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言明語」為何如此招黑?都聽我的!進來看

2019-09-19   東音社



繼前兩季圓滿收官之後,這個暑假,湖南衛視的《中餐廳第三季》閃亮登場!由黃曉明、秦海璐、楊紫、王俊凱、林述巍等全明星陣容實力擔當,在義大利西西里島陶爾米納從零開始經營一家中餐廳,傳播中國味道。

節目中,楊紫和王俊凱青春活力、秦海璐和林大廚後廚忙碌,一路吸粉無數,唯獨店長黃曉明霸道總裁范兒火力全開,「都聽我的!」、「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等金句頻出,數次登頂網絡熱搜,引髮網友群嘲,進而誕生熱詞「明言明語」、「明學」。

更有網友大膽在危險的邊緣瘋狂試探,對親朋好友使用此梗,結果或搞得晚飯沒得吃、或引發群起胖揍、或被拉黑取關,真是慘不忍睹的大型作死現場。



其實縱觀全劇,黃曉明也算是一直衝在經營的最前線了,面對顧客的抱怨,積極反覆道歉;面對營業中出現的失誤與混亂,他也總是毫不避諱地承認「我的錯」,作為店長,絕對很拼了。

我們必須得承認,作為管理者,黃曉明絕對不缺管理團隊的氣場與身先士卒的行動力,但正如好川哲人先生在《概念式思考》一書中所說的:「無論一個人具有多麼高的人際能力和技術能力,如果沒有概念式思維的話,也不可能成為工作能力強的人」。

黃教主所最缺的,恰恰是「把握事物及問題的本質並活用」的概念式思考的能力,而這也正是管理者必備的技能之一。



《概念式思考》

「都聽我的!」流落街頭

作為一檔「慢綜藝」,黃曉明擔任店長之後卻霸道總裁附體,三句不離「都聽我的」,遇事都是我說的算。在節目開始之初,中餐廳的啟動資金為0,為了籌措啟動金,全體成員不得不拿出自己手頭的東西出去換錢,然而就到底是以物換物還是以物換錢,大家的意見出現了分歧。

黃曉明霸氣拍板以物換物,最終卻反而導致眾人盲目遊走於街頭,場面一度尷尬至極。也許他的初心是想著以物換物直接換取食材比較方便,然而殊不知這恰恰是將思考僅僅停留於直觀感受與主觀判斷上的表現,作為一名管理者,必須有概念式思考的意識,要更進一步地思考邏輯上的合理性與客觀現實是否允許。

以物換物雖說可以直接得到開店所需的食材,但這顯然是一種很落後的交換方式,特別是當大家還身處異國他鄉的陌生街頭的時候,要找到願意與你以物換物的對象,其效率之低可想而知。且義大利作為社會經濟高度成熟的已開發國家,部分小攤小販的蔬菜瓜果或許勉強還能夠換到,基本以商超模式運營的絕大多數肉蛋水產又怎麼可能跟你以物換物呢?既行不通,也不是長久之計。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負債50歐

數次碰壁之後,大家改變策略以物換錢,好不容易獲得200歐啟動金,節目才總算進入了開業食材採購的下一環節。在此之前,黃曉明給眾成員進行分工,任命秦海璐作為財務總監管錢。然而扯淡的是,他早上出門前才對秦海璐「能省則省,錢要花在刀刃上」的財務建議表示認可,一到實際採購的時候卻又無視所有反對意見縱容林大廚以國宴標準放肆買買買。

啤梨開口買6個,實際買了20個;檸檬說只買2個,實際拿了4個,對此,黃曉明一律都是小糾結3秒後爽快回復「可以,可以」,最終100歐的預算實際花到150歐,採購嚴重超支;第二日正式開業前去採購餐具,更是直接花到負數,倒欠老闆50歐。這種無視財務總監的管控,只管任性買買買的剁手組合行徑,顯然既缺乏全局觀也很短視。

運營一個十二桌規模的中餐廳本來就很不容易,在全體成員僅有5人的情況下,則更是資源有限,捉襟見肘,非常考驗店長高屋建瓴地進行概念式思考、統籌全局的能力。從分工上來說,任命辦事細緻的秦海璐管錢的決斷本身非常正確,然而可惜的是,黃曉明的霸道作風卻使得這種合理安排並未能實際落地。

明明開店之初只有200歐啟動金,秦海璐反覆碎碎念能省則省,結果卻被統統無視之,一路買買買,硬是花到負債50歐才打止。如此作為,那麼任命秦海璐管錢,除了讓她簡單算算帳之外,還有什麼實質意義呢?此外,

從運營大局上來說,餐廳本身每天就都要採買食材以保證新鮮,在開業資金極其緊張的情況下,初期儘量只採購必需的量,等開張大吉有資金進項之後再逐步擴大採購規模,好鋼用在刀刃上顯然才是應有之義。像節目中花到負債50歐還在險險經營,真實餐廳運營中根本抵禦不了任何意外風險的衝擊。這種流於表面的分工管理,註定無法抓住餐廳運營的本質,也為後面正式經營中的狀況百出埋下了伏筆。

「我不管幾個,我要全部搞定」全員捉雞

開業第一天,黃曉明在正式營業前33分鐘才發現菜單打錯,顧客點了甜辣蝦後才發現沒有買蝦,做菜順序毫無章法,上完菜也不劃單,結果早到的顧客卻很晚才吃上飯,有的顧客菜都上齊了,有的顧客桌上卻還空空如也,一臉懵逼。開業第二天,黃曉明不顧出菜難度,力排眾議改點餐制為套餐制;又為了沖業績,擅自提前半小時開業,瘋狂攬客,臨時加桌,全然不顧餐廳的實際承載能力。



儘管當天營業額確實上去了,但全程點菜上菜混亂如麻,出菜速度慢如蝸牛,後廚明明只備了24人份的菜,卻要滿足31人份的用餐需求,各項菜品嚴重超賣。此後營業雖然吸取經驗有所改進,但類似bug仍舊不免時常發生。凡此種種,呈現給觀眾們的便是一到飯點全員捉雞、各種手忙腳亂,而看不到任何管理層的運籌帷幄、令行禁止。

《概念式思考》一書中有句名言:「前景、概念、戰略、商業模式、計劃等雖都是抽象、無形的事物,但任何一方面對競爭力產生的影響都遠大於具體的產品和服務」。

本季中餐廳請來的是曾擔任過G20峰會主廚的國家級明星大廚林述巍,按理其烹飪實力自然是沒話說。然而在配菜環節買排骨能買成豬排、點菜環節一個顧客能重複問上三輪、上菜環節兜兜轉轉找不對桌等多方工作配合不給力+拖後腿下,基本上每期都會出現顧客因為等太久而離開的尷尬局面。面對顧客流失,黃曉明總喜歡將鍋甩到後廚上,各種抨擊林大廚。然而殊不知歸根結底,不正是黃曉明自己嚴重缺乏概念式思考的能力,無法站在更高層次統籌全局才造成局面如此失控麼?如果沒有井然有序的配菜、點菜、上菜等接待服務相匹配,確保菜品能高效製作並及時送達顧客餐桌上,那麼就算林大廚技藝再高超,也只能是在後廚孤芳自賞,明珠暗投,不是麼?



若黃曉明的確有hold住全場的實力,霸道總裁范兒其實倒也無妨;然而偏偏他行動起來卻是空有霸道總裁之名。從籌集啟動資金到開業準備再到正式運營,一路想得一出是一出,整個團隊也就被迫跟在後面被坑得團團轉,折騰得精疲力竭,如此做派,又如何能堵住眾網友的悠悠吐槽之口呢?如果黃曉明能有更高的概念式思考的能力,能有更強的統籌管理的能力,能將團隊成員分工妥當,能將餐廳運營得井井有條,那麼他的那些「明言明語」就絕對不會是眾人開黑的瑪麗蘇神句,反而更可能是廣受青睞的名言警句了。

思想家丹尼爾·平克曾指出,在信息時代,社會和經濟的基礎是邏輯思維能力,而在今後的概念時代,社會和經濟的基礎是創造性思維、共情力和把控全局的能力。可見在今後的時代潮流里,概念式思考必將愈發成為各行各業人才的一項基本社會技能。為此,技術經營方面的資深顧問好川哲人先生特地著述了《概念式思考》一書,從五個軸線全面剖析概念式思考的運作原理,從實操層面手把手教你概念式思考的核心要義,希望能助力各位「曉明哥」們早日擺脫招黑困境!



《概念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