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首發汽車之心(微信公眾號:Auto-Bit)
2017 年 3 月,百度內部的一封郵件,讓這三個部門走到了一起:
通過對自動駕駛事業部、智能汽車事業部、車聯網業務的整合,百度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
但實際上,百度還留了一個殺手鐧:自動駕駛技術部。這個部門與其他三個事業部並列,隸屬於智能駕駛事業群組下。
隨後,百度推出的「 Apollo 計劃」,你可以這樣理解:它既是軟體開放平台,也是這個事業群所有產品、技術的統一的品牌和出口。
1、「拆解」百度 Apollo
陸奇是百度 IDG 首任總經理。
在他離任後,IDG 第二任總經理是李震宇。李震宇在 2015 年參與創建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ADU),時任副總經理,後輪崗轉去 AI 平台部。
2017 年初,他輪崗回到 IDG,並在 2017 年 8 月成為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
需要指出的,百度 Apollo 並非單純指百度的自動駕駛業務,而是通過 4 個部門各自產品業務線整合而成:
- 自動駕駛事業部(L4):L4 量產園區解決方案;
- 自動駕駛技術部(L4):自動駕駛計程車(即 Robotaxi)、車路協同;
- 智能汽車事業部(L3):Apollo Pilot、Road Hackers、Valet Parking、高精地圖、HMI 汽車網聯解決方案;
- 車聯網事業部(Car Life. etc):Apollo 小度車載系統、Apollo 安全解決方案。
上述 4 個事業部,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為孫勇義、自動駕駛技術部副總經理陶吉、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為顧維灝、車聯網事業部總經理為蘇坦,他們均彙報給李震宇。
在這個事業群組下,這 4 個事業部業務有了成建制的打法。
(1)自動駕駛事業部
這個事業部的總經理是孫勇義,此前他是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監。
自動駕駛事業部覆蓋的業務則是圍繞 L4 量產園區提供解決方案。具體的場景包括:工業/科技園區、景區、新城、機場、度假村/酒店、高檔小區等等。
車型則由主要合作的公司提供,包括:無人零售車、景區智能漫步車、智能清掃車、無人挖掘車以及自動駕駛教學小車等。
在這個環節,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的作用是通過為這類場景的公司提供軟體算法以及技術支持,來完成限定場景自動駕駛的落地。
(2)自動駕駛技術部
表面上,你以為 IDG 由這三個事業部組成就大錯特錯了。IDG 還留下了一個殺手鐧:自動駕駛技術部。
自動駕駛技術部隸屬於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下,是百度自動駕駛最核心的部門。
負責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即 Robotaxi)項目的是自動駕駛技術部副總經理陶吉。
陶吉算是百度自動駕駛部門的元老。2013年下半年,在余凱主導下,由當時的百度高級研發經理陶吉擔任項目負責人、倪凱(現是禾多 CEO)擔任技術負責人,牽頭在內部成立了一個 10 人左右的團隊開始自動駕駛的前期探索。
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項目「Apollo Go」將在今年下半年湖南長沙開展測試運營——這是一個類似、Waymo 在去年年底推出的 Waymo One 打車服務。
汽車之心聽聞,就在今天(7 月 24 日),百度首批 Robotaxi 車隊已經從長春抵達長沙。
關於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的量產交付計劃,目前公開的消息有:
- 2020 年,將有數千輛紅旗 L4 級自動駕駛車量產並完成交付;
- 2021 年,北汽將生產基於 Apollo 的 L4 級自動駕駛汽車;
- 與沃爾沃合作,針對中國市場啟動以量產為目標的 L4 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深度定製(進度不詳)。
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將這個部門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業務對標諸如 Waymo、Cruise 這樣的公司。
(3)智能汽車事業部
智能汽車事業部主要圍繞兩個場景商業化:一是高速(如自動跟車、超車以及自動變道);二是停車場(自動泊車)。此外還有高精地圖、HMI、Roadhackes 等項目。
這個事業部的前身是百度 L3 事業部,成立於 2016 年 9 月。
如果還要追根溯源,百度 L3 事業的前身是百度車聯網。2015 年 3 月,百度車聯網升級為百度智慧汽車,2016 年 9 月,百度智慧汽車升級為百度 L3 事業部。
這個部門負責人是顧維灝。
他是老百度,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2003 年以實習生身份加入百度。
目前顧維灝所管轄的業務包括 Apollo Pilot、Valet Parking、HMI 汽車聯網解決方案、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等。
這種打法的目的是想給量產車提供 L3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推動更多車企的量產車能在自動駕駛領域做到安全、舒適以及經濟。
據公開消息,目前,威馬、長城、比亞迪、廣汽、大眾、現代在內的多家車廠以及首汽共享汽車、盼達用車、首汽約車、停簡單等共享出行運營商已經與 Apollo Valet Praking 展開合作。
如果你足夠細心,留意 2018 年百度世界大會以及今年舉辦的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就會發現李彥宏、顧維灝對外講得最多的是 Valet Parking。
至於高速項目的進展和成果並沒有在公開場合提及。
所以介面報道的「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變更業務方向,重點聚焦自主泊車」在一定程度上絕非空穴來風。
(4)車聯網事業部
在百度推出 Apollo 計劃後,在政府、資本的支持及多方勢能下,百度和車企及 Tier1 在車聯網方面合作變得更加緊密。
過去,百度車聯網部門單獨去車企或 Tier1 處兜售產品並不是那麼容易,有了 Apollo 以及部分車企高層的直接推動後,百度車聯網產品進入前裝就變得容易多了。
據車聯網事業部總經理蘇坦公布的數據,目前搭載百度車聯網功能的汽車品牌超過 60 家,上市車型達 300 款。未來更將有超過 500 款車型陸續面世。
可以看到,大部分車企都是在這一層面與百度進行合作。
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業務並非沒有交叉。一些 ADAS 功能,比如說 360 環視、泊車輔助、倒車影像等產品,其實和車聯網結合也很緊密。
如此一來,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所做的事也就有了落地的可能。
在這四個部門背後,負責百度 Apollo 設計、技術開發和發布的,則是來自百度美研的自動駕駛部門,負責人是王京傲。
他曾是百度自動駕駛高級總監,主導了 Apollo 1.0、 Apollo 1.5、 Apollo 2.0、 Apollo 2.5 和 Apollo 3.0 的更新與發布。
從 2018 年 10 月起,王京傲擔任百度自動駕駛執行董事,他既是百度美研自動駕駛負責人,也是 Apollo 的負責人,負責百度在美國的自動駕駛的整體管理,以及 Apollo 開放平台的開發、規劃和運營。
王京傲所在的百度在美國的自動駕駛部門,很大程度上扮演一個技術輸出者的角色,將技術成果源源不斷輸出到 IDG 的四大部門。
百度 Apollo 所呈現出來的一套開放、完整、安全的生態系統和架構,便是由上述三個事業部的技術、業務和產品構成的。
因而,Apollo 既是一個自動駕駛軟體平台、技術輸出方,也是 IDG 統一的品牌和出口。
2、拆與不拆的邏輯是什麼?
今年 5 月,《財經》發布獨家消息:百度無人車計劃分拆,正在尋求外部資本。文中援引一位接近百度無人車項目人士透露,分拆就是時間問題;並稱「分拆不排除會把智慧城市部門一起打包分拆出去。」
事實上,早在 2016 年 12 月,百度自動駕駛業務拆分的消息就已經傳出。
時任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的王勁,押注百度無人車並推動業務分拆,並且與投資人展開接洽。
這一業務曾被寄予「再造一個百度」,王勁給這個業務的估值為 10 億美元。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成行。
為什麼一項業務要從企業集團分拆,變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單獨作融資,甚至未來上市?
這可能出於四方面考慮:
(1)經過分拆,一個公司在某一細分領域領先,有突出的主營業務及核心競爭力,一般投資者會給予比較高的估值(體現在 P/E 倍數)。相對而言,投資者一般不看好大雜燴式的控股型公司。
(2)一個控股集團把原來 100% 擁有的業務分拆,並對外募資,其股權會慢慢稀釋,甚至不再控股,但在正常狀況下,累積的股權價值反而會提高。
(3)分拆也與核心高管的激勵機制十分相關。分拆某一業務之後,對負責該業務成敗的高管,比較容易安排相應的股權及對該業務的管理(控制)權,避免形成大鍋飯現象。
(4)新投資者可能僅對某一業務及其投資有興趣,上層控股集團有其他「不相干」業務,投資者的參與度可能不高。但若有一個獨立的業務主體,其投資及參與熱情將更積極。
回過頭再看,Waymo 是出於這樣的考量,在拿到豐田、軟銀、電裝投資後的 Uber ATG (將從 Uber 分拆)也是如此。
關於百度自動駕駛業務是否分拆,在過去 3 年的相關報道里至少傳了 4 次,但最後都被官方否認。但如果分拆指的是自動駕駛技術部,而非自動駕駛事業部,這可能是另一說了。
也許在李彥宏眼裡,通過各事業部整合成立的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就像是一艘碩大嶄新的「百度 Apollo」戰艦。
3、百度 Apollo 估值幾何?
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2017 年百度內部對 Apollo 的預期,在百度市值里起碼占「 200 億美金。」
作為參照,2017 年 3 月——幾乎在同一時期, Mobieye 被英特爾以 153 億美元收購。
而從谷歌獨立出來的自動駕駛公司 Waymo,當時摩根斯坦利給出的估值是 700 億美元(如今給出的估值高達 1750 億美元),Apollo 的估值甚至可能要提高到 300-500 億美元乃至更高——這相當於再造一個百度。
如果說百度 Apollo 是上述 IDG 四個部門所有產品、技術的統一的品牌和出口,那麼這四個部門加起來估值 200 億美金。
2018 年 8 月,在 86 Research(八六證券研究)最新發布的研報中,首次對百度的 Apollo 自動駕駛平台進行單獨估值,並給出 105 億美元的估值。
這個估值相當於百度目前市值的三分之一。
八六證券研究成立於 2012 年,專注於分析中國在境外上市的 TMT 公司,在華爾街享有很高的聲譽。因而此次給百度 Apollo 的估值也算相當具有權威性的。
無論是 Waymo、Cruise、特斯拉、 Uber 還是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到底值多少錢並不重要。
如果我們想弄清楚這些公司的自動駕駛技術究竟價值幾何,一個重要的前提是——他們在未來能否拿出真正的自動駕駛,這才是價值所在。
那麼,你認為百度已經拿出什麼樣,真正能落地的自動駕駛?
105 億美金、 200 億美金還是 500 億美金,你覺得 Apollo 怎樣估值合理?
- 豐田、比亞迪合作開發電動車背後,你所不知的兩個細節
- 沒有沃爾沃,就沒有今天的吉利 | 造車往事
- Uber 自動駕駛這四年
想加入「汽車之心Pro」?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