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生完小寶寶的母親是最幸福的,可是,一些產婦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那就是,產後尿失禁找上了門。
很多產婦不了解,甚至錯誤的認為,這種產後尿失禁,屬於醫療差錯,是醫生操作不當引起的。其實,產後尿失禁是一種產後的常見的併發症。
一般來說,女性在妊娠期,隨著子宮增大,重力作用對盆底的慢性牽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軟組織損傷,妊娠期激素水平變化改變了盆底結締組織的膠原代謝,導致盆底支持結構減弱,增加了子宮下垂的風險。此外,女性在分娩時盆底受胎頭擠壓,盆底拉伸延長,肌肉高度擴張,使盆底發生去神經改變,結締組織間連接發生分離等變化,很容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圍組織的損傷、膀胱頸位置及活動度改變、尿道閉合壓下降,導致尿失禁的發生。
在產後,盆底組織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就會一直鬆弛,導致尿道膨出,膀胱頸下降,尿道上段失去了緊張度而變為漏斗形,尿道相對變短而寬,影響了尿道外括約肌的功能,就會出現尿失禁的症狀。
遇到這些產婦,我們醫生會特別提醒她們,要注意,走路不要急停,包括咳嗽、打噴嚏、大笑的時候,都要當心,留神會有尿液漏出來,這是怎麼回事?
記得有一次,我們婦產科的看到了一位中年女性不停的咳嗽,再一詢問,慢性咽炎好多年了,到了秋天更容易復發。
平時你還有尿失禁吧?」
「你怎麼知道?」患者呆住了。
「因為咳嗽的時候會感覺胸部明顯有脹痛感,這是由於在咳嗽的時候肺部會吸入很多氣體,從而使胸腔擴大,從而對腹部的壓力增大。而膀胱就在盆腔內部,腹部壓力加大時,膀胱也會受到擠壓,從而尿液會不自主的流露出來。」
也正因為這樣,尿失禁被一些人稱為「社交癌」,就連一些女明星也身在其中,演員鍾欣凌在一次節目裡,就透露,過馬路時忍不住打了一個大噴嚏,自感尿液快要流出,只能急剎車停步夾腳,尷尬不已。
尿失禁症狀輕微的,可以進行盆底訓練,鍛鍊恥-尾骨肌肉群,以達到增加尿道阻力的目的。
這種訓練很簡單,平躺在床上,陰部、肛門向上提,用力收緊。每一次訓練做5次短收縮+10次3秒的長收縮+5次短收縮。效果好壞在於能不能正確掌握骨盆底肌肉的收縮,以及能否持之以恆是關鍵。
在國外,生產後的女性進行盆底訓練是很普遍的事情。產後42天的女性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可以大大減少了子宮脫垂以及尿失禁等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國外的一項調查顯示,進行盆底訓練的女性,還可以減少體重5%-10%,尿失禁的次數將減少50%以上。可謂一舉多得。
如果訓練效果不好,還是頻繁的出現咳嗽漏尿的情況,最好及時就醫檢查。也可以通過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