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後必有大震」,是老一輩的迷信嗎?是否有科學依據證實呢

2023-05-15     醉輕弦V

原標題:「大旱之後必有大震」,是老一輩的迷信嗎?是否有科學依據證實呢

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人類的不斷探索,正是因為人類對於世界保留著充足的好奇心,所以才能夠讓人類在地球上的眾多生物中脫穎而出,順利的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文明世界。

可儘管人力掌握了先進的科技手段,但是人類的力量仍舊是非常渺小的,大自然的殘酷法則之下,在大自然的神秘莫測之下,人類依舊有很多問題無法解決,比如人類無法預測地震。

當地震到來之時,尤其是它達到了一定的級別,可以頃刻之間毀壞家園,甚至於帶走數以萬計人的性命。我們國家曾經經歷過幾次特大級別的地震,我們也看到因地震到來之時,人們所經歷的慘痛過往。

都說真理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而著名的地震科學家耿慶國曾經提出地震論。他說大旱之後必有大震,到底是危言聳聽還是科學預言呢?旱震論到底準不準?

旱震論中的「旱」並不指的是因降水量稀少,而導致的農作物乾旱,降水量稀少導致的農作物乾旱,是該地區的整年降水量達不到往年的平均水平。

而旱震論的旱指的是該地區的年降水量是固定的數值,但是接下來的一年、兩年、三年的時間裡,降水量在逐步降低,甚至於連續好幾年都維持在被降低之後的數值,這也就是旱震論中的旱。

在連續好幾年的降水量下降之後,甚至於還會出現反季節的現象,中國地震科學家耿慶國認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那麼就一定要提高警惕。

耿慶國曾經在1972年的時候就提出來了旱震論,他說如果某一地區1~3年內處於乾旱境地的話,那麼它會發生六級以上的大地震;如果在1~3年之內並未發生過大地震的話,在接下來的一年裡發生的地震等級會比預測的高出半級。

雖然耿慶國一直對自己所提出來的旱震論成竹在胸,甚至有多次都被證實,他所提出來的旱震論是具有研究價值的,可是依舊有很多人認為他是投機取巧,在國內有很多的科學家都不認可耿慶國的漢爭論。

耿慶國之所以提出了旱震論,是因為他詳細地了解了地震的成因,為什麼在地震發生之前會出現乾旱的情況?

在地震發生之前,往往會因為引力的作用,導致位於岩層地下的岩漿逐漸旋轉式的向上升,從地幔處升至地幔與地殼中間位置。而此時高溫的岩漿也會作用於地表,導致該地區長期處於乾旱的情況。因為位於地表的熱量逐步上升,而阻礙了天空中的冷暖空氣相遇,所以導致該地區既不會降雨,同時也會炎熱無比。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位於地幔和地殼處的高熱岩漿也會逐步向上作用,此時就引發了地震,這也就是旱震論提出的論點之一。

有人說人類不是無法預測地震的,比如在地震之前我們能夠看到地震雲。

在地震之前之所以能夠看到地震雲,是因為地應力的累積導致氡氣不斷從地表縫隙被釋放出來,它逐漸地攀升至空中形成了地震雲,並且位於空中的氡氣也為接下來的降雨做好了準備。

在地震發生之前,由於地引力導致地表的縫隙逐步被擠死,使得氡氣無法被釋放出來,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地震之前會出現乾旱的原因,而當地震到來之後地表縫隙被打開,此時使得氡氣被完全釋放,當空氣當中的氡氣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形成雨核也就出現了震後降雨。

自從耿慶國提出來了旱震論之後,雖然有很多的人質疑,但是在我國歷史時期發生的三次大地震,都證明了他旱震論的真實有效性,比如在1972年時,我國華北以及渤海地區遭遇了罕見的大旱天氣。

當時耿慶國就預言在未來的1~3年里,遼寧以及河北和山西地區可能會發生七級以上的地震,如果未來的三年內沒有發生地震的話,那麼就有可能在一九七五年的時候發生八級以上的大地震。

事情的發展真的如耿慶國所預言的一樣,1975年遼寧海城發生了7.3級地震。因為耿慶國的提前預言,也讓遼寧海城地區的人們提前做好了準備,已經在地震發生之前做好了轉移,所以才避免了更多的人傷亡。

雖然這一次耿慶國成功地預言了遼寧海城地震,但是在他接下來預言唐山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之時,卻沒有人在意,因為他所預言的地震級別很高,大家都認為他是危言聳聽。

可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看到了,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了7.8級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

雖然目前為止耿慶國的旱震論一直沒有被科學界所採用,但是耿慶國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所創造的旱震論。所謂真理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或許未來有一天,會有更多的人認識到耿慶國的旱震論,也能夠和他一樣為證明自己所提出來的旱震論是正確的,而不斷的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114819d6e2de586618ddb65e9223a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