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用「警察藍」築起扶貧村防疫鋼鐵長城

2020-02-28   平安浠水

危險留給自己,安全讓給別人。陳浠橋,男,漢族,1966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浠水縣拘留所民警。疫情發生以來,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遏制農村地區疫情蔓延勢頭,他主動請戰,下沉村組,用腳步丈量、用身體力行,建立古晶山村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做實做細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實現了扶貧村「零感染」,用「警察藍」築起了阻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黨員先行 建立鄉村戰鬥堡壘

「我是黨員,我先上!」古晶山村有328戶村民,總人口1140人,人多戶散、村民防疫意識薄弱,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交叉感染?這一直是村兩委的難題,為快速打破工作僵局,陳浠橋來後,立即協助村兩委召開全村黨員大會,告訴大家疫情防控是人民戰爭,全體村民需勠力同心、同舟共濟,尤其是黨員,更應該衝鋒在前,勇於擔當。

就這樣,全村43名黨員被全部發動起來,成立2個臨時黨支部,建立戰鬥堡壘、插上黨旗、重溫入黨誓詞……大家紛紛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在村組之間設置物理隔離欄、入戶宣傳等。為徹底阻斷疫情傳播途徑,全村設置兩個交通管制卡點,確保應急車輛人員進出,其他路口全部封控,卡點實行24小時值守,全部由村黨員承擔,8組的程桂和4組的郭宇平是兩名入黨積極分子,受到其他黨員先鋒作用的感染,紛紛加入到村防疫工作當中。


勇挑重擔 做實返鄉人員摸排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返鄉人員摸排工作基礎大、時間緊、任務重,需要近距離接觸村民,這意味著感染風險極大,許多人有點顧慮,但在這場與時間較量的戰爭中,陳浠橋義無反顧地衝鋒在前,與村書記艾若梅一道,挨家挨戶入戶宣傳、摸排調查,重點做好武漢、黃州等地返鄉人員登記工作,在一個個潛在風險中摸清一線實情、建立一手台帳。

自二月初至今,陳浠橋幾乎每天都工作十多個小時以上,披星戴月是真實寫照、滿頭大汗是常見狀態,他的腳步遍布全村、各組、每戶。平均每天入戶70餘家、排查村民260餘人,在陳浠橋的努力下,173名武漢、黃州返鄉人員的返鄉時間、同行人員、落腳地址、聯繫方式等有效信息被及時鎖定,全面夯實了古晶山村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基礎。「你就不怕被傳染了嗎?」有人問道,「疫情當前,警察不退!」陳浠橋笑著答道。


攻堅克難 建立聯防聯控宣傳

由於春節返鄉,許多村民過年串門打牌,三五成群,聚集扎堆現象嚴重,這對疫情防控非常不利,為有效遏制聚集現象,陳浠橋堅持打卡「暴風式」宣傳。

不論颳風下雨,還是頂風冒雪,陳浠橋和古晶山村書記艾若梅聯合組成的「書記宣傳隊」都會出現在各個灣組,或騎摩托車拖著音響宣傳,或拿著手持喇叭挨家挨戶宣傳,提醒村民不出門、不串門、不聚集、戴口罩;同時,在村民房屋前張貼政府通告,嚴禁打牌賭博等違法行為。

另外,陳浠橋發動各小組組長,以十戶為一組建立微信群,每天相互督促,上午、下午各報一次體溫測量情況,同時發布防護措施溫馨提醒,經過近一個月的暴風式宣傳,聚集現象徹底得到控制。「有警察書記在,再也不用擔心勸不動父母打牌了。」村裡返鄉的年輕人連連拍手叫好。


耐心服務 做老百姓的貼心人

疫情無情人有情。由於疫情管控,許多人外出不便,為解決老百姓生活迫切的問題和困難,陳浠橋在走訪調查、入戶宣傳的同時,一一諮詢每位村民急需解決的困難和難題,並千方百計想辦法解決。

1月31日,陳浠橋在走訪摸排時得知,2組的徐某有乾咳等症狀,並且當時體溫測量有37.8度,周邊村民知道後意見很大,希望徐某馬上外出治療,但70多歲的老人是個犟脾氣,一直聲稱自己是感冒,堅持不治療,為徹底解決老人與村民的問題,陳浠橋和村書記冒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到老人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勸說,老人終於同意前往醫院檢查,最後確診不是新冠肺炎,只是感冒,消除了村民之間的隔閡。

5組的貧困戶王某稱自己家裡的藥和油用完了,陳浠橋二話不說驅車十幾公里到鎮上為她買藥和生活用品,並送到家中。

疫情期間,陳浠橋服務群眾300餘人次,解決村民困難60餘個,成為了老百姓的貼心人,村民親切地稱他為「陳書記」。

疫情面前,陳浠橋在深藍警服下,他也是肉體凡胎的普通人,他是父親、是丈夫、是兒子,是家裡不可缺少的主心骨、頂樑柱。在這個萬家燈火又萬眾一心的關鍵時刻,他舍小家為大家,不懼艱難險阻用身軀築起了古晶山村疫情防控一線的鋼鐵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