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耿諾 陳雪檸
昨天,2024亮馬河論壇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在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與消費復興方面的成功經驗,為中國其他城市的河道治理和城市更新提供了寶貴借鑑。「以河道治理帶動城市更新」的模式已經顯示出可行性。
問:經過4年治理,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落成並通船,成為市民喜愛的高品質活力空間。從城市更新的角度看,打造可親近的濱水空間為何如此重要?
答:首先,濱水空間是城市中人與自然要素交互的寶貴空間,它不僅能提供看得見的美麗景觀,還是看不見的城市生態健康運行的關鍵空間。其次,親水區域是人民生活美好品質重要載體。再者,優質的濱水環境還能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從長遠角度看,重視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城市建設,有利於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城市模型。
問:在您看來,亮馬河的魅力和潛力在哪兒?
答:從城市規劃師的視角看,亮馬河的魅力在於其生態恢復和環境改善,打造了集休閒、娛樂、文化於一體的多功能公共空間。其潛力在於進一步提升生態價值,並推動形成良好的社區氛圍。
從市民的角度看,亮馬河的魅力在於豐富的親水體驗和多樣化的文化活動。而從投資者的視角看,其魅力在於高投資回報和品牌效應,政府對亮馬河項目的重視和支持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未來的潛力在於推動多元化發展,開展國際化合作,推動綠色建築和循環經濟的發展。
問:放眼全國,亮馬河有哪些值得複製推廣的經驗?
答: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在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與消費復興方面的成功經驗,為中國其他城市的河道治理和城市更新提供了寶貴借鑑。其綜合生態修復措施顯著提升了生態環境質量,智能環境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修繕歷史建築和舉辦文化節慶活動增強了文化認同感,夜間經濟與多功能空間的發展提升了城市的夜間活力和居民生活質量。「以河道治理帶動城市更新」的模式已經顯示出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在中國其他城市因地制宜地推廣。
問:2022年9月,北京首次將「水岸經濟」寫入《關於進一步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意見》。北京還應進行哪些制度設計,以促進水岸經濟和水岸生態修復的共同發展?
答:政府需要制定全面的綜合規劃推動水岸經濟發展,包括明確水岸經濟的發展目標、重點區域和具體實施措施等。水岸經濟的發展涉及多個部門,因此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至關重要。科技創新是提升水岸經濟和生態修復水平的重要手段,應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相關技術研究,推動科技成果的應用轉化。
為了確保水岸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可探索多元化的投資和運營模式。一方面,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水岸經濟領域,另一方面,建立水岸經濟收益反哺生態保護的機制,將部分經濟收益用於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