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
長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期間,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一次戰略轉移。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紅軍歷時兩年零五天,經過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重慶、雲南、四川、甘肅、陝西、青海、河南、湖北、寧夏等15個省份,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堅強意志。
長征路線
長征具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價值,如今,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建設中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以長征史實為基礎,以弘揚長征精神為目的,以長征線路為主要依託,串聯長征沿線重要遺址遺蹟、民族文化、自然生態等資源,振興長征線路沿線貧困區域,真正做到「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具有精神意義的國家文化帶、旅遊帶、紀念帶、振興帶。
長征
中國自從2015年12月批准同意三江源開展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目前全國共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包括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湖北神農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錢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長城和雲南普達措,涉及12個省,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2019年7月,國家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成為首要任務之一,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即將揭開神秘的面紗。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踐行「兩山」理念,把紅色與生態、鄉村結合起來,開發過程中用生態廊道串聯紅色文化富集區域,也可開發生態休閒和紅色文旅體驗相融合的產品,豐富遊客體驗,讓紅色招牌擁有經久不衰的魅力,激發綠色發展的動力。
貴州習水土城長征紅軍遺址地
據悉,江西和貴州等長征途經的重要省份已經開始著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先行試點建設工作。江西省已經啟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試點工作,加快將南昌、井岡山、瑞金、安源等地打造成全國紅色文化和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貴州省則把遵義會議及其系列遺產地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段的建設重點,地點以遵義、黎平、甕安猴場、習水土城,以及黔東北、黔西北等為中心,包含了紅軍轉戰貴州的大部分地區、召開系列重要會議、建立根據地和地方政權的革命遺址地等。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段的建設將緊緊圍繞遵義會議革命遺址和精神遺產規劃,爭取形成「一核一線兩翼多點」的總體布局,闡明紅軍長征在軍事上、思想上、組織上和幹部上與遵義會議產生的必然邏輯關係,凸顯遵義會議的重大歷史意義。
貴州赤水長征革命遺址地
長征途經地多為中國的山區,經濟相對落後,沿線自然生態風光綺麗、人文民族風情多彩,相信長征沿線省市縣將搶抓此次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大機遇,提升各自的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
據了解,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正在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中,有專家學者建議把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後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申遺。長征,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