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秘密會議,遭俄軍彈道飛彈「斬首」!美國為何沒有預警?

2023-08-22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烏克蘭秘密會議,遭俄軍彈道飛彈「斬首」!美國為何沒有預警?

《軍武次位面》作者:大伊萬

昨天,我們向大家簡單介紹了俄羅斯軍隊使用伊斯坎德爾戰術飛彈,打擊切爾尼戈夫烏克蘭國內無人機行業集會現場的消息,後面有讀者抱怨:說美國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不是挺厲害的嗎,怎麼面對從天而降的伊斯坎德爾,居然沒有做出提前預警,也沒有預報飛彈落點讓人群及時疏散呢?

這個問題怎麼解答呢……從兩個方面來說說吧:

首先是彈道飛彈的截獲,目前對彈道飛彈的截獲主要靠兩種手段,一是陸基雷達,二是天基紅外。陸基雷達截獲彈道飛彈的雷達信號特徵,天基紅外截獲彈道飛彈的紅外特徵,二者互相配合進行情報比對,但是這兩種截獲手段的工作效率,是要受到客觀現實制約的。比如陸基雷達,你的陸基雷達如果沒有對準主要威脅方向,或者戰術飛彈超出了你的態勢感知範圍,那麼你就截獲不了了;空基紅外預警衛星也是一個道理,它有過頂時間限制,對於一些重要國家或預設戰區,過頂時間可能比較短,但是一些次要國家過頂時間就會非常長,衛星不過頂怎麼預警?

對於烏克蘭來說,大伊萬的觀點一以貫之,儘管有北約給的一些防空系統,但烏克蘭的國土早期防空預警效率很低,有大量的盲區難以彌補。這主要是因為烏克蘭裝備的早期預警雷達性能太落後,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後又被俄軍大量擊毀所導致的結果。從俄軍的戰果來看烏軍還在大量使用P-18擔任早期預警職能,這個型號的預警雷達不具備截獲彈道飛彈的能力。

愛國者大戰俄軍飛彈

而北約給的一些防空系統,也無法對烏克蘭國土全境做到綿密掩護,畢竟愛國者就那幾套,還接二連三被俄軍各種砸。考慮到戰場生存性的話,如果俄軍沒有大規模飛彈進攻,愛國者的雷達是不可能持續開機吸引俄軍電子支援(ESM)的。更何況這些防空系統的勤務性能也不允許它全天候保持開機監視,能在早期預警雷達或者人力情報報告俄空天軍轟炸機大規模出動,或者黑海艦隊飛彈艦又出海的情況下開機待機已經很不錯了。

即使如此,這些雷達同樣要受到性能的制約,比如AN/MPQ-65雷達對於典型彈道飛彈目標的截獲距離也就200多千米。由於截獲距離比較近,愛國者3在接戰時一般是受到AN/TPY-2雷達支援的,使用遠程交戰(EOR)模式交戰。

AN/MPQ-53

考慮到伊斯坎德爾飛彈具備一定的壓低彈道和末段機動的能力,AN/MPQ-65這種老式相控陣雷達要在比較遠的距離上(基輔到切爾尼戈夫有一百多千米)將其捕住,難度是相當大的。至於美國自己的飛彈防禦系統那就更不用說了,美國距離最近的飛彈防禦系統部署在波蘭,到切爾尼戈夫足足有五百多千米,這個距離上,預警雷達能不能保持對目標的通視都不清楚呢。

其次是從彈道飛彈的目標截獲到落點預報再到預警,我們都知道這其中是有一個信息傳遞的時間的。某個雷達站截獲到了彈道飛彈,迅速將相關信息上傳給防空集團軍指揮所,指揮所進行判讀後明確落點,立刻打電話給民防部門,民防部門再打電話給落點……這其中就算各部門渠道通暢,也需要花上好幾分鐘時間,有這個功夫那邊飛彈已經落地了。當然了,從防空的角度來說,這種落點預報加上人員疏散,中間的信息無縫銜接,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但對於烏克蘭來說,目前不具備這種信息銜接能力,別想了。

最後大伊萬得抱怨一句,其實我們很多軍迷,對於飛彈、或者反導攔截彈的想法,和漢皮爵士的那句話是很相似的——「伯納,我們有一個魔杖,叫做三叉戟」。有飛彈就可以無所不能,或者有反導攔截彈就可以無所不能,最典型的,比如烏友前段時間對著暴風陰影高潮迭起,現在又悄沒聲兒了。至於這些飛彈或者反導攔截彈的使用需要滿足哪些前置性條件,什麼樣的目標適合使用什麼樣的飛彈,單彈/多彈打擊效能如何概算,一概不清楚。對於軍迷來說,這絕不是科學的、了解軍事的態度,大伊萬就說這麼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00d1c09d89691bed1ed870716a223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