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線下銷售仍占主流,百花齊放誰能獨占鰲頭?

2022-03-01     睿財經

原標題:手機線下銷售仍占主流,百花齊放誰能獨占鰲頭?

睿財經訊 (文/周鑫)智慧型手機,儼然已經成為普羅大眾出門片刻不離手的必需品,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如何購買獲得一部心儀的適合自己的手機,也成為當代社會幾乎人人都要面臨的必修課。在全民網絡化時代,手機的銷售渠道分為線上渠道以及線下渠道。顧名思義,線上渠道多為網購;而線下渠道則是傳統的實體店運營渠道。那麼,兩種不同的銷售渠道的市場表現如何?

據相關調研機構所發布的「2021年國內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顯示,vivo、OPPO拿下了國內手機市場前二名,份額均超過了20%,其次是蘋果以16%的份額位居第三,而線上銷售為主的小米只有15.2%的份額,位居第四。在國內手機市場,線下渠道的銷售占比高達70%之多,而線上手機銷售也只有30%而已。

眾所周知,相比小米在線上渠道的銷售很強勢,OV在線上的表現則明顯弱不少。所以OV的份額之所以如此高,自然是線下渠道立功了。線上市場大都是性價比手機占據主導地位,至於線下市場,由於手機廠商和代理經銷商們都要賺錢,所以售賣的大多是低配高價的手機,但由於線下銷量占比高達60-70%,所以不少廠商喜歡跑線下渠道。而OV的線下門店較多,加之兩家的低配高價機型多,有較高的利潤,所以是經銷商推薦機型的首選。眾多經銷商的「安利」,輔之以隨處可見的實體店,再加上鋪天捲地的廣告轟炸之下,OV取得銷售成功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網際網路大行其道、網購常態化的今天,手機購買的線下渠道為何依舊如此火熱?

購買昂貴物品的試用心理。很多用戶首選線下渠道進行購機,主要是因為一部性能達標的手機動輒上千元,屬於較為昂貴的大宗物品,相比網購只能看到大概的外觀和配置,線下可以真實體驗後再買,比如手感方面是網購無法知曉的,這樣就優化了用戶的購買體驗,增加了容錯率和滿意度。線下門店本身也具有一定優勢——線下門店不僅能展示銷售產品,也讓線下用戶有機會了解品牌,親身體驗的方式更可能讓其成為該品牌的忠實用戶和宣傳的生力軍。

用戶自身客觀情況的局限性。出於各種因素,目前我國缺少網購經驗的人群依舊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且大都集中在需求和潛力巨大的鄉鎮和縣級市場,線下購機為這些不懂網購或不懂手機的用戶提供了購買的各種信息和渠道。

線上市場趨於飽和,利潤空間不斷壓縮。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民數量進一步增多,想要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得高額的產品利潤的可能性越來越低,手機生產製造的成本也越來越公開透明,投放成本、轉化效率已經被推到高位;經過自媒體帳號的大肆宣傳和轉發,手機產品的選購技巧被更多的消費者了解,由此造成的主要影響就是主打線上市場的手機產品利潤不得不進一步被壓縮。同時,曾經主打線下市場的大體量傳統手機品牌紛紛設立高性價比子品牌,反攻線上市場,進一步分割了線上手機市場的份額,使線上手機銷售的競爭環境更加激烈,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味死守線上,意味著邊際效應越來越低,且錯過了線下大戰的時間成本。

實體店不斷擴張走向千家萬戶的大背景。目前,在手機廠商的線下渠道布局中,OV的占比是最多的,其次為小米和榮耀,這得益於他們自身在線下渠道布局的戰略目標。OV以「十萬」為單位統計的線下門店如毛細血管般分布在中國市場的各個城市、鄉鎮,在近些年已經成功地壟斷了市場,將他們的企業品牌文化深深的烙印在消費者心中,就像吃快餐就要找肯德基和麥當勞一樣。小米則是線上起家,最近幾年才開始進入複雜的線下市場。但小米近些年線下店的開店速度已經遠遠超越了OV,前陣子小米之家的開店速度更是達到了頂峰,一天之內全國千家店同時開業,完成江蘇、河南兩個省份的縣級全覆蓋。同樣是網際網路品牌起家,榮耀的線下渠道建設比小米更順利。榮耀自2015年開始布局線下,2019年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平分秋色,2020 年的線下渠道已經超過線上,CEO趙明曾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榮耀已經是全渠道品牌。2021年榮耀宣布從華為旗下獨立,重新自我定位的榮耀更加大力發展線下渠道,當年線下零售門店數量已經超過2000家,線下銷售占比超過70%。其餘品牌如魅族、一加、中興等也不願放棄線下渠道,著力發展線下服務網點。目不暇接的眾多實體店星羅棋布在社區、商場等生活場所,邁入實體店了解一款趁手的機型已經成為俯拾即得的易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手機線下渠道的行情面對著兩大黑天鵝因素的挑戰。

其一,華為晶片斷供。市場大盤下滑,線上競爭激烈,線下仍有大量空間。頂峰時期,華為+榮耀拿下了國內市場份額半壁江山,2020 第一季度,華為甚至超越霸榜多年的三星,問鼎全球手機第一。晶片事件後,華為無晶片面可用,唯一的方案是消耗庫存晶片來保證旗艦機型供應;面對華為留下的市場空缺,有分析師指出,誰能啃下華為失去的市場誰就是中國老大,分食華為渠道或將成為各大手機品牌商業戰略的聚焦點。

其二,疫情。近年的疫情對各大實體店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疫情對於客流量的限制以及渠道店鋪補貼與利潤減少,使得眾多實體店一度呈現「關店潮」。但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整體市場不斷下滑,消費需求被壓制,線下門店的營銷與服務體系優勢進一步擴大;未來留出了數千億市場空白,而這些空白很大一部分被競爭者視為線下渠道增量。

直到今天,手機線下渠道依舊占據手機銷售的大半壁江山,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線下銷售可能也存在著隱性的「雷區」。傳統線下玩法,是經過國代、省代、市代後在不斷分貨到各級經銷商後再次細分至各個手機門店,存在批發價、零售價與利潤率。對經銷商而言能賺錢但風險也不可控;對顧客而言更是很容易出現高價買便宜貨的情況,讓中間商狠狠賺了一波差價。現在小米在線下布局後也是強勢搶占了很多用戶,銷售模式以線上+線下價格統一的模式進行,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性價比相對高,深得用戶喜歡。這也從另一角度解釋了小米的優勢更大,潛力巨大,發展勁頭十足。

當然,無論通過何種渠道,選擇哪個品牌,一定要結合使用者自身的情況仔細斟酌,更要選擇靠譜的途徑購買,對手機的質量、品控進行詳細的了解、謹慎的查驗。畢竟,不管走線上還是線下,都不要走進「陷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033f041e969ffad6adfe9a5ddf0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