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斌調任留下遺憾誰來圓?奧迪不放權李鳳剛接任壓力山大

2023-10-11   道哥說車

【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麻建宇】「奧迪目前高度依賴於中國市場,不過在電動車領域,奧迪在中國市場並沒有競爭力」,年中,大眾CEO奧博穆(Oliver Blume)對奧迪的公開「吐槽」,直接讓奧迪開啟人事地震,格諾特·多爾納(Gernot Döllner)接任杜思曼(Markus Duesmann)成為奧迪集團CEO,任期於9月1日正式生效。

作為奧迪在中國市場最大的發力點,一汽奧迪也發生了人事變動。10月8日,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宣布,自2023年10月8日起,李鳳剛接替孫惠斌,擔任一汽奧迪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全面負責一汽奧迪在華所有國產及進口車的銷售、售後服務、網絡及品牌營銷工作。孫惠斌將調任中國一汽戰略與合作部。

值得關注的是,孫惠斌自2019年11月4日起擔任一汽奧迪執行副總經理,至今已有四年時間。按照四年輪換慣例,一汽奧迪執行副總經理的確到了換防的階段,這一點與此前未任職滿四年便換屆的一汽奧迪執行副總經理不同,似乎也有意在說明這是一次正常的輪換。

孫惠斌的四年任期,正值中國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而豪華車市場亦進入了深度調整期,不過孫惠斌依然穩住了一汽奧迪燃油車的基本盤,特別是三年疫情、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戰、供應鏈危機等複雜背景下,其還領導了一汽奧迪團隊在電動化業務方面構建了包括戰略、產品、渠道甚至生態等多方面基礎。

當然,在市場的深度調整期,一汽奧迪燃油車產品周期進入末期,整體的銷量不及巔峰時期,新能源車型的銷量也相對弱勢,發展的壓力也進一步增大。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秘書長林示對《財圈社&道哥說車》編輯表示,中國合資車企產品主導權一般在外方手裡,奧迪這幾年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缺少作為,甚至產品方面缺少全新平台的純電動車型,燃油車產品也由於進入周期末期競爭力下滑,以大幅降價維繫品牌銷量,在此背景下,奧迪在中國的布局以及一汽奧迪都亟待改變。

「所謂七分產品,三分營銷」,林示認為,如果奧迪總部不導入更具競爭力產品,不進一步將研發權下放到中國本地合資企業,接任一汽奧迪執行副總經理的李鳳剛也難有作為。

四年維穩,奠定一汽奧迪電動化基礎

公開資料顯示,孫惠斌在一汽集團工作多年,2019年11月開始,孫惠斌接替任職僅3年的荊青春,出任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全面負責奧迪品牌營銷工作,正式開啟了其在一汽奧迪的職業生涯。

事實上,也是在2019年,一汽-奧迪從中國豪華汽車銷冠的寶座掉下來的,彼時的孫惠斌算是受命於危難之間。當然,孫惠斌任職的四年時間裡,一汽奧迪並沒有重回中國豪華汽車銷冠的寶座,只是維持豪華品牌三強的地位。但這並不是說孫惠斌的能力不夠,更多還是市場的變革令人難以預料。

孫惠斌任期內,正值中國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而豪華車市場亦進入了深度調整期,與之相伴的疫情、價格戰、供應鏈危機等等都成為了一汽奧迪增長的攔路虎。加之奧迪品牌燃油車型最近幾年溢價衰弱、產品進入周期末期,尋求增長難度進一步加大。

不過,饒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汽奧迪在2020、2021年仍維持了年銷量超過70萬輛的水平,足以體現孫惠斌的維穩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任職期間,孫惠斌領導了一汽奧迪團隊打造「新奧迪」品牌矩陣,成立了專屬的NEV運營中心,推出「S·T·E·P步進未來」全面電動化戰略,並快速疊代至2.0階段,推動了奧迪電動化業務的持續升級。

從產品到數字化服務再到渠道煥新升級,甚至充電樁的布局,讓一汽奧迪在電動化轉型中有了深厚的基礎。需要提到的是,今年上半年一汽奧迪純電車型累計銷量表現一般,而這也說明一汽奧迪電動化轉型仍需要進一步深化,儘管孫惠斌搭建了一汽奧迪電動化轉型的基礎,但關於一汽奧迪缺少全新電動平台車型的問題,孫惠斌為代表的中方是沒什麼好辦法的。

正如林示對《財圈社&道哥說車》編輯所言,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銷量能否增長或維持一個高水準,產品在七分,營銷只占三分,營銷只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作為繼任者,李鳳剛實際上同樣要面臨這樣的問題。

繼任者壓力山大 奧迪反思與否成為關鍵

公開資料顯示,李鳳剛畢業於清華大學,2003年加入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曾先後擔任技術開發部產品工程師、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戰略與運營管理總監、東北區總經理、東區總經理以及一汽奧迪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等職位。從履歷上看,李鳳剛與很多車企高管一般,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甚至還有豐富的區域銷售經驗。

一汽奧迪表示,李鳳剛擁有豐富的技術、戰略管理、銷售和市場營銷、網絡管理等方面的經驗,並期望其領導一汽奧迪在新汽車時代再次取得領先地位。顯然,一汽奧迪對李鳳剛報以極大的希望,不過在李鳳剛大展拳腳的同時,奧迪本身更需做出改變。

對於現階段的一汽奧迪而言,維護燃油車的基本盤自不必多說,但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截止目前,一汽奧迪在國內市場尚缺少具有足夠競爭力的產品,Q4 e-tron的存在感也是靠著大量的終端優惠維持。在此背景下,奧迪在中國市場新能源車型的銷售已經落後於隔壁的奔馳、寶馬,作為對比,奧迪上半年在中國市場交付的純電動車僅有1.28萬輛,同期,寶馬和奔馳在中國市場的純電銷量分別為4.49萬輛和4.22萬輛。

林示認為,如果要改變一汽奧迪現有頹勢,首先奧迪要拿到拿出更具競爭力的混合動力車型,比如順應市場變化的插電式混動車型以適應中國消費者的需要。而在純電動領域,要拿出更具誠意的電動汽車,無論是性能、智能化還是價格方面都要更具誠意,以此獲得消費者認可。

按照規劃,2024年,奧迪Q6 e-tron和A6 e-tron系列車型將在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進行本土生產,這兩款大眾PPE電動平台架構的全新產品也將成為一汽奧迪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希望,也會是李鳳剛操盤的基礎,但只有這些或許還不夠。

因為奧迪的問題遠不止產品,在與上汽進行合作後,奧迪在中國市場的布局開始「一心二用」,林示認為,現有的一汽奧迪跟上汽奧迪存在著互相角力的情況,一心二用不利於奧迪整合資源,實現更好的產品導入以及品牌宣傳。

對於繼任者李鳳剛而言,維持燃油車基本盤穩定以及新能源車型突破的問題需要解決,應對與上汽奧迪在產品和渠道端的「干擾」也要解決,奧迪在中國市場的脫節以及產品導入的緩慢還需要解決,這些都給這位一汽奧迪的新任中方一把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