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峰老師可以說是我們梭子講堂的老朋友、金牌講師之一,他從業二十餘年,發表論文五百餘篇、榮獲各種獎項一百六十餘次。《棉紡質量控制與管理》專欄的前四次課程,都是由陳老師傾情奉獻。
講課期間,通過直播間的互動程度及提問數量就可以看出陳老師的行業知名度。4次的課程分享可以說是乾貨滿滿,錯過直播的朋友也別著急,點我查看往期課程。
為了感謝眾多網友對梭子講堂多年的支持,特將陳老師4次授課過程中的答疑重點問題進行梳理,以饗網友。
——新傳媒小編
網友星空sky
梳棉生條棉結55粒,但是經過一道並條後增加到120粒左右,請問是生條質量問題還是並條問題?
陳玉峰老師
梳棉到並條的棉結工藝控制好的話,應該是不增加的。正常的工藝設計效果見表。
陳玉峰老師
證明合理的工藝設計棉結是不增加的。
從數據上看,這是並條工藝的設計不合理造成的。即使是普梳也會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因此加強並條工藝的優化,是控制棉結增加的關鍵。
網友Ben
我廠每年A186清梳聯設有多倉在供棉中第一台車上面的通道處總是有堵通道現象,但是沒有掛花。請問是什麼原因?
陳玉峰老師
第一台車的堵花問題,主要是風壓控制的問題。第一台堵證明梳棉管道內的壓力不能夠把棉層壓入棉箱內。控制措施是適度增加梳棉管道壓力,將梳棉風機的變頻赫茲加大。
網友夯實奮鬥
我們186現在是前6後2,6根固定蓋板還可以改造嗎?還可以再增加嗎?
陳玉峰老師
A186梳棉機固定蓋板最可以增加到前7根後2根,此改造一根是化學纖維前面7根,後面加2根,紡棉前面是6個固定改板加一根棉網清潔器,後面2根。
網友大自在
如何保證蓋板不充塞?保證蓋板清潔度,我們用的棉是MCH52的,化纖是MCB40的。
陳玉峰老師
蓋板充塞的原因主要是角度、植針方式和製造問題。目前棉MCH52,化纖MCB40的角度一般不會充塞的。在日常選配和維護中注意以下:(1)棉選配72度,化纖78-80度;(2)纖維通道接近充值纖維通道,能夠減少充塞;(3)提高光潔度,減少毛刺;(4)後部大雜早落,減少嵌雜;(5)前後棉網清潔器借用塵刀充分排雜。
網友大智若愚
棉紡棉梳棉機後固定蓋板隔距和錫林針布的密度有聯繫嗎?
陳玉峰老師
後固定蓋板與錫林針布的密度有一定的關聯,但不是很大。後固定蓋板的目的主要是加強對纖維的整理,提高纖維的分離度,使大棉塊變為小棉束,分離纖維的功能。一般化纖針密:90-270,棉為260-320;隔距化纖維0.60 mm -0.30mm,棉0.35 mm -0.20 mm。
網友冬
如何增加固定蓋板?
陳玉峰老師
增加固定蓋板的依據是纖維的分離度和纖維的分梳效果,同時結合棉網清潔除雜效果進行設計。要求分梳效果好,排雜效果好固定蓋板的數量增加;梳棉機產量高,質量要求高,固定蓋板和棉網清潔的數量增加。
網友握不住的沙
如何減少意外牽伸?並條和粗紗工序,後區牽伸倍數是偏大掌握還是偏小掌握呢?
陳玉峰老師
意外牽伸在並粗工序,主要是牽伸併合後的纖維伸直三度程度較高造成的。後區的牽伸倍數分配的主要目的是減少附加不勻和提高纖維伸直平行度。目前減少意外牽伸主要是採取後區牽伸倍數偏大,後部隔距偏大的措施,同時結合後部喂給的高度和速度來控制。
網友田海剛
並條混紡三並的情況下,隔距以及牽伸分配如何實現最佳?例如黑T65/R35品種。
陳玉峰老師
混紡三並的目的是伸直彎鉤和混合效果。隔距分配主牽伸隔距=1%最長纖維長度+(2~3) mm,主牽伸隔距=2.5%最長纖維長度+(9~10) mm;後牽伸隔距=主牽伸隔距基礎上+(4~8) mm;最長纖維長度及2.5%纖維長度與手扯長度的近似關係,最長纖維長度約為手扯長度+14 mm,2.5%纖維長度約為手扯長度+8 mm。這種設計主要是兼顧拉斷長纖維,而短纖維羅拉牽伸區的控制是設計中的缺陷,造成了簡單羅拉牽伸區纖維運動控制較弱,影響質量不勻率。因此,在實際設計中不僅要防止長纖維拉斷,也要控制短纖維的變速運動,即設計工藝中隔距偏小掌握加強控制,才能實現好的質量。
陳玉峰老師
如果T65/r35的品種兩個牽伸區的設計一般為:
網友藍薔薇
化纖精梳機後並工藝設計需要哪些調整?
陳玉峰老師
化纖精梳後並條設計主要保證纖維的伸直度穩定。工藝上重點注意:(1)牽伸隔距適度偏小掌握,後區減少意外牽伸;(2)併合根數不宜過大,控制牽伸不勻。(3)牽伸倍數後區以加強整理為主。
網友開開心心
廠家提供的精梳條,試紡後細紗條幹和A1紗疵都很低,但是紗疵明顯增加,自絡切疵很多?
陳玉峰老師
自絡切疵一般反饋的是偶發性紗疵,細紗條幹反饋的是常發性紗疵A1反饋的是偶發性紗疵。自絡實際切疵多的原因主要與精梳後的牽伸清潔區附入飛花,以及細紗至自絡紗疵增加比例偏高有關係,因此要注意:(1)控制細紗和粗紗清潔區內的飛花附入;(2)同時注意控制切疵的附加清紗點和曲線是否合理;(3)清紗曲線設定要跟隨紗體,進行設定,減少誤切;(4)控制相對濕度和細紗至自絡的紗疵增加幅度,減少切疵。
網友三人行
陳老師好,精梳工序,目前國內,整體看,條卷棉與精梳條相比: (1)短絨率差異(2)棉結差異 目前國內有不同表述,表述差異大。可能與設備等客觀條件有關。陳老師,能否說明一下? 非常感謝
陳玉峰老師
表述不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1)棉結的數量和清除率,一般是精梳條可以採取這種方式描述。條卷則需要增長率來描述;(2)短絨的差異主要是長度和重量短絨。國外一般是12.7 mm的短絨,根數和重量兩種,國內的一般是16 mm以內的短絨,則主要參考依據是根數短絨。這兩種描述原理相同,屬於設備等客觀條件關聯性不大。
網友獨自等待
一般品種不同精梳整體錫林配置有什麼要求?
陳玉峰老師
高質量採用大角度或超大角度錫林是提高精梳機梳理度、改善精梳成紗質量的重要途徑;一般棉品種配置要求長絨棉加大梳理度,機采棉提高伸直度採用的齒密密一些,反之則稀一些;產量高則選配大扇面錫林如高產110-137。
網友東東
後區牽伸倍數1.15倍是不是太小,是否是引起紗疵增多的原因之一?
陳玉峰老師
是的。纖維在並條工序可以打開活結;活棉結是指喂入生條中含有一些雖然還不是結,但平行度、伸直度差、狀態蓬鬆、方向紊亂的環狀纖維,在牽伸和摩擦力的抽拉、擠壓、翻轉作用下得不到展開、伸直就會形成真正的棉結;通過在頭並加大後區牽伸和隔距的牽伸工藝能最大程度的發揮此項功能。在實踐中,分析流程中的纖維伸直可能性是存在的,重點是假性棉結,雖然牽伸過程中會破壞平行伸直度,但是棉結增加是可以控制的,這個規律是可以驗證的。如果後區牽伸倍數過小,會造成紗疵增加過多。
資料來源:棉紡織技術新傳媒
輪值編輯:Cindy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