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職場媽媽的真實現狀:「下班後,我不想回家!」

2022-03-23     勇叔話房

原標題:大部分職場媽媽的真實現狀:「下班後,我不想回家!」

職場媽媽需要的不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她們需要的是:錢、理解、存在感和話語權。

同事Ella今年30歲,在28歲的時候她選擇了與相戀7年的男友正式結束戀愛馬拉松的長跑,步入婚姻的殿堂。

Ella按照計劃,30歲以前一定要結婚和生小孩,這是她對自己的約定。

所以,婚後一年她懷孕了,並順利誕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她說,在過往的人生中最開心的時刻有兩次,第一次是男友向她求婚,第二次就是兒子誕生的時刻。

即便是產假期間,她也會在微信上頻繁地和我們分享作為一名母親的快樂與幸福。

同為母親的我,非常能理解她的那種幸福感。

產假結束後,她回到了工作崗位,工作上的壓力加上回到家後帶娃的艱辛,讓她有些吃不消,甚至有些崩潰。

晚上起來喂夜奶,白天上班,有時候會因睡眠不好導致工作上某些細節錯誤而遭到領導的批評,心裡委屈滿滿卻又無人傾訴。

加上本來就和婆婆之間有矛盾,老公對自己的不理解,那段時間,她感覺自己快得了產後抑鬱。

每天中午和我們一起吃飯的時候,總是吐槽家裡的各種煩悶和不開心。

她說,最可怕的不是生活的一地雞毛,而我發現下班後我居然不想回家,即便是到了樓下也會在下面轉悠半天才上去。

其實,作為現代職場媽媽,白天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晚上回家又要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換成是誰都不想回去。

除了我的同事Ella以外,職場上也有很多職場媽媽也會有如此的現象。

她們會在下班後故意選擇拖延下班或在辦公室加班,抑或是選擇和同事、朋友出去聚餐、唱K等,只為了儘量晚一點回家。

其實,這一現象也道出了大部分職場媽媽的心聲以及真實的現狀生活,更是揭露了她們在職場和家庭生活中的壓力和無奈。

那麼,面對職場媽媽不願意回家這一現象,又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一、為什麼不想回家?

01、沒有個人空間和時間

為母則剛,這話讓很多職場媽媽自動褪去了身上的稚氣和柔弱,從懷孕的那一刻搖身一變成了「女超人」。

她們不僅要穿著高跟鞋奔走在職場,還要擔心對孩子的陪伴不夠多。

無論身處職場辦公室,還是身居家中,她們都是勇猛的戰士。

白天辛苦工作,上下班路上還得專研各種英文數學題,晚上回到家還要幫孩子洗澡,在哄娃入睡後還要改PPT到深夜...

在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職場媽媽早就沒有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而且,她們早就收起了那顆易碎的玻璃心,已經變成了一顆鋼的。

我認識的一位職場媽媽,家裡有兩個孩子,家裡沒有人幫忙帶娃,只能一邊工作一邊帶娃。

每天做著朝九晚六的工作,工作異常的繁忙。每次在上班路上工作電話接個不停,晚上回到家還要給兩個孩子做飯、洗碗、洗衣服,弄完已經半夜12點了。

早上還得早起給兩個孩子做早餐,送他們上學。

她就像上了發條的齒輪,每日不停地轉。

有一天我問她:「你這麼辛苦,怎麼不讓老人幫忙帶一下?」

她說:「老人年紀大了,也帶不了。」

當然,我沒有繼續追問,因為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無奈和不容易。

在這麼快節奏的生活里,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空間和時間,白天面對繁忙工作,晚上還得拖著疲憊的身體面對生活。

如果換做是你,你願意回家嗎?

而且我發現大部分家庭都有這樣一個現象,永遠是女性就會自動成為那個既要上班賺錢,也要照顧家庭和孩子的人,而男性對於家庭的付出則會更少一點。

在這種不平衡的關係里,男性顯然比女性承擔照顧家庭的責任少。

02、家庭氛圍不好

導致職場女性不回家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氛圍不好。

白天職場媽媽已經面對高壓的工作,如果晚上回到家家庭氛圍不好的話,會讓整個人感到非常壓抑。

所以,她們只能選擇短暫地逃避家庭,離開那個讓人壓抑的地方。

家庭氛圍不好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婆媳關係和夫妻關係。

第一、婆媳關係不好

對於大部分的家庭來說,婆媳關係是最大的問題。

我們都聽過「婆婆不是媽」這句話,所以,婆婆和媳婦之間無論怎麼相處,都會產生一定的摩擦和矛盾。

我有幾個朋友,剛生孩子的時候都是讓婆婆過來帶娃,但最後也都是因為婆媳矛盾太大,最終還是辭職自己帶或者一邊上班一邊帶娃。

第二、夫妻關係不和

夫妻之間婚前所有的甜蜜都不及婚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中瑣碎才是對婚姻最大的考驗。

婚後的生活逐漸變得平淡,加上孩子的出生,從戀人到夫妻,從單身到媽媽,角色的轉變,讓很多家庭都不適。

如果夫妻二人還沒有適應這樣的生活或者角色沒有轉變及時的話,會讓原本溫馨的二人世界變得有點混亂。

所以,生活中一旦有發生一點小事,就會容易引起夫妻矛盾,發生爭吵,讓家庭籠罩一層霧霾。

無論是婆媳關係不好還是夫妻關係不和,都會讓家庭氛圍顯得沉重而壓抑。

所以,這也是部分職場媽媽下班後排斥回家的原因。

那麼,職場媽媽面對日夜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又該怎麼去處理才能緩解這樣的情緒呢?

二、如何做才想回家?

01、規劃好個人時間

對於職場媽媽來說,她們身上肩負著工作和家庭的雙重擔子,既想要在職場上拼搏自己的事業,也捨不得家裡的寶寶。

簡單地說,既要一邊搬磚,又要一邊抱娃。

可是,白天拚命工作,晚上回家還得將時間全部給到孩子,忙到睡覺的時候才會有個人時間和空間。

所以,對於職場媽媽而言,規劃好時間才是至關重要的。

面對一天的工作,我們可以提前做好時間管理規劃,儘量在工作時間內處理完當天的工作任務。

晚上回到家的時間,也可以做好規劃,什麼時間給孩子洗澡、輔導作業、講故事等等,嚴格把控好時間,在規劃時間內完成相關事宜。

作為職場媽媽,我們需要學會將時間掌控在自己的手上,而不是交給他人,這樣的話,自己的時間就不會被他人所控制。

做好時間規劃和管理,才會有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只有身心休息好,才會有更多的精力繼續工作和照顧家庭。

02、處理好家庭關係

家庭關係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職場媽媽的情緒和狀態,所以處理好家庭關係非常重要。

當你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自然是希望能夠有一個溫暖、和諧的氛圍,讓自己的身心能否得到放鬆。

無論是婆媳關係還是夫妻關係,最重要的就是溝通。

所有產生矛盾和誤會的根源,基本都是源於沒有有效的溝通。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

如果是老人幫忙帶娃,多多溝通,讓他們理解現代年輕人的帶娃的方式以及教育方式,至少可以儘量減少衝突和矛盾。

對於家庭方面的事情,日常也可以和老公多多溝通,讓他們幫忙分擔一部分家務,不要一個人包攬所有的家務。

所以,做好溝通,才能有良好的家庭關係。

只有處理好了家庭關係,才能讓家庭有溫度,而不是一個冰冷冷的鋼筋水泥的房子。

03、學會給自己放假

大部分的職場媽媽不會給自己放假,她們天生自帶的自我犧牲精神,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了工作和家庭。

所以,即便是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她們也會忘記或者不會給自己的身心放假。

作為職場媽媽,我們要學著從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瑣碎中抽離出來,給自己一段沉浸的時光。

給自己的身心放個小假,養精蓄銳,只有身心健康,才能繼續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如果一直沉浸在忙忙碌碌的日子裡,身體疲憊、精神緊繃,時間長了不僅身體會出問題,心理也會出問題。

所以,在周末找個安靜的書吧、咖啡廳讓自己一個人沉浸在書的海洋里,完全放鬆。

抑或是去健健身、做做瑜伽,體驗大汗淋漓後的暢快。

抽一點時間出去旅旅遊,無論是自己一個人還是和家人、朋友,讓自己從日常的環境中剝離出來,換一個環境也是給自己換一種心情。

一個懂得愛自己的人,才會懂得愛別人。

所以,無論工作多繁忙,生活多瑣碎,學會給自己的身心放個小假。

職場媽媽,左手育兒帶娃,右手馳騁職場,在創造更多社會價值的同時也承受著更大的社會壓力,其中有太多的不容易。

記得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希望這世間能多一點理解和寬容,尤其是親人之間,尤其是母女之間。女性本身承載著社會的重壓,雖然讓優秀女性更具有堅韌上進的特質,卻會增加性別本身特有的焦慮和苦惱。我們不能假裝身處一個男女絕對平等的環境中,事實上,女性天然要在生育後代上承擔更多,也要付出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af91007f9e946cd0ae54a2259321b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