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寧娶二度花,不娶遺下人」,「遺下人」指的是什麼人?

2023-04-20     史密記

原標題:俗話說:「寧娶二度花,不娶遺下人」,「遺下人」指的是什麼人?

「寧娶二度花,不娶遺下人」,「遺下人」指的是丈夫去世的女人,至於這句俗語,那就相當有講究了。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俗語,而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們歷經千百年總結出來的經驗。「寧娶二度花,不娶遺下人」就是其中一句俗語,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編輯

「二度花」,字面意思,便是再次綻放的花朵,古代常用花比喻女子,而一般花只會綻放一次,就像一般的女子一生只有一次婚姻,所以這「二度花」,便是二婚女子。

需要說的是,二婚女子有很多種,但並非所有二婚女子都是「二度花」。

自古以來,女子再嫁並不稀奇,即便是深受「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思想影響的宋朝,女子再嫁也比比皆是。譬如以宋朝為時代背景的《金瓶梅》里,西門慶的幾房小妾都是再嫁的。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所熟知的大才女李清照,也是二婚女子。

所以在古代,女子再婚是被社會所接受的,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難。

但是呢,對於這些再嫁的女子,人們也會分出優劣來,而重要根據就是她們上一段婚姻的結束方式。

再嫁的女子,要麼是離婚了的,要麼就是丈夫去世了的。

而離婚再嫁的,也要分優劣。

比如在古代,女子離婚,多是被休棄的,這休棄的原因也多種多樣,像在「七出」中,不敬公婆的、不生孩子的、善妒的、偷盜的女子,丈夫是可以無條件休棄的。

當然,在人們看來,女子離婚最難被接受的便是通姦。

編輯

無論如何,這些被休棄的女子,她們下一段婚姻大多不會更好,因為是帶有「污點」的,娶她們的男人,要麼是窮得娶不上媳婦,要麼是品行也不端正無人敢嫁。

這些二婚的女子,不會被認為是「二度花」。

真正的「二度花」,是自身沒有大問題離婚的,古代有「和離」,夫妻二人可以和平離婚,而離婚的原因,要麼是夫妻二人感情不和,要麼男人無能、家暴、賭博等原因。

譬如西漢初期,有一富家女的丈夫庸碌無為,被其父要求離婚,後來這離婚的富家女嫁給了開國元勛張耳。

又譬如,《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與妻子劉蘭芝恩愛非常,奈何劉蘭芝不被焦仲卿母親所喜,兩人不得不離婚。沒有污點、甚至條件異常優越的劉蘭芝,一回娘家就有人來求婚,而且還是太守級別的。

這劉蘭芝就是真真正正的「二度花」。

而「二度花」有什麼優勢呢?

第一,她們與前一段婚姻基本斬斷了關係,除了不是完璧,幾乎等同於初嫁。

第二,經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後,她們更懂得珍惜下一段婚姻,與婆家相處更懂得包容。

編輯

至於那些丈夫去世的女子,就是「遺下人」。

按我們旁人眼光來看,這些丈夫去世的女子堪稱可憐,而且這悲劇與她們沒有任何干係,她們的品行也沒有問題。可是為何人們就是不願意娶她們呢?

三個原因:

第一,擔心該女子「克夫」

在封建社會,人們普遍迷信,很多人認為一個男子年紀輕輕就去世,大多就是被克的,而克他的人就是起夜陪伴他的枕邊人。

如此,這女子「克夫」的名頭是跑不掉了,那麼又有多少男人敢冒著生命危險成這門親事呢?

第二,擔心該女子心性不定

既然不是離婚,那就說明,該女子和她丈夫感情是好的,夫婦倆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可如果娶了她,以後她會不會「身在曹營心在漢」,身邊陪的是現在的丈夫,心裡卻想著前任呢?這樣的妻子,放在身邊有什麼意義?這是許多男人都無法接受的。

而如果這「遺下人」再嫁後,便將前面去世的丈夫忘得一乾二淨,那也太絕情太涼薄了,這樣的女子,日後會怎麼對自己?對婆家,都說不好啊。

更有一種「遺下人」是跟前夫有了孩子的,如果娶了她,這孩子是帶過來還是不帶過來呢?帶來了,意味著家中多一個異性人,幫人家養孩子,不帶過來,那這女子不是一般狠心,不然日後也是終日思念前面的孩子,無法一心經營新家。

編輯

第三,擔心遭到該女子去世的丈夫報復

仍舊是出於迷信,古人認為人有魂魄,而且在他們去世時丟不下某人,會魂魄不散跟隨這個人。如果娶了這「遺下人」,萬一被她去世的丈夫纏上怎麼辦?

另一面,這「遺下人」既然改嫁,內心多少覺得對不起前夫,甚至擔心被前夫纏上報復。

無論如何,都非常影響婚姻質量。

說來說去,這「遺下人」還真不好娶。說到這裡,想起了小時候常聽老人們唱的歌謠:

二度花,再發芽,白天碾壓高粱地,夜晚床鋪響嘎嘎,洪荒之力全爆發!遺下人,恨纏綿,身在曹營心在漢,半夜突然坐立起,疑是前夫來纏綿。

總的來說,娶「二度花」,基本沒有心理壓力,夫妻二人同心協力、情投意合的機率非常大,而娶了「遺下人」,便有許多心理負擔,很不利於婚姻幸福。

編輯

以上就是「二度花」和「遺下人」的區別,這都是千百年來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不能說是真理,但多少具有些參考價值吧,具體該怎麼做,當然還得看具體情況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fa668156c3b06a3ffab733d10232c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