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汽車,還原歷史,房山科學小記者走進清華大學汽車實驗室

2019-10-31   科學加

文並攝/記者 趙天宇 編輯/劉昭

新媒體編輯/呂冰心

「現代汽車的發展歷史,是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成果,也是人類機械工業不斷進步的表征。」10月26日「房山科學小記者高校行」走進了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汽車專業教室,在學習汽車知識、了解車輛構造與現代汽車發展歷史的同時,小記者們還變身成為「小小工程師」,親自動手組裝了一輛電動小車,深刻感受到了汽車製造的過程與細節。

從新中國第一輛自主研發的高級轎車紅旗CA72、到曾經的「街車」BJ212越野車,再到90年代四驅轎車奧迪90……走進汽車專業教室,小記者們隨即被一輛輛實物解剖的汽車所吸引。此外,這裡還有上百個汽車解剖零件、數十個發動機實物模型或教學模型,以及發動機翻轉架、汽車舉升機等專業設備。

實驗室負責人黃錦川老師為小記者們講解汽車構造和發展簡史

「這裡是車輛與運載學院最大的教學實驗室,目前承擔汽車構造相關課程的專業教學與汽車相關科普教學任務。」教室負責人黃錦川老師告訴記者,實驗室總面積目前達到了562平方米,有的展品是1950年代清華大學建立汽車、內燃機專業以來留存下的實物,但更多的則是來自廠商、校友、合作企業的捐贈。

從最早卡爾本茨的三輪汽車、到美國福特公司流水線生產汽車,再到如今汽車的輕量化、智能化設計,黃錦川簡要的為小記者們講述了一百多年來,汽車的發展歷史。黃錦川強調,汽車工業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產業:一方面,它得益於石油、鋼鐵、化工、機械設備等多種上下游產業的繁榮;另一方面,汽車的發展也帶動了這些行業的發展,最終促進了人類生活水平的提升。

隨後,小記者們在黃錦川的帶領下參觀了實驗室內具有代表性的展品:在中國,紅旗牌轎車是家喻戶曉的汽車品牌,也有其他汽車品牌不可替代的位置。1960年代,紅旗系列轎車正式投產,各項技術日臻完善,乘坐舒適性不斷提升,而實驗室的這輛CA72就是當年國家領導人的專屬座駕。

小記者們在CA72紅旗車前駐足觀看

小記者們觸摸了解汽車散熱器等車輛構件

BJ212越野車可謂中國自行研製越野汽車的鼻祖,這輛車的解剖模型放在實驗室中央。與如今汽車不同的是,這輛212吉普有三根控制手柄,變速器也只有三個前進擋。奧迪90以半拆解的方式展現,作為奧迪A4的前身,奧迪90裝配了一台直列五缸發動機和帶有限滑差速器的四驅傳動系統。

前開門的BMW600微型車吸引了小記者們的目光

除了常規的汽車以外,一台寶馬微型車也吸引了小記者們的目光。黃錦川介紹,這輛BMW 600汽車,是二戰以後寶馬為了適應市場需求、緩解經營壓力生產的微型汽車,是被稱作「寶馬蛋」的經典BMW Isetta的後續車型。這輛車的長度只有2.2米左右,並且採用後驅前開門設計,造型十分怪異,卻也因為便宜的價格而一炮走紅,成為了寶馬乃至整個汽車史上的經典產品。這台BMW600微型車在國內十分少見,也是實驗室內最為「珍貴」的展品之一。

小記者們在「路測」自己拼裝的電動車

除了「看車」以外,親自「造車」的環節同樣十分精彩。在老師的指導下,小記者們利用輪軸、電池組、塑料車輪等最簡單的工具,組裝了一輛以「電能+風能」驅動前進的簡易「新能源車」。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未來以鋰電池、燃料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正在汽車工業的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合影留念

據了解,今年4月,(1911年建校)清華大學車輛工程系正式升格為車輛與運載學院,從人才輸送和培養上,支撐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作為國內汽車專業的最頂尖學府,目前車輛與運載學院是國內唯一同時擁有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兩個國家重點學科的高等院校,是我國培養高層次、高水平汽車工程科技和管理人才以及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重要基地。

汽車專業教室藉助豐富的實物藏品與教學資料積累,目前支撐了多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同時,實驗室也與多個校外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積極開展學生科技教育,拓寬科普資源優勢共享。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蘋果用戶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安卓用戶可以在應用寶、360手機助手、豌豆莢、華為、小米等應用市場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