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車市「賠本賺吆喝」?僅1/4經銷商完成KPI

2023-08-18   汽扯扒談

在經歷開年以來持續至今的「價格戰」,以及多種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中國車市在進入今年的「下半場」競爭後,仍然保持著極高的熱度。

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為177.5萬輛,創出年內月銷量的次新高,並成為近年來少有的7月強勢行情。但是在一片繁榮景象的背後,汽車經銷商的日子卻並不好過。

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雖然受到「價格戰」的影響,汽車終端交易價格持續下探,但長時間的「以價換量」也讓汽車經銷商的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劇。

增量不增利已成車市常態

此次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中,涵蓋了40餘家經銷商集團及超百家單店經銷商,調查結果基本能夠反映出當前車市的大體走向。

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經銷商的虧損的比例為50.3%,而盈利和持平的占據則分別為35.2%以及14.5%,虧損面處於近年來的高位水平。其中,豪華/進口品牌整體盈利情況較好,約有1/3的經銷商虧損,近半的經銷商實現盈利。合資品牌及自主品牌的虧損經銷商占比分別為51.3%及48.0%。

此外,儘管車市總體呈現向上走勢,但大規模大幅度的新車降價,也使得消費者持幣觀望,抑制了消費需求的釋放。在上半年,完成半年度銷量目標的經銷商占比僅為24.9%,56.9%經銷商完成了任務指標的80%以上。其中,豪華/進口品牌經銷商目標完成情況較好,32.4%經銷商完成年度銷售目標。

同時,在經銷商的整體利潤結構中,新車銷售占比也出現了大幅下滑,由2022年底的19.7%降至4.9%,可見新車銷售在上半年的經營壓力之大。尤其在新能源車型滲透率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新車價格混亂對燃油車市場自然也產生了更為嚴重的影響。

庫存壓力短時間難以緩解

除了「越賣越虧」的經營壓力外,經銷商還面臨著庫存上漲的困境。數據顯示,近年7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7.8%,同比和環比分別上漲3.4%和3.8%,庫存預警指數位於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處在不景氣區間。

並且,隨著成交價格持續走低,經銷商盈利能力下滑,資金回流慢,流通資金緊張等問題仍然存在。

但是在流通協會對於經銷商調查中顯示,有48.8%的經銷商沒有對下半年的銷量任務進行調整。但也有32.7%的經銷商表示任務目標將會上漲,另外還有18.4%的經銷商表示將會下調任務目標。

不過隨著傳統銷售旺季的臨近,流通協會也預計在今年8月,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和成都車展等多地秋季車展的開幕,以及多款新車密集上市,和多地區新一輪汽車促消費政策的落地,汽車消費需求有望得到進一步釋放。

新能源品牌是未來發力點

近年來,經銷商對於品牌結構的調整已成為談論最多的話題。為了順應市場的快速變化,果斷放棄一些不盈利的品牌,轉而「擁抱」新能源,更是早已成為一些大型經銷商集團之間的共識。

在針對經銷商投資品牌意向的調查結果顯示,經銷商對未來投資、收購品牌主要集中在部分傳統豪華品牌及豐田品牌,而對於自主品牌,投資意向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獨立品牌。

不過對於的獨立建網,除了表現出極大興趣外,經銷商們也普遍存在著顧慮。經銷商認為,新能源汽車品牌獨立建網,能夠強化消費者認知,有利於市場拓展。可以採取符合企業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渠道模式和業態,根據新能源產品特點制定銷售流程、考核指標和商務政策等。

但是,獨立建網也會進一步增加經銷商的前期投入,而新品牌在初期產品少銷量低,難以支撐網絡盈利。需要廠家大量的品牌宣傳投入,否則很難占據消費者心智。

對此,「汽扯扒談」也從一位由豪華品牌轉投新能源品牌的經銷商高管那裡了解到,得益於今年以來新產品的推出,以及用戶口碑的增長,她所在的新能源品牌在扛過去年的銷量「低谷」後,今年上半年已經實現了盈利,而該新能源品牌經銷商所在的集團內,今年已有兩家合資品牌門店被關停。

由此可見,今年上半年對於汽車經銷商而言,面對「價格戰」所帶來的影響和市場壓力,儘管經營表現不及預期,隨著各方面促銷費政策的落地實施,經銷商的經營信心也正在逐漸恢復,未來只要找準定位,對自身的品牌和銷售結構進行及時調整,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實現規模與盈利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