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很多人都說,一個人的前途就是一個國家的未來,那麼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就只有自己的學生和老師。大部分的老師都是孩子成長的領頭人,他們不僅要教他們學習,還要教他們學會如何去適應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由於教師的社會功能十分重要,教師的社會地位也隨之提升。
近年來,教師的薪酬問題成了一個熱點,許多人認為,教師的薪酬普遍偏低,特別是中小學教師。一些地方的教師收入甚至比本地私人公司的工人要低,這就造成了大量的師資流失。
為了讓教師們能更好地工作,政府方面也考慮到了對教師的加薪問題。甚至有人說,「這類教師」明年的薪水會漲!難道還要繼續擴大貧富差距?這條新聞一出,立刻得到了不少網民的贊同,也有不少人提出了異議。這是什麼情況?老師的薪水真的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嗎?
老師的工資是不是應該提高?
一九九三年,我國頒布了有關教師薪酬的法律規定,根據有關規定,教師的工資不能低於(或超過)公務員。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算的話,老師們的薪水應該不會太低,有些城市的老師,應該也會很高才對。
但一二線城市和小城市的老師們,工資差距還是很大的,大部分地方的老師,都是三四千塊錢。
這些年,很多老師的薪水都提高了,有的甚至達到了4000元,如果再加上一些職位,那就更高了。老師的工作與別的工作不同。老師們可以和學生們共享一年兩次的假期。但是在正常情況下,導師的工作肯定是要比其他職業更多的。
雖然大部分中小學的教師都是四五點下班,但大部分的老師都要在下班後為明天的教案、批改功課,尤其是初三、高三的老師,他們的工作和教案都比較繁重,經常熬夜加班。
覺得加薪是合情合理的,當然也看出了老師的辛苦;那些不贊成加薪的,覺得老師們天天都能有很大的假期,而且在社會上的地位也很高,而且還有崗位薪水之類的隱性收入,這一次的加薪,顯然讓教師這個位置變成了「香餑餑」,以後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而且很容易讓老師「恃寵而驕」,喪失對工作責任的基本認識。
普通人是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而國家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考慮的,所以漲不漲,並不是簡單的衡量一個人的作用和重要性,更多的是考慮到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因此,提高教師的薪酬是不可避免的。
教師的薪水提高了,教師應該怎麼做?
對於教師的加薪,大部分人都表示同意,但具體怎麼提高,也要好好考慮一下。如今許多教師都抱著「吃大鍋飯」的心態,對自己的工作責任劃分不清楚,往往會給人一種身在其位卻不謀其事的感覺。比如有些老師,直接將學生的作業交給了父母,讓他們去學校,讓父母去「試煉」,換做是別人,肯定不會答應加薪的。
政府可以在給教師加薪之後,多搞幾個「績效」的評價,看看他們的薪水,看看他們有沒有加薪,有沒有加薪,有沒有加薪。
如果按照一定的標準來提高教師的薪水,說不定還能讓在職的老師們更加積極地學習,不會讓一些老師「渾水摸魚」。而改變自己的工作態度,這對學生的影響很大,這就是政府給老師加薪的原因。
此外,在許多偏遠的山區,教學條件艱苦,工作環境惡劣,薪水也無法和城市老師相比。在加薪方面,可以適當提高教師的薪酬和福利,鼓勵青年教師紮根農村,提高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育水平。
結論
政府要提高教師的薪水,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在加薪的時候,要有一個有針對性、有策略地加薪,這一點很重要,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一概而論地「雨露均沾」,而且在加薪方面,也不符合「公平」的要求,更適合以勞力來衡量。對於老師的加薪,大家是怎麼想的?你說要不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