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告訴媽媽,孩子咳嗽不用那麼緊張,它只是身體的一種排病反應,咳嗽吃鎮咳藥只是壓制住了咳嗽的這個症狀,但是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可能會給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很多媽媽在學習之後,開始認同這個觀點,學著當「後媽」不處理或者採取非藥物措施,讓「咳嗽」飛一會兒。
可是很多時候,孩子咳嗽不僅沒有好轉還可能加重了,於是帶去看醫生,醫生一句」咳嗽那麼久怎麼才來?「當頭棒喝令媽媽們很沮喪,對「咳嗽要不要止咳」更迷茫了。
那麼咳嗽到底止還是不止?
首先看看咳嗽是什麼?
咳嗽是人體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異物的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注意這是西醫學對咳嗽的解釋,與中醫講的咳嗽不是病是一種排病反應不謀而合。弄清楚了這一點很重要,奠定了我們要如何對待咳嗽的基調,至少從此以後不要談咳嗽色變,你知道它並不是禍害,它是朋友,它是在為你拉響警報,告訴你身體內部有變化,正氣與邪氣在鬥爭。明白這一點,你就知道警報響的時候不是關掉警報,而是去尋找誘因,解決根本問題。如果你過早關掉警報,那你根本就是掩耳盜鈴,那樣正邪最終誰勝誰敗你也不知道。
那什麼時候可以不用管警報,什麼時候需要我們干預了呢?
從部位、聲音、頻率來分:
如果咳嗽在咽喉,類似於清嗓子,聲音較為短、清脆,偶爾咳一聲,沒有咽部的紅腫疼痛,這種情況通過避風避寒以及飲食、作息來調整一下,多不會遷延;
如果喉嚨紅腫或者化膿、疼痛,則情況可能會相對比較複雜,對於一般媽媽來說比較難辨證,則可以找靠譜中醫面診。
如果咳嗽在氣管,發聲的部位偏里,聲音較為沉悶,沒有痰,偶爾一兩聲則可以觀察著;
有痰,痰或可以咳出或咳不出,可以湊近孩子的氣管聽聽。如果聽到氣管有呼呼的聲音,說明痰沒有排出,這種情況就需要想辦法將痰排出;
如果湊近氣管並沒有聽到呼呼的聲音,這說明咳嗽時痰是能自行排出的(有的小孩子不會吐痰,咳出的痰直接吞肚子裡了,這並不影響),如果孩子這時並沒有其他不適,咳嗽的頻率也不是很大,就可以觀察著;如果痰多咳嗽頻繁則需要採取干預。
如果咳嗽在肺部,聲音多數是沉悶,就好像聲音發不出來、咳不上來、沒有力咳的感覺。如果患兒此時痰少,或者沒有痰,多數是「空」、「空」聲的咳。通過觀察,很少有孩子一開始就咳嗽在肺部的,這種多是生病後恢復期或者遷延期的多一些。這時家長需要看看孩子呼吸時胸部起伏大不大,然後用耳朵貼近胸口聽聽聲音。如果胸部起伏不大,呼吸聲音均勻,沒有聽到很大的雜音,不伴隨發熱、精神狀態差等可以暫時觀察,並注意加強孩子的體質,通過改善體質來逐步改善咳嗽;如果孩子胸部起伏比較大,聽音聲呼吸音比較重,或者伴隨精神稍差、發熱等這時需要帶孩子找醫生看看。
從咳嗽時間上來說:
如果白天咳嗽多,多是外感,可以參考以上決定是否就診;
如果是夜間或者睡醒後咳嗽嚴重,多與脾胃積食有關,這樣的發病多會因為外感誘發,通常發病後如果外感不重,則可以通過避風避寒以及飲食來調整。
如果運動後咳嗽或者長期陣發性咳嗽,多提示患兒脾胃弱一些,或者是飲食或者是病後用藥、調理不當有關,這種先通過分析孩子的體質以及飲食生活習慣著手調理;如果問題一直存在,可找醫生面診調理。不用太過擔心這樣的咳嗽,隨著孩子的成長,體質好了,發病也會漸漸消失的。
有的孩子咳嗽時會嘔吐,或者劇烈咳嗽時有乾嘔的現象,這種往往與小兒橫隔發育不完善有關,不用太過驚慌,觀察著就好。
我們說止不止咳,其實是在說當身體發出以咳嗽作為提示的警報後,我們要不要對體內的正邪鬥爭做出干預。我們知道,如果正氣很強或者邪氣並不盛,那麼我們的不用干預的,讓他們自己鬥爭一下,最終邪氣會退去警報也會解除;如果正氣相對不足或邪氣比較盛,那麼就需要我們外界給予正氣一些支持,讓它抗邪外出。記住正邪鬥爭需要時間,同時也跟孩子本身是否強盛有關。
治咳嗽的關鍵點在於找准病因,而不是針對咳嗽本身。一味地強調止咳往往使得病情遷延。所以臨床醫生在治療咳嗽的時候,關鍵點在於宣降肺氣,而不是一開始就應用止咳的藥物,越是著急止咳收效越慢。
以上說的是咳嗽的情況,而不是疾病。總結一句話:治療的時候,治的是病,不是單治某一個症狀。病好了,疾病連帶的症狀也會消失。
孩子們為什麼會咳嗽?
無論怎麼看,咳嗽都和肺有關
中醫的思維是不分細菌和病毒的。人體有兩個腔,胸腔和腹腔。胸腔主要是指心臟和肺。咳嗽一般是肺臟的問題。腹腔主要是腸胃的問題,包括腹瀉、小兒養護、為什麼不能吃水果等這些問題,會涉及到腹腔這裡。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小兒的咳嗽,中醫說的肺是在所有臟腑的最上面,肺為華蓋,主一身之表。人運動後或者氣溫升高,出汗是為了調節體溫,散發熱量,毛孔全部打開,一旦這時受涼風侵襲後,毛孔被迫閉合,此時人體內部熱量散不出去,擾亂了體溫調節,熱量被閉在裡面,人體體表一層還有風寒夾擊。所以就會有發熱、惡寒、怕風、鼻鳴(抽吸鼻涕的聲音)、乾嘔。
病邪來打你
身體是會反抗的
就可能出現水腫、痛
表不通透,症狀也會出現在整個體表,我們隨便講講這些臨床的症狀。痛:頭痛,四肢疼痛,身體酸痛。人受寒以後,氣血會往體表聚集,此時毛孔是閉住的,這時候會腫,很嚴重的重感冒是會浮腫的。身體有正氣啊,別人打你,你是要反抗的,靠什麼反抗呢?就是靠氣血。這時候體表的血液循環容量是要增大的。但是這時候有風寒,不出汗的話,就會發燒,氣血淤積在這個地方,這時候整個身上都會痛。
風寒從外面來,人體的壓力就會往體表沖,這個壓力是很大的,因此才會痛。我們普通感冒一但出汗,感冒就好了,就是因為一出汗,通了,壓力卸掉了。所以頭痛身痛就是因為體表的壓力比較高。因此中藥也是幫助打開受寒閉住的毛孔,讓臃滯的體表氣血重新正常循環起來,感冒也就好了。曾經老一輩人小傷風感冒喝點薑湯,發發汗就好了,就是這個道理,他們沒有輸液、沒有吃抗感染藥。這就是祖先的智慧。
鼻部水腫就會分泌鼻涕
腫的嚴重的時候就會堵住
還有就是鼻炎鼻塞流涕噴嚏這些症狀。鼻粘膜也是在上面的對不對?所以血液聚集在這個地方的時候它會水腫,鼻部出現水腫的時候它會分泌液體,就是鼻涕。當腫的比較嚴重的時候,就會堵住。人體要排這個風寒,就會打噴嚏。
打噴嚏就是身體意圖排寒,陽氣要排寒。當這些症狀反覆發作,長期在這個地方,鼻粘膜就會發生變化,出現鼻炎。
再有一個症狀是喘。體表的毛孔也是要呼吸的,當體表的毛孔閉住了,肺的壓力就會很大,有的人就要喘。
肺部水腫,分泌的液體,就是痰
咳嗽也是一樣的道理。壓力一來的時候,比如呼吸道感染的時候,血液就會往這些地方聚集,比如咽部,支氣管,這些地方風寒進來了,西醫講細菌病毒進來了,人體的毛細血管要擴張,要滲出,去驅除這些細菌。中醫不這樣講,中醫上這些風寒,跟人體的正氣是要打仗的,這些地方就是戰場。同樣的,血液聚集,這些地方也會充血水腫,分泌液體,就是痰。有痰就要咳出,於是就出現咳嗽了。我們現在講的是小兒常見病多發病,有些內科病的咳嗽,那是特殊情況不做討論。我們只講常見的。小兒常見病多發病,就是感冒,咳嗽,還有腸胃病,皮膚病等。
小兒咳嗽是肺熱?
你去40度的外面站一下午
看看會不會咳嗽?
有人帶孩子來看醫生 ,說熱咳,肺熱。熱了也會咳嗽麼?我們從道理上去分析,如果不是風寒,怎麼會咳嗽呢?熱了只會中暑。純熱的話,比如現在站在外面,40度,站一下午,會咳麼?只會中暑,人大量出汗,會很渴。只是說熱了之後出汗,再受風寒,才會咳嗽。
只是熱的話,燒乾了也不會咳得。因為熱的話,是向外散發大量壓力,沒有淤積。只會中暑,口渴,喝水也不解渴,大量汗出,嚴重的還會昏倒,休克。
所以人體正常運轉的情況下,沒有熱咳這種說法。只是說你體內有熱,再受了風寒,才會咳,並且在肺部化熱。沒有純粹的熱引起的咳嗽,一定是受了外界的刺激,或者說本來他有病變,或者內科病嚴重的,才會咳。中醫講一切生病,感冒也好,別的什麼也好,都會受風寒的影響。比如有胃病,受了風寒以後,病會加重;心臟病受了風寒以後也會加重,心衰,甚至死亡。
這個咳嗽,大致上就是這樣的病因,這裡只是指常見的,不是指所有的咳嗽。
稍微流點鼻水不要緊
流出來就通了
有些小孩感冒以後容易流鼻水,稍微一兩次,不需要緊張。受了風寒以後,鼻粘膜這裡出了水之後就會通了,因此是好事。我們看有些人感冒以後流了鼻水就好了。但是長時間反覆的流鼻水是不正常的。如果小孩感冒了,第二天流了鼻水,會減輕的,那是好事。
要相信自愈能力
只需要稍微幫一把
中醫的思維是這樣的。對疾病的認識主要是寒和熱,漢代以前是講陰陽。寒是陰,熱是陽。部位,表是陽,里是陰。這就是陰陽,中醫是這樣看病的。也很直觀,好理解。
西醫講病毒、細菌,中醫是講宏觀,認識角度不同。比如咳嗽,痰裡面有很多細菌;人出的汗裡面也有細菌。不管是什麼細菌引起的,中醫是宏觀的,只要生病符合這樣的狀態,這樣的原因,那我們就對證治療,我們相信人體的自愈能力,只要用一些相應的藥物,給身體一個引導,氣血流通,身體自然會恢復正常運作,而不需要借用外來力量去殺菌消炎平喘。如同上面說的,感冒怎麼治療呢?你懂了這個以後就知道怎麼治療了------發汗,對不對?發汗,把風寒祛了,壓力透掉了,有痰的話,把痰排了。
如果是熱痰,那就開清熱排痰的藥;如果是寒痰,那就用溫熱排痰的藥。體質差點的結合養胃氣。
小兒的咳嗽
和寒涼藥的誤用也有關係
第一是國用寒涼藥。市面上的中成藥,清熱止咳的比較多。也沒有什麼祛風寒的藥,這主要是近代中醫受到消炎藥的影響,認為清熱解毒等同於抗生素消炎。二是現在輸液比較多,抗生素用的比較多。三是養護上面,水果啊酸奶啊吃的比較多。這就會出現幾種情況。
我們講這個咳嗽很多都是因受風寒引起,治療本來應該是祛風寒,有痰的要把痰排掉。現在市面上很多中成藥,比如清熱止咳顆粒,一來就是清熱。它覺得這是肺熱。然而很多本來應該是要發汗,要排痰,用藥應該偏溫性的。人體氣血都是由腸胃往外升,要靠脾胃提供熱量、陽氣。像打仗一樣,本來是要不斷補充這些氣血到體表去,再把毛孔打開,將風寒散出去,感冒就會好了。清熱過多是會傷脾胃的,腸胃功能下降,吸收不好,營養物質吸收不到血液裡面去,就沒有很多能力去支持排汗。所以清熱止咳的藥吃多了,是會出現很多問題的,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當然也會有有熱的情況,如果真的是熱也是必須上清熱藥的。
但是通過我這幾年臨床,很少有熱的情況,基本上都是傷到腸胃了,都是寒性的咳嗽。這是第一種情況,就是中醫治療上面過多的使用寒涼的藥。
還有過度輸液
輸液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不好,到底哪裡不好?對我們的身體會有什麼影響?首先輸液大多都是抗生素,我們都知道不好的地方就是傷胃,菌群失調,腸胃功能下降。來看病的很多小孩都是經常感冒,吃了抗生素以後,就腸胃不好,就經常感冒,反覆咳嗽。抗生素是有適應症的,必須是要有明確感染的情況下用。其次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輸液的液體。小孩本來就小,體重輕,本身的血液能有幾瓶?這麼多液體輸進去,人體是要代謝的。輸液從靜脈首先到心,再到肺、到全身。有很多小孩輸液以後感染沒有了,為什麼還咳嗽呢?因為代謝不利的液體會存而生痰。肺上有痰,就會出現咳嗽。
咳嗽本來就是要排痰,輸這麼多水進去,反而要生痰。所以輸液會引起的問題,一個是刺激腸胃,給腸胃遺留寒涼隱患,腸胃是後天之本,一切營養的吸收發育全仰仗它。傷胃,引起腸胃不好,消化不好,不思飲食,大便稀或者乾結,這就是腸胃不好的表現。另一個就是輸液的液體,孩子代謝不了這麼多液體存在肺里成痰,反覆輸液成老痰,惡性循環。
最重要的就是排痰
不管是開始的咳嗽,還是後面的慢支,咽炎,肺氣腫,都是痰不斷地越積越多,氣管、支氣管粘膜上面堵久了,功能就會慢慢下降,氧氣沒辦法進入肺泡,人就會缺氧。所以治療肺病,最重要是要排痰。
懂這個之後就不要擔心肺了。
有些人是乾咳。乾咳不是沒有痰,而是痰積得很深,沒有力氣咳痰。有些人一感冒就去輸液,一輸液就要存痰,日積月累的存痰,而且繼續錯誤治療,過個5年十年,就是慢支。再過個五年十年,繼續錯誤治療,可能是肺氣腫。再過幾年,就可能是肺心病了。
明白了這個過程後,為什麼不能治回來呢?從肺心病治到肺氣腫,從肺氣腫治到慢支,從慢支治到急支,從急支治到沒有問題。你這個病是這樣發展的。
能不能有一種方法能夠逆轉回來?
中醫治療就是要逆轉。
受風會生痰
油膩,葷腥,奶,水果,甜食
都會生痰
咳嗽主要是痰,我們講的一個是寒,第二個是痰,第三個就是胃。如果傷了胃,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腹腔是代謝人體的髒東西。腹腔一上一下的工作。上指的是吸收食物中有用的東西,營養、精華。吃了飯菜以後,胃通過打磨,小腸分解吸收;下指的就是排泄。這是整個中焦的功能、腹腔的功能的體現。任何疾病不只是咳嗽,都要將胃養好,才利於恢復。所以養護的話,主要針對這三塊。第一個是風寒,那麼感冒後出汗,要避風。有些人感冒好了以後,他就不在意了不休息,然後出去吹風后又反覆。第二個就是痰,痰這個東西養護很重要。現在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吃水果啊奶啊。
奶和各種甜食就不說了,肯定是生痰的。我們的身體當然也是需要這些營養的,但現在的問題是過度喂養。一歲以前因為腸胃功能沒有建立起來,無法消化其他的東西,才需要喝流質的奶(母乳)。隨著逐步的添加輔食,一歲半兩歲以後娃娃的腸胃功能已經初步建立起來了,就不要再繼續喝奶了,正常的自然規律就是可以吃飯了,和大人一起吃點比較合口味不刺激的飯菜。現在所謂的營養學不能孤立於腸胃功能以外去談營養學,否則每天的營養是不是做成口服液,吃一瓶管一天就可以了呢?最好的營養是完整的食物加上消化吸收排泄功能正常的腸胃系統!
2歲以後就不需要喝奶了
中醫講變蒸,接近兩歲的時候,變蒸結束。
什麼是變蒸?嬰兒發育過程中從量變達到質變的一個短暫過程,陽氣蓄積到一定程度,嬰兒要長骨骼,要激發正氣(免疫系統),短暫出現發熱,或有或無地伴隨輕微感冒症狀。這種無需治療,待身體完成這次蛻變後,會緊接著迎來一個猛長期。如同自然界蛇、蟬等蛻皮的自然現象。臟腑功能、身體狀態已經穩定,這時候就不需要奶了。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認為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迎合自然界而變化,這也是祖先的智慧。人類是哺乳動物,自然界的哺乳動物沒有一直喝奶的。女性也要注意,有些專家認為2歲還可以喝母乳,那是對女性身體的一種傷害。哺乳期過長,會耗傷女性的精血。
非要吃的話,適量就可以,肯定是不能吃多,更沒有必要要求每天攝入。現在很多小孩都四五歲了,還早上一頓奶,晚上一頓奶。天天這樣吃,拋卻奶製品的加工不說,本來嬰兒期過了就不需要這些東西,還習慣性吃,這就會存痰了。
還有的孩子咳嗽本來都差不多好了,但還是偶爾咳一兩下,為什麼啊?因為她喝奶,把奶一斷就痊癒了。所以奶的問題要注意。
水果吃多傷脾胃
生痰,就會咳嗽
再一個養護不當現象就是水果攝入太多。水果酸甜可口,孩子大人都喜歡吃,但是水果是生的,濕的,涼性的。
天天吃,吃的多,當飯吃,水果進入腸胃後就會傷腸胃,讓腸胃變涼。粘膜上的毛細血管經常被生冷的酸甜味的水果刺激,毛細血管的功能就會受影響,腸胃的正常功能就要降低,這時候該升的氣血升不上來,該降的垃圾降不下去,這些吃進去的東西都堵在這裡,孩子就會看起來面黃肌瘦,容易感冒,大便不正常等。
水果這種東西偶爾吃,解個饞,消個暑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天天吃,更不要找藉口說含有豐富維生素。哪天想吃了,就去買一點吃。不是說不吃水果就不行,沒有這種說法。水果本來是個輔助的。夏天熱了,吃點西瓜解暑,可以,但不能冰鎮。柚子,是寒性的。看水果顏色,果皮越青的,寒性越重。看味道,越甜的越容易生濕。
但在小孩咳嗽期間一定戒掉。
避免粉塵
再一個就是空氣污染的問題。很多孩子咳嗽,可能去海南啊雲南啊這些地方玩耍一段時間就好了。因為空氣污染,有粉塵,孩子吸入以後身體的本能就要排出,必須要分泌痰液,痰包裹起粉塵,通過咳嗽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