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民模仿《詠鵝》作出《詠雞》,僅靠18個字,獲國家級文學獎

2024-07-17   歷史兩張臉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前言

我們國家是一個有5000年的文化歷史的國度,悠久的歷史底蘊讓這裡了流傳了很多的文化瑰寶,詩歌就是其中之一,在許多的歷史朝代中曾經誕生過非常多的詩人。在古代的時候,無論地位高低,貧富貴賤。都喜歡吟詩作詞,並且有時還會進行吟詩比賽,也是在這種環境之中,歷史上才出現了諸多有名的詩人以及詩句。

01

駱賓王是我國著名的唐代詩人,在他七歲的時候就曾寫出過一首古詩叫做《詠鵝》,僅用18個字就將鵝的全部形態表達的淋漓盡致,正如同《三垣筆記·崇禎補遺》所描述的一般:"所紀客氏,魏忠賢驕橫狀,亦淋漓盡致,其為史家必采無疑。"也讓這首古詩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了小學生必讀的一首古詩。因為其簡單且易理解的詞語也成了很多小朋友可以脫口而出的一首詩。

然而曾經有一個農民模仿著《詠鵝》寫出了一首名為《詠雞》的18字古詩,並且不僅沒有得到眾人的嘲笑,甚至還獲得了國家的的文學獎,還因此獲得了1萬塊錢的獎金。這個人就是危勇,一個靠海而生的漁夫。不過危勇出身雖然平庸,卻從小對於古詩非常喜歡,甚至有時候趁著閒暇之餘還會做出一兩句古詩出來。駱賓王的《詠鵝》是他喜歡的古詩里的其中之一,他對駱賓王在7歲時就可以寫出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深表敬佩。

02

而駱賓王之所以能夠在7歲之時便將這一首詩寫出來,得益於他經常觀察鵝的形態以及生活規律。而危勇做出首詩過程其實和駱賓王有著相同的經歷。危勇曾經在工作之餘養過幾隻雞。每次閒來無事的時候就也會一直盯著雞看,所以當駱賓王的《詠鵝》在他腦海中出現的時候,《詠雞》便在他心中形成了一個雛形,後來有一次他靈感突現,在觀察雞的同時便寫出了這首詩,其內容為:"雞,雞,雞,尖嘴對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

就是靠著18個字,危勇便將雞的形態以及生活作息表達了出來,之後他將這首詩發到了網上,當時眾多網友看到這首詩的時候紛紛稱讚起來,同時這首詩也讓危勇獲得了第2屆的農民文學獎,並且他還憑藉這個獎項獲得了上萬元的獎金。許多人得知此事以後,一時間帶動了很多人的創作熱情,甚至當時還出現了《詠豬》《泳狗》的詩句,然而最終卻沒有一個就能夠像危勇一樣將動物用短短的18字描述的活靈活現。

03

出名後的危勇駱賓王一樣,成了許多人以及媒體的關注對象,不僅如此,在農村如果有人可以獲得國家的獎金,那就是一種莫大的榮耀。當時他的家人為了可以更好地將他做出的詩句保留下來,專門給他定製了一個本子,裡面都是一些他在閒暇之餘寫出來的詩句。因為這次的獲獎,讓危勇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如此一來,他便不用為了生計而每日奔波出海捕魚,他的愛好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讓他有了更加充沛的時間用來創作詩句。

一首古詩的好壞不在於作者本人的出身以及社會地位,而在於他所創作出來的古詩本身所表現出來的含義,所以即便是一個農民創作出來的,然而當他將自己的所想所悟注入了這首詩裡面,那麼他的詩依然會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危勇也給我們做了一個更好的例子,他用自己的熱情與時間,最終寫出來《詠雞》這首詩,並且最後也獲得了大眾對於這首詩的認可,同時也是對他的認可。

結語

伴隨如今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便利,因此這個社會也變得越來越浮躁,很少有人會願意靜下心來補充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危勇的事跡告訴了我們。對事件保持著那顆熱愛之心,最終才能獲得成功。如今我們生活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之中,曾經古代的那種飲酒斗詩的氛圍變得越來越少,也很少有人去關注這些精神層次上的東西。

當時網上就有諸多針對危勇的這種行為,說他不務正業在做一些無聊之事。不過這些言語也遭到了諸多網友的討伐,這也證明危勇所做的詩句是有很多人認可的,畢竟很少有人能夠在如此浮躁的社會之中依然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希望諸位可以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之中可以靜下心享受片刻的寧靜讓自己的精神得到有效的補充。

參考文獻:

《三垣筆記·崇禎補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