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四度傳播研究院發布了《唐山打人事件輿情簡報》,以下為主要內容。
關鍵數據:
1.唐山打人事件,讓唐山的聲量達到了冬奧會期間北京的60%;
2.唐山被妖魔化,「唐山+打人」與「打人」的聲量重合度高達91%;
3.來自當地的信息較少,河北省的信息來源只占3.04%排名第9。
核心觀點:
1.信息量巨大的視頻具有強烈的傳播性。視頻正在成為信息的主要載體。
2.信息傳播中情感的捲入越來越多,情緒已經成為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簡報目的:
唐山打人事件引發了巨大的聲量,該事件是如何傳播的,傳播表象的背後到底說明了什麼?四度傳播研究院試圖通過數據,還原事件背後的傳播邏輯。
二、分析方法:
1.監測時間:2022年6月10日0時至6月20日24時,共計11天。以及簡報所需的其他時間段(後附特別說明)。
2.監測工具:四度傳播研究院輿情監測系統,以及其他第三方數據平台。
3.搜索關鍵詞:「唐山+打人」、「唐山「、」打人」以及簡報所需的其他關鍵詞。
4.搜索結果:
關鍵詞「唐山+打人」全網總聲量4677萬條、
關鍵詞「唐山」全網總聲量為9223萬條、
關鍵詞「打人」全網總聲量5109萬條、
關鍵詞「西安」全網總聲量683萬條、
關鍵詞「上海」全網總聲量2754萬條、
關鍵詞「北京」全網總聲量3106萬條。
關鍵詞「唐山」全網總聲量143萬條(監測時間2022年5月10日0時至5月20日24時)、
關鍵詞「北京」全網總聲量1.58億條(監測時間2022年2月2日0時至2月12日24時)。
關鍵詞「河南+紅碼」 全網總聲量217.14萬條(監測時間2022年6月12日0時至6月22日24時)
關鍵詞「土坑+酸菜」 全網總聲量238.72萬條(監測時間2022年3月15日0時至3月25日24時)
三、事件綜述:
有關事件的第一條信息,發布時間為6月10日15:32,之後迅速發酵擴散。
四、唐山打人事件傳播特點:
第一,關注度高
11天內,關鍵詞檢索「唐山+打人」相關的聲量高達4677萬條。「唐山」的聲量高達9223萬條。
唐山雖然是一個GDP排名比較靠前的城市,但是之前的存在感其實並不強。類似體量城市網上的聲量並不高,例如同一時間段GDP水平差不多的西安的聲量為683萬條。
事實上,唐山的聲量與西安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這一事件的一個月之前,2022年5月10日0時至5月20日24時,關鍵詞「唐山」的全網聲量是143萬條。如果沒有打人事件,唐山信息傳播的水平基本上處在這一水平。這次事件之後,唐山的全網聲量環比飆升了65倍。
即使像北京、上海這樣的超級城市,網上正常聲量也基本維持在3000萬條左右的水平。同一時間段關鍵詞「上海」的全網總聲量是2754萬,「北京」是3106萬,只有這次事件中「唐山」的30%左右。
在有特大事件,例如北京冬奧會期間,時間長度一樣的2022年2月2日0時至2月12日24時,關鍵詞「北京」的全網聲量是1.58億條。此次「唐山」總聲量的9223萬條,達到了奧運會期間「北京」的60%,唐山打人事件的關注度之高可見一斑。
第二,傳播周期持續時間長
在傳播聲量最高的6月11日,當天全網聲量為1365萬條。而事件發生後一周的6月17日,聲量仍然有212萬條,是峰值的15%左右,其7天聲量保持率為15%。在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一個事件的高關注度能維持這麼長時間,是非常罕見的。此前的各種熱度事件一般都衰減的更快。
例如,與唐山打人事件時間相近的河南儲戶被賦紅碼事件,事件發生後一周的6月20日,聲量只有6.7萬條,是峰值的11%左右。其11%的7天聲量保持率明顯低於唐山打人事件15%的7天聲量保持率,事件熱度比唐山打人事件衰減更快。
今年的另外一個輿情事件,2022年315晚會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事件發生後一周的3月22日,聲量只有5.6萬條,是峰值的6%左右,即7天聲量保持率為6%。其7天聲量保持率也明顯低於唐山打人事件15%的7天聲量保持率,事件熱度比唐山打人事件衰減更快。
此次事件關注度持續居高不下的原因,跟有關部門一直沒有正面回應、沒有官方說法有直接關係。所以面對輿情,不表態、不發聲可能並非正確的應對措施。
第三,受眾態度明確
網上罵聲一片,唐山打人事件的負面信息占比91%,與河南紅碼事件一樣都保持在高位,是近期負面信息占比較高的事件。明顯高於土坑酸菜事件的76%。
第四,唐山被妖魔化
同一時間段,「唐山」全網總聲量為9223萬條;「打人」全網總聲量為5109萬條。而在同一時間段,關鍵詞「唐山+打人」的聲量為4677萬條,與「唐山」的重合度是50.71%,與「打人」的重合度是91.56%。
全網基本上提及唐山的,一半是在討論它的打人事件;提及打人事件的,幾乎都是在討論唐山。
第五,當地信息較少
此次事件的信息主要來源地,集中在北京、廣東、上海和山東,信息量占比34.70%、8.98%、5.00%和4.89%。事件發生的當地,唐山所屬的整個河北省的信息排名只排在了第9位,比例是3.04%。
唐山打人事件中河北省的信息排名只占3.04%,排在第9位
與唐山打人事件時間相近的河南儲戶被賦紅碼事件,事發當地的河南省的信息排名排在第3位,比例是6.61%。2022年315晚會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中湖南省的信息排名在第四位,比例是1.54%。當地信息排名均明顯高於唐山打人事件中來自河北的信息。一般情況下,受眾對發生在身邊的本地信息表現出更大的關注度,這是正常的反應。
河南紅碼事件中河南省的信息排名占6.61%,排在第3位
土坑酸菜事件中湖南省的信息比例是1.54%,排名第4位
與另外兩個事件相反,為什麼這次唐山打人事件中,當地的發聲這麼少?耐人尋味。
五、主要觀點
此次唐山打人事件為什麼引發了持續強烈的關注?
1.從信息形式上,高清、多角度視頻的流出直接導致了事件的劇烈發酵。現在已經進入視頻時代。此前有「一圖抵千言」的說法,而一段血淋淋的、信息量巨大的視頻更是具有強烈的傳播性。傳播學角度看,視頻正在成為信息的主要載體。
2.從情感上來說,這個事件是對普世價值觀的殘暴踐踏。分析這個事件傳播的關鍵詞,跟唐山打人事件相關的詞雲裡面,排在第一的是唐山。排在第二位的是「女子」,出現了1200萬次,而排在前十的詞雲中,跟女性相關的關鍵詞占比22%。可見「女性」是事件傳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核心關鍵點。
保護女性是主流價值觀的社會,這樣的事件從情感上顯然是公眾所不能接受的,自然引起了巨大的關注。這說明,信息傳播中情感的捲入越來越多,情緒已經成為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的態度是,聲討打人事件。也希望官方公布更多的信息,否則關注度會持續不斷。同時當地人對發生在身邊事件聲音的缺失,令人深思。
(作者:修宇;數據監測及製圖:劉澤林;趙曉驍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