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青島啤酒節,因被一位德國女子「打假」上了熱搜,女子表示:「兩升啤酒180元,賣假酒就算了,還拉肚子,跟德國本土的啤酒完全不一樣。她還表示,自己吃的羊肉串,也說不上是什麼肉做的,反正不像是羊肉。
當時展方義正言辭,聲稱已自覺接受相關部門調查取證,承諾對檢測結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也保留追究虛假不實言論法律責任的權利,包括但不限於民事訴訟和刑事告誡。
商家遇上了硬茬,重拾啤酒節信任,考驗青島的智慧
展方這一出義正言辭的表態,如果是針對國內消費者,可能多半會被威嚇住,而選擇息事寧人。但是展方選擇揚言起訴,德國女子並沒有被嚇到,而是發700字硬剛,當時網友幾乎一邊倒支持德國女孩。隨著市監局介入,如今真相大白,證明了德國女孩打假成功。
8月2日,德國女孩@海雯娜 發文稱,青島啤酒節商家售賣假啤酒假羊肉事件已經得到妥善解決。她表示,青島市市場監管局經現場調查,並結合圖片視頻,認為 「酒棚所售賣的啤酒可能是非德國原裝慕尼黑皇家啤酒」,所售賣的羊肉串可能並非羊肉」基本屬實。在交流後,接受了酒棚商家的道歉與賠償的1200元(退一賠三)。商家也撤回了他們的不當聲明。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看到,之前商家發聲明說是德國女孩造謠汙衊他們,部分網民還在攻擊德國女孩,現在真相出來,印證了國人為何一邊倒支持德國女孩,因為食品安全的問題非常嚴峻,而信任危機同樣嚴峻。
商家起訴威嚇的路子也頗為常見,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這是中國食品安全問題解決難的一個頑疾,商家總是喜歡動用起訴來鎮住消費者。但是好在這個德國女孩並不吃這一套。
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網友一邊倒支持德國女孩,是因為國人深知國內食品安全的現狀,最終結果也如同鼠頭鴨脖事件,大多數人的直覺與認知是對的。
對於青島啤酒節來說,接下來如何整改,在下一次青島啤酒節,如何徹底杜絕食品造假的情況,才是關鍵。
某種意義上,一方面,商家的這次起訴威嚇,無疑是遇上了硬茬,但義正言辭揚言起訴並追究法律責任背後,掩蓋不了造假的作態,這其實進一步毀掉了其自身的信譽。另一方面,這個結果也有正面意義,即讓消費者看到了市場監管方實事求是,保護消費者權益與維護市場秩序的決心。這對於大家在面對類似行為的勇於揭露有正面的鼓勵作用。
反思食品安全:敢於揭露,堅持真相第一,到底有多難?
從該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們會發現一些現象引人思考。有時候,對於食品安全的爭議,一些本地網友為了維護本地聲譽,維護商家聲譽,保住當地的利益,會不顧真相,本能上有所護短。比如在調查結果未出來之前,有一個叫盧克的網友這段話獲得了高贊:
你了解青島啤酒節嗎?你品嘗過青島啤酒節的啤酒嗎?你知道青島啤酒節從一個地方城市轉變為成為山東乃至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牌嗎?我要告訴你,最了解青島啤酒節、最了解精釀啤酒、最了解啤酒工藝不是你一個德國人,而是山東青島人自己。你沒有發言權,而山東青島有發言權。啤酒不是德國啤酒,全世界一個味道。這就是山東青島的啤酒的味道,山東青島的羊肉就是這個味道。所以請你不要發布這種顛倒黑白不負責任的視頻。
你看,這段維護本土聲譽的觀點同樣義正言辭,現在真相出來,打了誰的臉?事實上,在類似的事情上,我們會發現很多,很多人本能的會站在文化、城市名片的高度來維護本地的聲譽,義正言辭表示城市名片不容汙衊。
但也正如一個另一個網友的反駁:人家是從16世紀初就制定了《純凈啤酒法》,幾百年間衍生出了大量啤酒與口味,至於烤肉,鴨肉塗上羊油牛油,冒充羊肉牛肉,更是司空見慣。
事實上,近期就有類似新聞,根據中國質量監管曝出來的消息,8月2日,網傳某亮「麻辣燙」里宣稱100%真羊肉裡面竟然檢測出「豬肉鴨肉」,而進貨單上收貨雙方都無簽字確認,無法證實票據的真實性與合法性,目前市場監管已經介入調查。
為什麼會有網友不願意先看事實真相,而本能的護短呢?這個現象是一種認知上的局限。
有網友也反思了:為什麼國內很少有較真碰硬的消費者出現,為什麼我面對同樣的事情心裡會想著息事寧人,袖手旁觀,要麼想著維護本地聲譽。為何是德國女孩站出來曝光這類問題,這可能值得深思。
另一方面,質疑動機的人倒是不少,尤其是這種看似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的人,實則是維護了不法商家的利益,這種不分是非的維護,恰恰掩蓋了真相,也延緩了食品安全的解決步伐。
這其實進一步形成惡性循環,一旦事情發生,商家想的是去掩蓋真相,保住聲譽,也會有本地消費者會自動去維護,但普通消費者不傻,知道該相信誰,大家在公眾場合雖然不說,但心裡有數,於是信任的喪失就由此產生了。
直面真相,改善食品安全,是刺激消費的大前提
現在國內很多領域消費不振,很多實體商超也在不斷倒閉,商家感慨實體越來越難做,價格戰利潤越打越低,政策層面都在想辦法刺激、擴大消費,但這背後,其實多少與信任價值有關。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國內很多實體商超生意不好,但是要交會員費才能入場購物的山姆會員店卻人山人海,生意火爆。前段時間深圳山姆泡麵桶炒至500元仍遭瘋搶。
山姆會員在中國也是開一家火一家,會員用戶超400萬,一年光靠賣會員服務就能收10個億。這種反常背後,本質上源於,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科技與狠活,接二連三的曝出的各種問題,已經讓很多人對國產食品與相關生活產品喪失了信任。
山姆火起來,恰好是因為同行襯托,國內很少有這種量大實惠,但又能確保品質的商超,消費者傾向於相信洋品牌能提供更好的產品品質與信任價值,國內商家是否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到底是誰把食品安全、國產產品、食品質量的口碑做到了今天這個程度?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食品安全信任問題形勢嚴峻,我們要有直面真相做出改變的能力,下決心去重新信任。目前的問題是,國內食品造假成本低,禍害的不僅是每個人的健康,還有誠信的商家和市場。
這也是為什麼山東淄博燒烤能火,因為淄博讓消費者看到了真正的改變。比如德國女孩提到的羊肉串不是羊肉的問題,山東淄博燒烤城此前的做法是,政府安排了人現場檢測羊肉,當場發現當場處理,淄博燒烤多好吃不敢說,但能讓遊客吃個放心。
對食品流通環節監管,淄博針對肉類食品安全建立了追溯體系,也針對開展燒烤相關肉類批發商專項整治,釐清肉類批發商銷售鏈條。此前3月份有媒體報道,淄博針對燒烤肉製品食材安全,抽取牛羊肉和其相關產品90批次,餐飲具100批次,收到不合格報告6份,均已依法處置。
山東淄博只有一個,消費者不可能想吃燒烤的時候,就得奔赴去淄博,只有無數個淄博在國內湧現,才能意味著商家誠信問題與食品安全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從這個意義上說,直面真相,改善食品安全,可能才是刺激、擴大消費的大前提。
食品安全,路還很長,形勢嚴峻,到了改變的時候
當然,食品安全問題存在很多客觀因素,比如源頭污染突出,民眾知識缺乏,社會監督有限,信用制度缺失。但是肯定是可以解決的,國內很多商家其實擅長看人下碟。
比如說,日本是全球食品安全標準很高的國家,但在嚴格的日本標準下,中國也有不少的企業能順利將食品銷往日本,但在國內,基於利潤最大化的要求,商家又是另一套標準。
這也源於國內商家中,有小聰明的多,大智慧的少,走捷徑賺快錢的多,扎紮實實做長期生意,願意用品質留住老客,做百年品牌的少。這或許是商業生態與商業土壤層面的問題,也是人性層面的問題。
啤酒節本來應該是青島能做出品牌效應的城市名片,卻被不良商家演繹為另一種短視的狂歡,希望德國女孩打假青島啤酒成為一個契機,把國人的信任重新撿起來,這事關未來國內食品行業、外賣行業、餐飲行業的口碑與未來。在國內,已經在大力發展預製菜行業,從目前消費者的擔憂點來看,依然是預製菜的食品安全問題。
只有把食品安全的信任價值重新做起來,才能推動整個信任的鏈條,帶動更多行業、更多產品的消費升級,刺激國內消費市場,從目前來看,路還很長,但形勢嚴峻,或許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作者微信公眾號:智能新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