。
然而馬況不這樣,他對於自己這個叛逆小弟,不是打擊,而是安慰與鼓勵。而且這個鼓勵,一針見血,一語成讖。
馬況對馬援說:「朱勃小器速成,智盡此耳,卒當從汝稟學,勿畏也。」
有的人早熟,聰明來的早,但容易發展定型,其實沒有上升空間;而有的人晚慧,潛質非凡,只是一時沒開發出來,其實發展空間更大。
道理很簡單,但很多人不明白,甚至很多家長還喜歡給屁大點兒小孩報一堆學習興趣班,總之一切不能輸在起跑點上,什麼都要早一步,何必呢?
當然,馬援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但他還是有點不甘心,又道:「雖如此,吾讀《齊詩》數年,卒不能通章句,而才遜諸生,實在慚愧。」
馬況大笑:「汝少有大志,諸兄奇之,今何以自輕?」
馬援聽得兄長這樣說,心中便有了底氣,乾脆一發狠,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吾思《齊詩》不能經世致用,欲棄之;且諸兄為官清廉,家用不足,故願就邊郡畜牧經商,以資補貼,何如?」
作為一個官宦貴公子,馬援不讀書做官,反要去邊塞牧馬放羊,這要是換做《紅樓夢》里的賈政,肯定要把他屁股打爛了,可沒想到馬況竟對此非常支持,連道:「汝大才,當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從所好。」(成語「大器晚成」典出於此)
後來,少年得志的朱勃,到老了居然還在做縣令;而馬援功成名就,拜將軍,封列侯,為千古之民族英雄,名垂青史。
一個家長,能準確發現自家孩子的優點,進而予以啟發和引導,這樣才能避免扼殺天才,成就偉人。馬況的教育態度很值得我們學習。
然而悲劇的是,馬援還未及出發去邊郡,馬況忽染重病,不久就去世了。
馬援十二即孤,一向對馬況敬之如父,今馬況去世,於情於禮,馬援都決定暫時放棄自己的理想,為兄守孝一年,這一年他便在塋上結廬而居,片刻不離,以為兄守孝,並贍養寡嫂。
按照史書上說的,馬援容貌有如畫中人物,放在今天那就是漫畫中的花美男,為人也是風流倜儻、瀟洒不羈;但他每次去問候寡嫂,必衣冠齊整而後方敢入內。用西方的話來說,這是一個真正的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