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害項英的叛徒,結局如何?本想邀功請賞,結果被殺

2023-01-06   羲和奇談

原標題:殺害項英的叛徒,結局如何?本想邀功請賞,結果被殺

作者:東旭

1941年3月的一天中午,幾名新四軍匆匆走進一個山洞,長時間的行軍讓他們疲憊不堪、汗流浹背。

一個身材高大的新四軍幹部脫下了上衣,放在洞口的樹枝上晾曬。

上衣脫下那一刻,幹部的腰間亮光閃閃。

發出亮光的,是幾根金條。

旁邊的一個新四軍見狀愣住了,眼睛死死地盯著幹部腰間的金條,泛起貪婪的目光。

隨即,那貪婪的目光變成了凶光,暗含殺機。

這名新四軍幹部是誰?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事?

這一切,還要從1941年1月發生的皖南事變說起。

眾所周知,全面抗戰爆發後,我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

在抗日鬥爭中,我軍發展壯大,這引起了蔣軍的恐慌。

因為在他們眼中,我軍是心腹之患,威脅大過日軍。

項英、周公、葉挺

他們容不得我軍發展壯大,處心積慮要限制,甚至消滅。

1940年底,蔣軍下令堅持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內,全部撤到黃河以北。

1941年1月6日,9000名新四軍將士北移的時候,卻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突遭8萬蔣軍的伏擊。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新四軍奮戰7晝夜,大部犧牲或被俘,軍長葉挺也被扣留,只有2000餘人突出重圍,其中包括副軍長(政委)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

由於蔣軍還在清剿新四軍餘部,項英等人突圍後處境危險,只能在荒無人煙的深山裡穿行,躲避敵人的追捕。

文章開頭在山洞裡出現的新四軍幹部,就是項英。他放在腰間的金條,是新四軍的活動經費。

項英

那名目露貪婪目光,繼而產生殺機的新四軍幹部,名叫劉厚總。

劉厚總,1903年出生於湖南耒陽,出身貧苦,受盡土豪惡霸欺壓。

苦大仇深的他很早就參加了革命,對地主惡霸毫不留情,曾經在一夜中殺了四個大土豪,人稱「耒陽大殺星」。

因此,他也招來了敵人的瘋狂報復,兄弟和堂兄弟劉厚林、劉厚定、劉厚存等五人慘死在蔣軍屠刀之下。

得知噩耗,劉厚總發誓要血債血償,對敵人更加痛恨,革命更堅決。

經過多年血與火的考驗,劉厚總不但加入了組織,還成長為新四軍的一名幹部。

既然如此,他怎麼會對首長攜帶的金條產生貪念?

劉厚總參加革命隊伍,除了家仇,還帶有私心,並不是心懷為窮苦百姓打天下的目的。

他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革命就是把土豪地主消滅,自己要享受生活,把富人的財產據為己有。要不然的話,還有什麼勁?

因此他每殺掉一個土豪,就斂財,還想染指人家的女人。

劉厚總的行為嚴重違紀,敗壞聲譽,也引起群眾的嚴重不滿。

上級對他進行多次教育,告訴他我軍跟土匪軍閥不一樣。

經過教育,劉厚總表面答應,說願意改正錯誤。

可是在1938年4月,身為新四軍軍部特務營副營長的劉厚總舊病復發,在駐地侮辱了地主家的女兒,被告到了軍部。

葉挺得知後大怒,讓人將其綁了起來,押送到軍部,要對他軍法從事。

這時候,項英出面為他講清,說要給他一個改錯的機會。

經過討論,軍部安排他到延安學習,改造思想。

1939年春,劉厚總離開延安,卻沒有去軍部報到,而是回到家鄉耒陽。

原來,對組織上的教育,劉厚總一句都沒有聽進去。

他認為當新四軍不能享受,還處處有人管,太沒勁了,不如自己拉起人馬當山大王。

於是,劉厚總回到家鄉,開始招兵。

但是忙活了半天,也沒有拉起人馬,他只好垂頭喪氣,返回皖南新四軍軍部。

到了軍部,組織沒有讓他到特務營擔任原職,而是將其分配到軍部副官處第三科當副官,職責是管理木工班和飼養班。

相對於原來的職務,明顯是降級了,而且職責也大不相同。

這實際上對於犯了錯誤的同志,給予考察的方式。

只要他好好表現的話,肯定還有機會升職。

劉厚總卻想不通,一肚子怨氣,覺得領導不重用、不信任自己了,開始心灰意冷,自暴自棄。

新四軍遭遇伏擊之後,劉厚總變得貪生怕死,他根本沒有考慮別人,反而讓幾個小戰士掩護自己,從敵人包圍圈突圍出去。

那麼,他後來和項英等人怎麼到了一起?

原來,項英等人突圍出去,行進到涇縣大康王(村)附近的時候,突然看到前面大樹下坐著一個四十來歲的新四軍。

此人無精打采,蓬頭垢面,疲憊不堪,情緒非常低落,一臉的迷茫。

「你是哪個部分的?」項英問。

「報告政委,我是副官處的!」對方敬禮之後,撓著後腦勺,不好意思地說,「政委對我還有救命之恩呢,兩年前軍長要槍斃我,還是政委你給講情……」

聽他這麼一說,項英似乎想了起來,一臉和藹地說:「是嗎?我也不記得了;不管怎麼說我們還挺有緣分的,那就一塊走吧!」

新四軍部分指揮員,左起:副參謀長周子昆,參謀長張雲逸,軍長葉挺,政委項英,曾山

就這樣,劉厚總和項英等人開始結伴同行。

讓項英沒想到的是,正是他的這個決定,讓危險一步步向自己靠近。

3月12日,項英一行來到赤坑山。

正走著,警衛員黃誠突然轉身對項英說:「首長,前面有個山洞(後來得知,洞的名字叫蜜蜂洞),您到裡面休息一下吧」。

當時他們已經走了很久,大家都很累了,項英就點頭表示同意。

警衛員李德和上前看過之後,回頭對項英說:「山洞是不錯,但是地方太小了,只能容納三四個人。」

於是項英和副參謀長周子昆,以及劉厚總和警衛員黃誠四人走入洞中,警衛員李德和、鄭德勝、夏冬青以及參謀等人則在距離山洞一百米左右的半山腰警戒。

跋涉了半天,大家衣服都濕透了,尤其是項英。

雖說也是從炮火連天的戰場一步步過來的,但項英當了政委之後工作忙,沒有時間鍛鍊了,體質不如當年。

經過幾個小時跋涉,衣服都貼在了脊樑上。

再加上洞中潮氣重,項英身上的舊軍服片刻時間完全濕透,他便脫下上衣放到洞口晾曬。

這一脫不要緊,他腰間的金條露了出來,閃著耀眼金光。

劉厚總看到之後眼都直了。

劉厚總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

項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也不能做虧心的事。

到了晚上,劉厚總翻來覆去睡不著,黃燦燦的今天總在眼前晃動,那慾望揮之不去。

他想,新四軍被打散了,蔣軍還在清剿,大家能不能逃出去還要打個大問號,一旦被抓住腦袋肯定保不住,這輩子就算完了。

不如賭一把,殺了項英他們,那些金條就是自己的了。

再說,山下到處張貼著懸賞捉拿項英的告示,自己打死了項英還可以領賞,何樂不為?

想到此,他便安慰自己:反正項英也跑不了,被我殺了還不受罪。

給了自己一個無恥的理由後,劉厚總下了決心。

周子昆

這時候天下起了小雨,項英和周子昆也睡不著,他們索性起床,讓警衛員黃誠點起蠟燭,在洞門口擺開象棋,對弈起來。

看到時間不早,黃誠就催首長去睡覺。

項英回答說:「你們先睡吧,我和參謀長還沒有分出勝負呢。」

黃誠只好把子彈上膛,壓在枕頭底下,靠在最裡面,然後閉上眼睛。

但是他並沒有呼呼大睡,職業的習慣讓他總是半睡半醒。

過了一會兒,黃誠聽到項英和周子昆結束了對弈,也躺下了。

黃誠躺在最裡面,他聽到劉厚總說:「首長,你們睡在裡面,我在外面擋風。」

凌晨時分,洞裡突然響起一聲清脆的槍聲,黃誠被驚醒,他一躍而起,本能地去抓枕頭下的手槍。

這時候,一道強烈的手電光射來,刺得他睜不開眼。

緊接著,洞裡再次響起兩聲刺耳的槍聲,隨著槍響,黃誠肩膀和脖子幾乎同時中彈,隨即失去了知覺。

開槍者正是劉厚總,他打死了項英和周子昆,重傷黃誠之後,將項英身上的金條、法幣和手槍裝進自己的口袋,匆忙逃出山洞,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聽到槍聲,附近擔任警戒的警衛員和參謀匆忙趕到山洞,見狀大驚。

他們急忙出去追捕劉厚總,但夜色茫茫,對方早已不見蹤影。

警衛員只好含淚將兩位首長掩埋,將身受重傷的黃誠帶走,迅速轉移。

那麼,恩將仇報殺害首長的劉厚總下場如何?

關於劉厚總的下場,有多個版本。

一種說法是,他殺了項英之後,跑到蔣軍軍中邀功,對方不相信,到山洞裡核實,沒在洞裡發現項英。

蔣軍認為他是個騙子,給他定了一個謊報軍情的罪名將其抓了起來,將他身上的財物私吞,並將其關進渣滓洞,新中國成立後下落不明。

另一種說法是,劉厚總殺了項英之後,向蔣軍邀功,但是無人肯信。

直到確認項英犧牲的消息,蔣軍才相信了劉厚總。

劉厚總為了邀功,還於1942年7月10日,在《宣報》上發表了題目為《我為什麼打死項英和周子昆》的文章,恬不知恥陳述自己殺害項英的過程。

然而,劉厚總並沒有得到重賞,因為蔣氏發動皖南事變讓親痛仇快,受到各方譴責,搞得非常被動,如果再重獎劉厚總,肯定會再次讓蔣軍陷入輿論旋渦。

於是,蔣氏給蔣軍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發電,讓他將劉厚總這個燙手山芋押解去重慶,投入渣滓洞監獄。

重慶解放時,劉厚總趁亂逃出監獄,混入江西一家鹽店當夥計,被項英的警衛員認出後處決。

還有人說,劉厚總在監獄時,身份暴露,被憤怒的地下組織成員打死。

流傳最廣是說法是,新中國成立後,陳毅下達通緝令,緝拿殺害新四軍政委項英的兇手,劉厚總惶惶不可終日,畏罪自殺。

劉厚總的下落眾說紛紜,真假莫辨,到底哪種說法才是事實?

目前比較權威的說法,就是童志強發表在《鐵軍·紀實》中,一篇名題為《追蹤槍殺項英兇手劉厚總的下落》的文章。

童志強是知名學者,從1980年開始研究新四軍軍史,是中國新四軍研究會特邀研究員。

他找到了一篇名為《火種》的回憶錄,(發表在《紅旗飄飄》第22冊)作者是前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劉奎。

劉奎在皖南事變時,擔任新四軍軍部參謀,負責保衛項英的安全,項英被害時他在外圍警戒。

劉奎將軍

關於劉厚總的下落,劉奎在文中是這樣寫的:「劉厚總叛變以後,投靠了旌德縣偽黨部,自稱殺死了項英、周子昆,邀功請賞。」

「因為當時的蔣軍當局早已宣布項英、周子昆戰死,他們自然不會劉厚總的話,反而認為他是降中有詐。劉厚總不得不帶領這班人馬來蜜蜂洞取項、周的人頭。」

「到了半山腰,敵人看山勢險惡,都不敢前進,讓劉厚總取尋找項英屍體。」

「劉厚總到洞裡一看屍體不見,知道無法交差,害怕被治罪,只好逃之夭夭,投奔了太平縣偽府的蘇承平。」

到1943年冬季,蘇承平為了肅清內部,處決了劉厚總。

目前為止,這是關於劉厚總下落的最權威說法。

那麼多久經考驗的警衛員,項英為什麼偏偏要讓犯過錯誤、且不太了解的「陌生人」劉厚總留在自己身邊?

謝忠良

當時擔任新四軍司令部參謀處偵察科長,負責項英警戒,後來擔任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的謝忠良回憶說:「劉厚總我是認識的,當時他從游擊隊轉為新四軍是我經辦的,不過項政委不太了解;劉厚總皮膚黝黑,身高約1.85,像鐵塔一樣。項英見他人高馬大,遇到緊急情況能背起他奔跑,便把他留在了身邊。」

利慾薰心、恩將仇報的叛徒劉厚總下場可悲,遺臭萬年;為抗日而犧牲的項英名垂青史,被後人敬仰。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