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臘月門,九種習俗,你知道嗎?

2019-12-30     QS思絮

進了臘月門,九種習俗,你知道嗎?


臘,在古代是一種祭禮,每年這個時候,人們都會用獵獲的野獸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

因為是祭祀之月,所以在我國的傳統民俗中,臘月的講究比較多。

九種習俗

1、臘八

臘月初八是臘八節,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臘八」是「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

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

他們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傳入中國之後,材料改為五穀雜糧,成為人們慶祝豐收的方式。


2、臘月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稟報這一家人的德行,讓玉帝賞善罰惡。

所以人們在這一天準備好供品送灶神上天,其中最重要的是糖果,又甜又黏,讓灶王上天之後嘴巴被黏住,說不了壞話。

3、臘月二十四

二十四,掃房子。春節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

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掃庭院。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因為「塵」與「陳」諧音,在臘月里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

臘月掃塵,就是把家裡一切的「窮運」、「晦氣」都掃出去,以期盼來年運勢更好。

4、臘月二十五

臘月二十五接玉皇。舊俗認為灶神上天(臘月二十三)後,天帝玉皇於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5、臘月二十六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在過去,人們生活艱苦,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豬肉。人們在這一天,開始殺自己養的豬,籌備過年的肉食。

6、臘月二十七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過年迎來送往,要招待很多親戚朋友,所以除了豬肉之外,還有準備魚肉、鴨肉。

二十七是年貨節,大家準備好年貨,吃穿用度,一應俱全,所以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7、臘月二十八

二十八,把面發。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能蒸饅頭的。所以二十八這一天要準備好接近半個月的主食。

8、臘月二十九

這一天叫「小除夕」。一般是來往拜訪,這叫別歲,親戚鄰里之間互相交換糕點,交流感情,人們還在戶外焚香,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9、大年三十兒

年三十兒。除夕是新舊交替的時刻,各行各業停了交易。

這一天所有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擺設天地供桌、辭歲、守歲、迎歲……

這天的鞭炮不絕於耳,人們企盼自己在新的一年裡,可以有更好的運氣和福氣。

聲明:本圖文來源於網絡,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本著想要分享的目的與大眾交流,如有侵權,請在後台留言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zUHYG8BMH2_cNUgw5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