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點半,成都東門老碼頭已是華燈初上。一艘滿載遊客的烏篷船沿著錦江緩緩而過。
在河邊,一排排小酒館內人聲鼎沸,大家喝著夜啤酒,吃著冷啖杯,談論著生活,宣洩著情緒。
近日,成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發展全市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下文統稱《意見》)。根據該《意見》,成都將精心打造100個夜間經濟示範點位,塑造出一批夜間旅遊、視聽、文鑒、親子、醫美、樂動、學習、購物、餐飲和風情街區的消費場景。
此前,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把搞好夜間經濟作為促進消費的主要措施之一,這為地方各項工作具體鋪開提供了有力指導。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熱鬧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夜場購物、夜市打卡、深夜食堂吃一路……
隨著傳統商業模式延長營業時間、豐富營業形態,夜間經濟的消費潛力正在不斷釋放。
這股潛力究竟有多大?數據是有力的證明。夜間餐飲受青睞。根據中國銀聯發布的今年國慶假期銀聯網絡交易數據,22時至次日6時的夜間餐飲消費金額同比增長55.5%,高於餐飲行業平均增幅。
(成都夜間的街頭美食攤位)
傳統商圈顯活力
高德和銀聯大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北京三里屯商圈夜間消費尤為活躍,夜間消費金額同比增長30.5%。
夜晚「剁手」更過癮
《阿里巴巴「夜經濟」報告》顯示,21時到22時是淘寶成交最尖峰時段,夜間消費占全天消費比例超過36%。23時到次日凌晨3時,數萬人在天貓「熬最晚的夜,買最貴的眼霜」。
憑藉著在擴內需、促消費、穩就業以及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夜間經濟正受到各方的青睞,並被視為推動城市經濟發展新的驅動力。
(電視塔)
「夜遊經濟」成潮流
隨著「夜遊經濟」走熱,各地不斷推出新的激勵政策,各路資本也搶灘湧入,夜間文旅市場一片火熱。在故宮今年舉行燈光秀後,不少遊客發現,燈光秀、夜間演出、夜市等幾乎成為各旅遊城市的「標配」。
(成都某大型燈會現場上的夜光玫瑰)
因此,夜間經濟不僅有助於拉動本地居民的內需,還能延長外地遊客、商務辦公者等的留存時間,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目前如英國倫敦、美國紐約等地已經將夜間經濟打造為一項文化地標。
在中國,線上線下的夜間消費需求逐漸豐富,夜間消費比例約占總體零售消費的六成,預計2020年中國夜間經濟規模將突破30萬億元。
夜間經濟被稱為中國經濟新興活力源,也是衡量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標。隨著夜間經濟日益繁榮,服務場景不斷拓展,夜間經濟也不斷滿足消費者高品質、多樣化的需求。
(元宵夜洛帶古鎮人山人海)
在網際網路經濟帶動下,夜間餐飲消費增長迅速,同時,觀影、觀演等文化消費正成為夜間消費的新內容。
凌晨1點過,深處於窄巷子一處院落里的三聯韜奮書店,依舊人來人往。作為成都第三家24小時書店,三聯韜奮每個周五周六夜間還會有新書發布、作家對談等活動。
(三聯書店)
「每晚7點以後的客流量可占全天客流量的一半。」書店工作人員付小明介紹。凌晨3點的24小時營業便利店,是夜晚的守路人。
在這個小小的店鋪里,不僅能夠買到基本生活所需的食品 或物品,還能一站式解決公交、水、電、氣的各種充值業務。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顯示,成都便利店發展指數位居前五,全市平均3122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其中,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占比達到 22.2%。作為最貼近市民日常生活的零售業態,24小時便利店不僅彌補了後半夜消費的空白,同時也增添了一座城市的「溫度」。
在成都,通宵營業的還有夜間博物館、24小時健身房、24小時咖啡館、24小時便民藥店、24小時寵物醫院等, 必需與非必需的,都照樣在繼續。
(成都魁星樓街夜晚的音樂演出)
隨著國際金融中心、晶融匯等優質購物中心的崛起,春熙路商圈的時尚指數與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夜逛、夜購這一商圈成為不少成都人夜生活的重點項目之一。
凌晨5點過,走在成都春熙路步行街上,紫色的晨曦與空氣中的麻辣味一同升起,勾起了肚裡的饞蟲。
在街口的群光廣場停一停,側門直梯達9樓,地道的成都火鍋店裡熱辣升騰,鮮嫩的毛肚在翻滾的紅湯里活色生香,安逸成都就呈現在這安逸的夜生活里。
(春熙路夜景)
「我見證火鍋店營業時間從深夜一兩點不斷延時到現在的早上7點。春熙路商圈夜間不斷增加的人流量,促使我們的管理也不斷跟上晚間營業需求。」成都春熙路群光廣場副店長謝政說道。商場整體晚上10點半打烊,為了保證高層的餐飲正常營業,側門直梯專門開放,安保、清潔人員24小時在崗,延時的服務換來了超值的回報——商場的夜間銷售額反超白天。
根據今年發布的《2019年中國白領夜間消費調研報告》,成都在餐飲、健身、美容等領域的夜間消費均排在全國前列。數據顯示,成都夜間消費在全天消費中的占比為 45%,無論購物中心,還是旅遊景區,甚至街邊小吃店, 在假期的成都之夜裡,都是燈火通明。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一首《成都》,唱紅了玉林西路。
(夜晚的成都小酒館)
來到這裡,特色滿滿的街道節點標識、個性鮮明的牆面彩繪、貫穿街道的音樂元素,都能讓人感受到成都的活力和生機。
每天從傍晚開始,人們便從四面八方向這裡集聚,十幾家酒吧讓這條街在入夜後霓虹閃亮。去年,玉林街區被納入街頭藝術表演點位,吸引了越來越多音樂愛好者前來玉林西路駐足演唱。
(成都夜景)
在成都的另一邊,錦江區天仙橋北路消費圈,夜晚的熱鬧同樣不會缺席。
曾經的大川巷是有名的「快遞一條街」,就在不久前,大川巷進行了改造,定位為以原創畫廊為核心的藝術特色街區。
這裡隨之做起了「夜生意」,打造出集聚繪畫、手作、潮玩等的藝術夜市,成了最近相當紅火的網紅打卡地。
長不過百米,窄的地方擺上桌子後僅容兩個人經過,在成都望平街香香巷這樣一條藏匿於現代都市中的小巷子裡,火鍋、啞巴兔、重慶耗兒魚、雞蛋仔、泰國菜……
各種美食從巷頭延伸到巷尾,氤氳的香氣將四方食客包 圍,在燈光的映襯下,熱鬧非凡。在香香巷,不少食客在一家名叫「早安曼谷」的泰國菜餐館前打卡留念。
8年前,「早安曼谷」落戶香香巷,老闆李思思親身經歷了這家泰國菜餐館走紅的全過程。李思思說:「隨著成都夜間經濟不斷繁榮,餐館生意越做越好,我相信這裡會越來越好。」
(香香巷)
除了夜市美食,這裡的夜景也是一大看點。當天色漸暗,漸次亮起的紅燈籠令香香巷的氣氛更為溫馨,各具特色的店鋪招牌在燈光下格外顯眼,吸引著一撥又一撥遊客駐足拍照。
香香巷所在的成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依託夜間經濟之勢,成華區還會繼續引進成都最具特色的美食,同時發展體驗型、主題型、休閒型、智能型等消費新模式,打造香香二巷、香香三巷、祥和里等更多飲食消費場景。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服務業成為成都當前經濟平穩增長的主要拉動力,今年上半年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1至6月,成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0.3億元,同比增長10.0%。
(錦里)
夜間經濟活力直接體現了一座城市居民消費升級,追求美好生活的群體性寫照,成都發展夜間經濟、挖掘夜間消費全新動能,都是為了這些「小目標」。
據悉,到2021年,成都將在全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規範、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間經濟示範點位,滿足夜間消費升級需求,營造獨具特色和魅力的「夜成都」 城市品牌。
相比其他城市,成都對夜間消費的定義正在不斷外延。在這一輪發力「夜間經濟」城市競逐中,成都選擇了先打出「文化」這張牌,主動出擊並實現差異化競爭,「行業引導 + 配套服務」的雙輪驅動則為發展夜間服務產業、健全商文旅體融合生態提供了強大助力。
《意見》里就提出,建立「夜間市長」和「夜間區長」 制度;同時還要簡化店鋪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實行告知承諾管理。
除了挖掘自身特色,成都的夜間消費還提出要借鑑國際經驗,根據國內外夜間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趨勢,突出市場化導向,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通過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和夜間消費環境,調動市場主體參與夜間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九眼橋夜景)
《意見》為成都謀劃了一批夜間消費的場景和業態,包括十個夜間旅遊景區、十處夜間視聽劇苑、十處夜間文鑒藝廊、十處夜間親子樂園、十處夜間醫美空間、十處夜間樂動場館、十處夜間學習時點、十處夜間購物潮地、十處夜間晚味去處、十處夜間風情街區。成都為何推出這些「夜成都」示範點?
10種消費場景,100個示範點位,成都正在跳出地域局限,設計和營造具有國際范的夜間消費場景,提升成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城市形象和美譽度。
(都江堰「水上畫樓」夜景)
同時,精明的成都也「趁熱打鐵」,以活動推動政策落地落實。2019「金秋耍成都·夜間新體驗」系列活動,利用金秋、國慶兩大消費及出遊節點,為成都夜間經濟發展再添一把「火」。
(成都購物中心)
- THE END -
圖丨部分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