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老年人的血壓控制目標,是「動態的」?

2022-07-08   藥師華子

原標題:為什麼說,老年人的血壓控制目標,是「動態的」?

有位老年朋友跟華子說,他聽說老年人的血壓要求與年輕人不一樣,應該保持高一點,更利於心、腦的供血,安全性更好,是不是這樣呢?

華子說,老年人的血壓控制目標可以定得稍高一些,但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可以更好地保護心、腦、腎等器官,而是對於一些動脈硬化較嚴重的高齡老人來說,保持一個較高的血壓是不得已的選擇。

一、老年人與年輕人血壓標準相同

大家要明白的是,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統一的,並不是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標準。無論任何年齡,只要高壓(收縮壓)達到或是超過140mmHg,低壓(舒張壓)達到或是超過90mmHg,就是高血壓。

在家庭自行測量時,因為家庭環境更能讓人放鬆,所以家庭自測的高血壓標準要低於醫院診室,在高壓大於等於135mmHg,低壓大於等於85mmHg時,就是高血壓

老年人大動脈的硬化程度高,高血壓特徵為高壓顯著升高,而低壓不變或是降低,被稱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二、較高的血壓控制目標是無奈之舉

血壓越高,對心、腦、腎等器官,以及血管的損傷就越大,發生腦出血、腦梗塞、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腎衰竭等疾病的機率就越高。嚴格控制血壓,是預防高血壓併發症的重要手段

但是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動脈通常都有較嚴重的硬化和狹窄,尤其是長期血壓沒有得到較好控制的老年人,已經適應了較高的血壓,在血壓降低時,就可能出現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的情況,為了維持器官的正常功能,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選擇較高的血壓控制目標

三、老年人的血壓控制目標是「動態的」

很多老年朋友問華子,「65歲以上血壓應該控制到多少?」、「70歲血壓能控制到多少?」華子說,老年人的血壓控制目標不是年齡決定的,而是要看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是否有併發症以及病情程度所決定的,血壓控制目標是「動態的」,每個人都不一樣

一般來說,65歲以上的老年人,在控制血壓的時候,先以150/90mmHg作為第一個降壓目標。達到目標血壓後,觀察2周,如果沒有出現心悸、頭暈、黑視等供血不足的症狀,就調整藥物,繼續把血壓降到140/90mmHg以下

達到140/90mmHg之後,再觀察2周,如果仍然可以較好耐受,就再次調整藥物把血壓降到130/80mmHg以下,直至嘗試把血壓控制在120/80mmHg左右。如果在降壓過程中不能耐受,就以之前較高的血壓作為控制目標。

四、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降壓目標

低壓低於60mmHg的老年人,則要謹慎降壓。目前國際上流行的觀點,認為大多數老年人可以耐受較低的低壓,在50mmHg以上都可以接受,主要控制高壓達標就好。

但偏低的低壓有可能影響心腦供血,所以在降壓時要用小劑量藥物,緩慢加量,密切關注血壓變化和供血不足的情況。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控制目標,是把高壓降至150mmHg以下,而且只要可以耐受,就緩慢加量,儘量使高壓低於130mmHg。

研究證實,在老年人群中,高壓維持在130mmHg以下會有一個更好的預後,如果可以耐受,最好可以維持在120mmHg左右。

總結一下,對於高血壓的治療,沒有固定的模式。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基礎疾病多,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降壓目標也不能「一刀切」,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動態的血壓目標,最佳血壓目標,是120/80mmHg左右。在使用降壓藥物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用藥有疑惑,請諮詢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