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德比輸球後,意媒各路名宿,都在會診國米。
更多的人想起德比之前,張康陽在倫敦說的那句話:未來國米會持續不斷的提升,藍黑軍有這樣的慾望和條件。
有些名宿點評,姑妄聽之,無需較真。
比如說,卡佩羅、斯孔切爾蒂等名宿都指出,國米冬窗買下埃里克森是傷筋動骨的血虧交易。
但其實,無需過於誇大這一點。
就像《共和報》所說:「國米引進埃里克森花費了2000萬歐元,用得了就用,用不了轉手賣掉也不會虧多少」。
描述為是血虧,危言聳聽了。
但有些問題,卻值得探討。
孔蒂表示:輸球也可以成為國米進步的養分。
若能看到差距,若能設法彌補,也算是亡羊補牢。困境中謀求復興的大球隊,都有走這條路的心理準備。
這自然產生一個問題:本賽季國米慘遭尤文雙殺,兩回合比賽都可以說是完敗,這顯示藍黑軍距離冠軍球隊還有很大的差距。問題都已經暴露出來,接下來國米應該怎樣補強?
目前有兩種不同的思路。
一種,是提升國米的進攻創造力,引進技術靈感型明星。
意媒認為,馬洛塔就是這種思路的倡導者。
關注國米過去一年轉會新聞的球迷都很清楚,馬洛塔夢想為國米引進的球員是迪巴拉,或者說,是這種類型的球員。
評論員阿爾托貝奇指出,目前國米所最缺少的,就是迪巴拉這種球員所帶來的「 imprevedibilità」(進攻突然性)——要踢出這種概念,需要技術、靈感、創造力和個性,比如迪巴拉攻破國米大門時展現出的那種足球。
然而藍黑軍缺少這種能力的球員,這是多年來的老問題了。從斯帕萊蒂時期的「刀劍鈹三叉戟」,到如今的「憨鐒無備刀」組合,都會給人留下「呆板」的印象,缺少靈光一現的突發奇想,缺少創意十足的個人表演。
評論指出:「國米麵對尤文時,無法打入對手禁區、比分落後時無法提速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缺少進攻突然性。過於有板有眼的攻勢,很容易被對手預測到球路的下一步發展,很難突破尤文這種級別球隊的防線。埃里克森和布羅佐維奇都只能做大方向的設計者,盧卡庫的個人表演通常只在小球隊面前展現,貝西諾的騎士風采只會間歇性的偶爾閃現,巴雷拉全部精力都得用於追搶掃蕩……有能力帶來這種足球的只有勞塔羅和桑切斯,但前者自巴薩傳聞之後就蒸發,後者則因為連年的傷病而付出代價。」
阿爾托貝奇認為,國米應全力以赴的在來年夏窗引進能帶來這種靈感、變化、進攻突然性的星級球員,哪怕為此付出代價——比如高價賣掉勞塔羅然後引進不同球風的攻擊手,這種方案其實也值得好好評估。
但也有另一種思路,這就是提升國米的硬度,在鋒線和中場引進筋肉型的強力猛將。
這種思路的倡導者當然是孔蒂。
孔蒂希望得到但未能得到的兩名球員哲科、比達爾,都是提升國米這方面能力的關鍵人物。
國米對抗硬度偏低的問題,在近期與榜首雙雄拉齊奧、尤文的比賽里都暴露的很明顯。
這個問題每逢強強對話就困擾國米:進攻時,前鋒在對手防線的粗腿蠻腰中消失;退防時,中場剛不住正面無法保護本隊後衛;即使防守反擊也是紙上談兵,因為策動反擊的第一先決條件是斷球,可國米目前打強隊,問題就是搶不下多少球。
在鋒線上,盧卡庫的身體優勢面對強隊無從發揮,勞塔羅受到身材困擾,埃斯波西托等人更是只要被貼身就亂了步點;在中場,布羅佐維奇體型偏瘦,巴雷拉、森西身材矮小,貝西諾狀態起伏偏大,加利亞爾迪尼飽受傷病困擾,巴萊羅年事已高,引進的埃里克森也是無法拼身體的類型。
遍尋中前場,一個彪悍的、典型的筋肉型、魔獸型打手都沒有,這無疑是孔蒂很不習慣的一件事。
總之,如今的國米陣容,有較大的結構性不足。
本賽季內的解決方法,有賴於孔蒂的調整,例如激勵、變陣、改變球員組合等等,但能否徹底解決問題,各界很難樂觀。
提升的手段如果寄望於球市,以目前國米的財力,恐怕很難一個轉會窗引進很多名星級球員,一勞永逸的解決所有問題。
那麼先解決哪個問題?這就需要國米有統一的思路、清楚的方向、切實可行的目標。這將是未來幾個月事關藍黑軍長期發展的大問題,所有人都在審視著國米決策層做出怎樣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