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工牛胰島素沒獲得諾獎?並非是人員太多,它有一根本不足

2024-01-15     郝傑

原標題:為什麼人工牛胰島素沒獲得諾獎?並非是人員太多,它有一根本不足

諾貝爾獎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一直被視為各領域備受矚目的焦點,當然,除了因為是世界公認的頂級獎項之一,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豐厚的獎金。當然就諾貝爾本人來說,也沒有想過他設置的這一個獎金會在今天有這樣大的影響力。

關於此項研究沒有拿到諾獎的原因,有諸多說法,其中頗有影響力的是:每次諾獎最多只能授予3人,但中國一下子報了 10幾個,平衡了半天至少也得上4人,所以就沒有得上獎。於是多少年來國人對 此「痛心疾首」。可能我們所了解的版本大多都是這個,但當時的條件下,中國的人工牛胰島素真的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嗎?

其次,從生理學的角度上來講,牛胰島素也不是第一個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或者蛋白。在它之前,介於牛胰島素和催產素分子量大小之間的其它,多肽也已被合成出來;在它之後,分子量更大的多肽也陸續被人工合成出來了。最小的多肽催產素已被授予了諾獎,而分子量更大的記錄還在不斷革新,尤其是在此項成就上不斷突破,而從整體上看來,當時中國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其實處於一種居中的地步,並沒有什麼巨大的革新,如果每次刷新都被授予諾貝爾獎,那可能這個獎項就會變得一文不值。如果按照刷新記錄就被授予諾貝爾獎的話,那物理學領域每次發現新的元素,是不是也要頒一次獎。因而這才是中國的牛胰島素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根本原因。

雖然說目前中國各方面的科學技術正不斷取得突破,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中國始終未能在物理學獎、化學獎等方面有所建樹,但這並不代表我國在這方面的落後,我們正在用一個又一個的奇蹟讓世界折服,感嘆於中國的創造力。

希望未來的中國能夠真正影響於世界,在科學技術領域有更多突出的成就,也不再受制於人,真正展現自己的科學智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462f3e90c8eaa89ba050e225dab82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