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燕園全國家長學校家庭教育系列篇(十六)
家庭教育實例:恰當引導,幫孩子情緒管理,走出「消極循環」
案例:遇到一連串倒霉事情的男孩
這個周六下午,對小健來講,真是黑色周末。
他與同學去踢足球,結果沒到球場時,他的腳就痒痒了,這下可好,球談到了一個窗子上,把玻璃給打碎了。
夥伴們拼拼湊湊賠付了人家二百元錢。小健的心裡特別難受,覺得自己拖累了大家。
可沒想到,踢球的時候,他又不小心一腳踢到了同伴的腿上,同伴立馬抱著腿嗷嗷叫。
小健真是覺得撞牆的心都有了,自己怎麼了?總是不停闖禍?
認識導致「消極循環」的原因
消極暗示:很多時候,當我們經歷了一個挫折事件後,心情都會低落、產生消極的想法。比如,認為自己是倒霉的,運氣壞的。這些想法重複的次數多了,就會形成消極心態。消極的心態可使一個人多疑、沮喪、恐懼、焦慮、悲傷、受挫、看不到希望,在消極心態的影響下,會產生很多消極行為,而消極行為讓我們做事更加受挫,這種消極後果反過來更加影響心態,進而使自己陷入一種接二連三倒霉的境地。
其實,多米諾骨牌效應也能很好地解釋壞情緒對人的影響。因為負面的情緒容易使人的認知活動變得刻板和狹窄,進而影響到人們的判斷力和決策力。因此,當一件事情引起人的負面情緒後,如果處理不好,會對接下來的事情造成負面影響,進而讓情緒進一步糟糕,又進一步影響以後要做的事。這樣就進入了一種「倒霉」——情緒糟糕——更「倒霉」——情緒更糟糕的惡性循環狀態。
協助孩子打破「消極循環」
當一個人陷入「消極循環」時,心態容易低沉,鬥志容易喪失。因此,如果孩子陷入到「消極循環」中,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積極調整,支持孩子儘快走出「消極循環」。
培養積極的思維方式:鼓勵孩子,永遠不要對自己說我真是個「倒霉鬼」,小心被不能判斷真假的潛意識利用,真的把你變成倒霉鬼。而應該在一件不幸的事件發生後,儘可能地去想,這件事情的發生能帶給自己什麼……總之,遇到事情,要有意識地利用積極思維去思考,才能有效打破「負面情緒鏈條」。
正確的做法是及時採取「無損宣洩」,既達到宣洩情緒的目的,又不至於傷害他人或擴大事物的負面影響。體育運動,找人傾訴,聽音樂都是不錯的「無損宣洩」,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