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啟迪智慧;學史,豐富閱歷。今日的繁榮祖國如五星閃耀,但回首上個世紀,曾歷經悲慘,深受列強蹂躪,我們是否還記得那段深深刻在歷史書頁上的國恥?
在那個沒有硝煙的時代,列強逼迫我國簽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強占香港、澳門,搶劫國庫,劃定勢力範圍,罄竹難書。而這些列強的野心並不止於此,貿易口岸也成了他們覬覦的目標,租期長達99年。讓我們一同揭開歷史的帷幕,回溯這場侵略戰爭的背景。
當時的清朝統治腐朽,弱點暴露無遺,給列強可趁之機。財政空虛,武器老舊數量有限,國力漸弱。世界動盪不安,資本主義國家崛起,特別是英國在19世紀完成了工業革命,為了市場和原料展露對外侵略之矛。林則徐要虎門銷煙,引起英國的強烈反感。大煙對中國而言是道德問題,對英國則是財政支柱,成為殖民帝國發財的源泉。
隨著工業革命的蔓延,列強崛起迅猛。英國率先開始,法國的紡織業得到助力,日本逐漸走上資本主義之路。《南京條約》成為我國曾與英、法、俄等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法國對其中的廣州灣問題不滿,逼迫清政府討要,最終導致《廣州灣租借條約》的簽署。
廣州灣淪陷後,法國豎立旗幟,改名「白瓦特城」,並進行一系列侵略行為,對革命者進行打壓,推動不良文化,使產業發展畸形。1938年日軍進攻,法國實力孰弱,只能妥協,廣州灣進入日本統治。自1840年戰爭爆發以來,我國遭受列強侵略,導致內憂外患,領土割讓、賠款等屈辱事實,使神州大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大量進口的大煙加劇了社會問題,吸食者身心俱損,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戰爭帶來的災難令廣州灣的百姓苦不堪言,日軍騷擾,百姓叫苦連天。戰爭期間,廣州灣地區經歷了無數次的痛苦和沉痛災難,對中華文化和民族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抗戰勝利後,中國和法國簽訂《交收廣州灣租借地專約》,1945年9月21日廣州灣回歸祖國,成為湛江市。1982年,中英簽署《中英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中國重新行使對香港的主權,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標誌著祖國領土的完全回歸。
回望歷史,歷史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和平的可貴。歷史經驗應成為我們的導航,指引我們前行。未來或許充滿各種艱辛和挑戰,但只要我們不斷汲取歷史的智慧,我們就能在艱難中崛起。中國百年的奮鬥歷程表明,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有豐富的民族精神,有強大的民族力量,國家和民族才能屹立不倒。
今天,我們需要萬眾一心,共同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繁榮和富強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