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運城陷入困局,總指揮命令堅持最後五分鐘,結果一舉攻克

2024-01-01     三目史官

原標題:三打運城陷入困局,總指揮命令堅持最後五分鐘,結果一舉攻克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有一段關於解放戰爭的故事,發生在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境的冶陶小鎮。這個小鎮地理位置優越,風景宜人。在解放戰爭中期,晉冀魯豫軍區曾將總部設在這裡,為了一個叫做運城的城市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攻堅戰。

故事的主人公是當時的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徐向前。我們來到故事發生的那個冬夜,時間是1947年12月25日。徐向前站在戰爭地圖前,仔細研究著敵我雙方的態勢。電報傳來了運城前線的最新消息:運城戰役已經進行了一周多,但仍未攻克。這個城市的堅固程度讓部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一些指揮員甚至提出撤離戰場的建議。

回顧整個戰爭背景,我們發現這場運城戰役發生在解放戰爭的第二年。當時,晉冀魯豫軍區面臨著三項艱巨任務:一是協助主力部隊挺進中原和豫西;二是獨立完成內線作戰,消滅山西境內的敵軍;三是進行土地改革,動員農民支援戰爭。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攻占運城,這是解放山西的關鍵一步。

由於當時我軍技術裝備較差,部隊在戰鬥中表現得頑強而勇敢。然而,在第二次攻城中,敵人採取了撤退策略,讓運城變得更加艱難。徐向前認識到這個問題,但他堅信「事不過三」,認為這是一個最後的決戰時機。於是,他決定進行第三次攻城。

徐向前著手組建「晉冀魯豫軍區運城前線指揮部」,由王新亭擔任司令員,王震擔任政委,負責統一指揮各參戰部隊。戰鬥計劃得到中央的批准,但由於一些原因,徐向前無法親臨前線,只能遠程指揮。這也為後來的決策帶來了一些困難。

在戰局緊張的關頭,徐向前提出了一個關鍵的觀點:「當你是最嚴重、最困難的時候,也是敵人最嚴重、最困難的時候。」他強調,「堅持最後五分鐘」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這種決心迅速傳達給了前線指戰員,激發了他們的鬥志和信心。

最終,通過集思廣益,制定了一項決勝的作戰計劃。在短短一天內,23旅完成了坑道作業,準備採用坑道爆破的方式進攻城市。這個計劃經過周密準備,於1947年12月27日晚上17時30分開始執行。坑道爆破後,我軍迅速突入城中,與敵軍展開激烈的巷戰。結果,運城成功解放,宣告戰役的勝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戰爭中,指揮官的決心和部隊的信心至關重要。徐向前的堅持和勇氣,最終贏得了運城戰役的勝利。這場戰役不僅僅是解放山西的開始,也是對整個解放戰爭的重要推動。這段歷史教訓,讓我們明白了在最困難的時刻要保持決心,堅持到最後五分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1dc197129662ba3d2998bf7f080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