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測序設備國產化踐行者,華大智造攜世界領先技術登陸科創板

2022-09-14     全球財說

原標題:基因測序設備國產化踐行者,華大智造攜世界領先技術登陸科創板

作者:丁一

出品:全球財說

2022年9月9日,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智造」,688114. SH)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為87.18元/股。當日早間高開超22%,股價達107元/股,市值衝破400億元。

作為國內生命科技的領軍企業,登陸科創板同日,華大智造發布適用於靶向基因測序和小型基因組測序的第九款測序儀新產品DNBSEQ-G99。

值得注意的是,華大智造採用線上直播形式進行敲鐘,全球目前最高日通量的單機版基因測序儀DNBSEQ-T7也出現在了儀式現場,該測序儀每天可以完成60人的全基因組測序。

作為「國產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此次華大智造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無疑為國內生命科技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

業務多頭並進 業績維持高速增長

資料顯示,華大智造成立於2016年,以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等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要業務,為精準醫療、精準農業和精準健康等行業提供實時、全景、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數字化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

2019年-2021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華大智造實現營業收入10.91億元、27.80億元、39.2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9.73%,業績平穩發展、節節攀升。

目前,華大智造已建立了自主可控的源頭性核心技術體系,在基因測序領域已形成以「DNBSEQ測序技術」、「規則陣列晶片技術」、「測序儀光機電系統技術」等為代表的多項核心技術,並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華大智造業務布局已遍布六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累計服務超過1300個用戶。

華大智造的業績增長,離不開多方布局,並精準把握風口時機,形成基因測序儀業務和實驗室自動化業務兩大板塊,並圍繞全方位生命數字化布局了如遠程超聲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產品。

製圖:全球財說

其中,報告期內,基因測序儀業務板塊收入分別為10.01億元、6.15億元、12.7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44%、22.34%、32.76%。隨著疫情緩解,2021年基因測序儀業務得以恢復,收入水平高於2019年且增速較快。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全球範圍基因測序儀相關業務均因疫情原因呈現放緩態勢,但華大智造把握全球對實驗室自動化產品需求大幅增加機會,核酸自動化業務增長神速,助力公司實現相關業務銷售收入攀升。在基因測序儀業務與實驗室自動化業務雙頭並進的業務布局下,華大智造得以保持業績整體向好且不斷增長態勢。

報告期內,實驗室自動化業務銷售收入分別為5897.33萬元、20.62億元、21.93億元,2019年至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09.75%。

此外,華大智造新業務板塊也呈現上升趨勢。新業務板塊主要包括單細胞系統、遠程超聲機器人、BIT產品等,報告期內收入分別為2282.59萬元、7667.02萬元、4.28億元。

技術自主可控! 基因測序應用廣泛

基因測序產業鏈分為上游設備、試劑及耗材端,中游測序服務和基因大數據服務端,下游應用端。

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的報告以及灼識諮詢《全球及中國生命科學綜合解決方案行業報告》的數據顯示,全球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在過去數年間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預計到2030年,全球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將達到245.8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中國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將達到303.9億元的市場規模。

在華大智造成立之前,上游測序設備、耗材及試劑的研發及生產,主要被Illumina、Thermo Fisher、羅氏等跨國巨頭壟斷。上游測序設備也成為了基因產業「卡脖子」的核心技術領域,目前國內量產企業也僅有華大智造。

雖然,華大智造起步較晚,但是通過高額研發投入,實現後來者居上甚至是彎道超車。

華大智造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為16.52億元。報告期內,華大智造研發投入分別為3.43億元、7.00億元、6.08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1.46%、25.19%、15.48%。

同時,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員工2050人,研發人員占當年員工總數的比例約為35%,其中50%以上的研發人員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217項境內專利與258項境外專利,其中境內專利包括102項發明專利、78項實用新型專利、37項外觀設計專利。

基因測序行業設備及試劑耗材提供商中,華大智造、Illumina、Thermo Fisher所使用的高通量測序技術已經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以華大智造為代表的DNA納米球與聯合探針錨定聚合相結合的技術路線,是目前全球少有的能夠在溶液中完成模板擴增的技術,通量覆蓋廣、檢測準確性高,同時產出數據重複序列率低。

下游最大的應用場景仍是醫療領域,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整體基因測序行業的市場規模。目前已經開始逐步成熟的應用領域包括:多組學研究、人群隊列基因測序計劃、新藥研發與創新、微生物檢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腫瘤診斷治療、輔助生殖等。

生殖遺傳學市場是目前基因檢測在臨床應用最為成熟的方向,利用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和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能夠幫助醫生評估胚胎的遺傳狀況,提高體外受精的成功率,並降低嚴重遺傳病的風險。

同時在無創產前檢測、腫瘤診斷與精準治療、腫瘤早期篩查等領域,基因測序應用也日趨增多。

無創產前檢測(NIPT)作為高通量測序技術的一個成熟臨床應用場景,已經成為降低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

此外,腫瘤診斷和精準治療、腫瘤早期篩查是高通量測序技術臨床應用中發展較快的一個細分領域,與傳統診斷相比,腫瘤基因診斷基於分子生物標記物,有較高的解析度、較早的觀測時間窗口和復發轉移監測的便捷性。雖然作為消費級基因檢測仍處於早期階段,但由於市場較大,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除臨床領域應用外,高通量基因測序還可以應用至科研及新興領域,其中就包括新藥研發與創新、微生物檢測、食品安全、海關檢疫、公共衛生管理,以及農林牧漁中的分子育種、畜禽良種繁育、動物傳染病監控等方面。

政策大力支持 國產化趨勢不改

需要特別提及的,是華大智造實現了基因測序設備的國產化、民族化。

長期以往,基因測序設備均被歐美壟斷,價格高昂且供應周期漫長,嚴苛的使用條件也讓國內基因產業受到極大限制。但生命科技作為全球重要前沿領域,基因測序儀更是生命科學研究及發展的決定性設備,打破壟斷、降低成本勢在必行。

2015年,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25》戰略文件,大力推動重點突破發展的領域中,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是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並列的十大領域之一。

2017年1月,發改委發布《「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實現基因檢測能力(含孕前、產前、新生兒)覆蓋出生人口50%以上。

2017年6月,多部委聯合發布規劃,明確要求加強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關鍵技術研究,加快生物治療前沿技術的臨床應用,創新治療技術,提高臨床救治水平。

2018年1月,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發布,32種醫療設備產品可以享受到「首台套」推廣應用政策的扶持,醫療設備產品中包括高通量基因測序儀。

2018年12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印發全國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方案的通知》,規範廣泛開展產前篩查,逐步擴大篩查病種,規範應用高通量基因測序等新技術,促進早發現早治療,減少先天殘疾。

2019年7月,多部委提出加快新一代基因測序,腫瘤免疫治療等關鍵技術研究和轉化,推動重大疾病的早期篩查、個體化治療等精準化應用。

在諸多政策加持下,基因測序作為國家重點領域,國產化和成本控制成為國內基因測序的大方向。設備成本是基因產品及服務的核心成本,測序儀等設備作為上游核心生產資料,占據較大的比例。

現在,基因技術正處於快速轉化和應用於市場的進程中,設備成本控制已成為重要切入點,特別是包括無創產前篩查、宮頸癌篩查、新冠病毒核酸篩查等的民生普惠工程,成本對於公共服務控費以及市場規模擴大至關重要。

同時,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帶來對上游設備智能製造多樣化的需求,考慮因素包括設備的通量高低、檢測片段的長短、序列檢測還是染色體構象檢測、周期長短、便攜性等。生產系統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對數據全程質控、及數據中心建設也非常關鍵。

自2016年起,華大智造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完整過程後,實現了臨床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的自主研發並量產。同時通過源頭性專利布局為核心技術演進提供堅實保障,新產品快速疊代能力也為多場景需求提供強大支撐,同時豐富的整體方案解決能力為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供支持。

也正是上述多點優勢,助力華大智造乃至國內基因測序行業急速發展,並大大降低成本。招股書顯示,華大智造測序儀DNBSEQ-T7系列已經可實現人類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500美元內。

在政策紅利與中國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推動下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增速將高於全球增速。華大智造秉承「創新智造引領生命科技」的理念,致力於成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締造者」,鑄造國之重器,未來大有可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c6a0577fcdbef48874c542248c8df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