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有「原罪」嗎丨焦點網談

2024-10-16     大象新聞

當今社會,「原生家庭」這個詞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成了許多人探討人生、性格、心理問題的重要切入點,不少人將自己的性格缺陷、情感困擾乃至職業道路上的挫折,都歸咎於原生家庭。

有句話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在全面審視這種「將一切過錯歸咎於原生家庭」的現象時,不禁要問:我們生活中的不如意真的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嗎?

圖源:視覺中國

在網上,很多人表示,自己一直為原生家庭所困,需要重新撫養自己,治癒原生家庭的創傷,才能走出陰霾。在這些聲音中,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大致有這幾種。

無法在事業上提供支持。很多人抱怨,自己沒有取得成功是因為原生家庭沒有給予足夠的幫助,沒有提供人脈資源或者資金來幫助自己創業或發展職業。然而,成功的定義本就是多元的,而且事業發展更多地取決於個人的努力、才華和機遇。許多出身貧寒的人憑藉自己的勤奮學習、不斷提升技能和敏銳地捕捉機遇,依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即使原生家庭在事業資源上匱乏,也不能成為事業失敗的決定性理由。

導致自己缺乏社交能力。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原生家庭仿佛「愛的荒漠」,沒有足夠的溫暖與關懷,缺乏正確的社交示範,從源頭就截斷了社交能力發展的脈絡,導致自己難以建立親密關係。然而,人際關係是一個複雜而多元的領域,社交能力絕非被原生家庭單一因素所禁錮的死局,我們可以通過主動出擊,去探索社交藝術。而且,從另一個角度看,很多缺失過愛的人,反而更加珍視情感的價值,能夠以更加深刻的情感洞察力去理解他人,從而在人際關係中建立起深厚真摯的情感聯繫。

造成自己性格上有缺陷。有人認為,原生家庭造就了自己內向、自卑或者敏感的性格,就像被原生家庭這個模具固定成型,再也無法改變。不可否認,原生家庭確實在性格形成的早期階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一個充滿批評與否定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更容易自卑;在一個情緒波動大、充滿不穩定因素的家庭里,孩子或許會變得敏感而小心翼翼。但性格的塑造是一個多因素交織的過程,與個人豐富的經歷、不斷發展的自我認知和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關係。

網絡上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

這種「將一切過錯歸咎於原生家庭」的「原生家庭決定論」不僅簡化了複雜的人生問題,也阻礙了我們的自我成長與責任擔當。

簡單粗暴歸因。人生本就是一幅由無數色彩斑斕的元素交織而成的宏大畫卷,原生家庭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它遠非全部。然而,「原生家庭決定論」卻試圖用一種單一的、線性的邏輯來解釋這一切。它將個體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困境、性格上的所有缺陷、人際關係中的所有矛盾,都簡單粗暴地歸結為原生家庭的影響,忽略了人生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就好像把一個多面體強行壓縮成一個平面圖形,失去了對真實人生全面而立體的認知。

無形的牢籠。「原生家庭決定論」將年輕人困在其中,認為自己的性格、能力和發展潛力都已經被原生家庭所限定,只能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這種心態不僅削弱了自信心和行動力,還可能會失去了探索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氣和動力,不再嘗試去突破舒適區,而是將自己封閉在原生家庭所「決定」的內向性格之中。

逃避責任的藉口。一旦遇到問題,無論是學業上的困難、職場中的挫折,還是情感關係中的矛盾,都可以輕鬆地將責任推給原生家庭。在一定程度上,這是逃避責任的行為,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更加嚴重。如果我們不學會為自己的生活、選擇和行為負責,在成長的道路上停滯不前,就容易錯失許多能夠實現自我價值、提升自我能力的寶貴機會。

圖源:視覺中國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該怎樣與原生家庭和解,並且儘可能消解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

正確認知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要意識到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絕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原生家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性格、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也要看到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個人經歷等其他因素同樣在塑造著自己。

原生家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家庭的發展歷程等都會影響家庭對個人的影響。我們不妨嘗試去了解父母的成長背景、家庭文化傳承等,理解父母為什麼那麼做,再回頭去看看曾經那些我們以為的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積極尋求改變與成長。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設定明確的個人目標,這些目標可以是短期的,如學習一門新技能、改善與某個人的關係;也可以是長期的,如職業規劃、實現個人理想等。在設定目標的過程中,不受原生家庭的限制。

我們也可以通過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克服原生家庭可能帶來的心理障礙,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逐步改變自己的命運。

改善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如果與原生家庭存在矛盾或誤解,可以試試積極主動地與家人進行溝通,好好說話,對父母尊重、理解和包容。例如,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和父母坐下來,分享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感受,也聽聽父母的想法,化解一些長期存在的心結。

儘管原生家庭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我們也要學會原諒和釋懷。或許父母也會犯錯,但父母已經給出了他們力所能及範圍內最好的愛和支持。生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牙牙學語時期的陪伴,父母陪我們度過了許多溫暖的時刻。我們以一種更積極的態度看待原生家庭,才能減少「原生家庭決定論」的束縛。

人不能因年少之事而困頓一生,向前看,向前走,迎接生命中更多的美麗風景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76c015aaebfcaa601a47d04413a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