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艱難處,便是修心時

2019-06-12     國學智慧生活

王陽明——心學的創始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據說他的心學早已傳至日本、朝鮮等多個國家,立德立言其成就在明朝達到了頂峰。

他首次提出了「心學」,更提出心學的宗旨是「致良知」,這不僅對我們的身心修行有極大的幫助,還能夠解決我們的人生問題。

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王陽明心學中的六大智慧,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

立什麼樣的志,成什麼樣的人

王陽明從小在私塾受教育,十一歲時他問了老師一個問題:「何謂第一等事?也就是在問:人生的終極價值是什麼?」

老師聽後有些震驚,感覺這個年紀的孩子不會問出這種問題啊,但他還是回答了王陽明:「人生的一等大事當然是要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做官啊!」

可王陽明卻搖了搖頭,一臉嚴肅地對老師說:「老師,我認為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俗話說:「三歲看老」。中國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強調立志的重要性。王陽明從小立的志向就是成為聖賢,他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發展,最終做成了聖賢!

為何立志如此重要?那是因為你所立的志向就是你要發展的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複雜的現實之下,才可能意志堅定、少走彎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標的可能性。

2

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在王陽明二十四歲的時候,他參加會試又一次落榜。其他考生髮現自己沒考上就開始嚎啕大哭,只有王陽明面無表情。大家還以為他太過傷心了,便都來安慰他,幫他打開心結。

但王陽明卻微微一笑說:「你們認為落榜是恥辱,我卻認為落榜動心才是最恥辱的。」

人生中會遇到很多的艱難困苦,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能體現人的心性修養。普通人就是哭嚎哀鳴,而真正有修養的人能淡定自若,泰然處之。

那如何才能做到這樣的「淡然」呢?王陽明曾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艱難困苦,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3

內心強大,便無往不勝

王陽明的弟子:「師父,您在用兵方面有什麼特殊技巧,教教我唄?」

「沒有技巧,只要認真地學習,保持此心不動就好」王陽明回答道。「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此心不動代表一個人足以冷靜,沉著,只有這樣面對困難時才能臨危不懼,甚至超常發揮,伺機而動。

那些找技巧的人,看著有頭腦,但其實是投機取巧。

真正的智者都會從根源上找方法,腳踏實地,這便是老子的「大巧若拙」!

那如何才能練出功夫呢?王陽明認為這需要專心努力地做學問。對於才能和修養,讀書學習雖不算是唯一的路,但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條路。

4

順應自己的本性,保持自己的良知

有一次王陽明去到一個寺廟,他看見有位和尚一動不動地打坐,聽說他已經三年沒有開口說話了。

王陽明問這位和尚:「家中何人尚在?」

和尚說:「我的老母親」。

王陽明又問:「那你想她嗎?」

和尚一言不發,陷入了沉思,回答道:「怎能不念啊!」

王陽明對和尚說:「回去吧,照顧你的老母親吧。」

次日,和尚便重回俗世了。

三年不視不言的和尚雖然表面不看不說,但他的內心卻是在看在說的。

作為和尚要絕思絕欲,六根清凈,忘卻塵世,但他的良知卻告訴他家中老母尚在,這份親情是無法割捨的。

因此王陽明點醒了他:「順應自己的本性,順從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

並不是要到別處追求一個凌駕於人心和萬物的道,那樣的道絕不是真正的道!

好好生活,好好做人,聽從內心的聲音,感受良知的召喚,就足夠了!

5

真正的光明,僅存於心中

王陽明弟子中有一位叫徐樾的,他很堅定的表示自己在靜坐中已經得到了心學的真諦。

於是王陽明讓他舉例,可他舉一個王陽明否定一個,接連十幾個例子之後,徐樾已經無例可舉了,卻還沒讓師父滿意,因此他極度沮喪。

王陽明見狀便指點他:「你太執著於事物」。可徐樾還不太理解。

王陽明繼續指著蠟燭的光給徐樾看:「這個是光,船外湖面上也是光,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光!你一定要記住,光不只是在蠟燭上。」

徐樾興奮的說到:「老師,我懂了。」

蠟燭雖然能發光,但是它卻代表不了光,光還可以在太陽、月亮等等發光體上。

王陽明要告訴我們的是:「如果心中有光,那麼光便無處不在,因為你的心已經是太陽,正大光明,普照萬物。」

若是一個人滿眼的黑暗,並不是世界黑了,而是他心中的光滅了。看到這點,力求扭轉,那麼光明便已不遠。

6

萬法唯心造

一年春暖花開之際,王陽明與好友相約去山間遊玩。

那時好友指著長在岩石縫中的花問王陽明:「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能讓花開或者花落?」

王陽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當你看此花時,此花的顏色一時明亮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開花敗是遵循自然界規律的,但是能不能讓我的內心波動,卻是由我決定。

即使某一天天災或者人禍來臨了,只要我心中波瀾不驚,那麼永遠都會處在一個美好的桃花源和艷陽天中。

這便是萬法唯心造。

心靈的一切問題,追到根子上,其實都只是心自己的問題。世間種種無論怎樣險惡,只要我心不動,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IRmwB8g2yegNDsw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